读道FM09 | 沉沦之后,如何拯救?

读道FM09 | 沉沦之后,如何拯救?

大家好,这是读道FM第九期。

在上一期“戴你读小说”的课程中,戴莉老师给郁达夫的代表作《沉沦》开了个题,反响非常热烈。的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郁达夫是一个有巨大争议的作家,这和他小说中透露出的强烈自传色彩,还有围绕他的种种八卦故事,都有脱不开的关系。

在我们的书友群里,大家提了很多高质量的问题。例如,郁达夫是不是一个活在两种时代中间的文人呢?为什么人们能接受太宰治,却接受不了郁达夫?郁达夫本人,在感情上真的是一个渣男吗?而他的文学地位,是不是被严重低估了?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仍然要回到文本。本期,我们继续听戴老师讲郁达夫和他的《沉沦》。

读道FM09 | 沉沦之后,如何拯救?读道FM09 | 沉沦之后,如何拯救?

各位爱读书的同仁好,我是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老师,戴莉。很高兴和大家相会在这里。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继续读小说《沉沦》。上次我们读到,小说主人公在日本留学期间,有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但是他不想承认这个事实,把自己和同学交往不顺的原因归结为日本人对弱国的欺凌。

读道FM09 | 沉沦之后,如何拯救?

除了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如果我们读小说,就会知道,他这个时候还面临一个困扰,就是:“灵与肉的冲突”。这个时候的他21岁,正是渴望爱和被爱的年龄。但是他不仅无法和同学展开正常的人际交往,也无法以正常的方式去赢取异性的爱,所以满腔的热情和憧憬只能在日记中发声:

知识我也不要,名誉我也不要,我只要一个安慰我体谅我的“心”。一副白热的心肠!从这一副心肠里生出来的同情!从同情而来的爱情!

这是一个喜欢和自己对话也只能和自己对话的人,他在日记中能大胆地发出时代青年的心声,但是生活中这个渴望爱的自卑、病态青年,不能采取任何行动去追求理想,只能在被窝中一次次犯罪,满足自己的需求。

成长过程中,身体的发育和变化并不总是让人愉悦的,那些我们未曾经历过的身体变化生理变化,女孩的初潮、男孩的遗精,都会让成长期的少男少女们恐惧、不安,因为我们没有这样的经验储备,无法解释这成长的第一次。所以小说主人公面对自己正常的生理需求,也是恐惧和不安。他不安的不是这种生理冲动,而是自己对这种生理冲动的沉迷,换言之,他除了恐惧这种生理的冲动,还恐惧在这种生理冲动面前无法控制,只能一次次缴械投降的自己。

当身体发生变化,我们的知识和经验不能解答时,我们会求助于外部,查阅资料或者上网搜索,这是我们解答困惑的一种方式。主人公也同样如此,当他发现自己“被窝里犯的罪恶”一次次增加,他很惶恐。对于这种正常的生理变化,生理需求,他的认知停留在生活的时代之前,他认为这是犯罪,邪念,和从小所接受的“身体发肤”“不敢毁伤”的圣训相违背。他尝试去翻书,但是医书也告诉他,这是一种于身体最有害的犯罪。

他也试图对自己进行救赎,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试图让自己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不要再犯。我们看到他失败了,他根本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他非常清醒,当他发现自己无法控制自己时,决定进行事后的补救,他每次犯罪之后都要补充营养,而且会用自己的一些精神劳动,比如写诗,来证明自己还拥有健康的身体。

唯独在这件事情上,我们看到小说主人公没有给自己找理由,他一次次责怪自己,承受的煎熬可想而知。自责和恐惧让他的身体先于他的心理死亡了。“他的一双灵活的瞳人,变了同死鱼眼睛一样了”。

“性苦闷”让他的精神更加萎靡,正常的情感需求无法满足,身体的片刻欢愉又让他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道德负罪。这一次他找不到借口为自己开脱,只能生活在对自己的鄙视和忏悔中。

爱的向往和追求无法实现,又发生了一件事:偷窥,这让他身体的罪恶再一次落实,并转化为道德的负罪。小说中,房东有一个十七岁的女儿,主人公对她心生爱慕。和以往一样,他没有勇气表白,他甚至看到这个姑娘就紧张,紧张到无法呼吸,他只能有意地避开她。在这样的情境下,他居然无意中看到了姑娘沐浴时候的情景。他并不是有意筹谋、规划这件事,事出意外,但是他内心清楚地知道“非礼勿言”“非礼勿视”,自己做得不对。所以多疑敏感的他,猜测房东和他的女儿是不是已经发现了自己的劣迹之后,选择了主动逃离。偷窥让他背负了莫大的心理和道德压力,甚至在路上遇到人和他打招呼,他都会毫无根据地想,这个路人是不是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劣迹。当他觉得路人都可能知道自己的行为时,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换个地方住,藏起来。他迅速地逃离原地,找了一个少人居住的房子。

搬家说明他试图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没有给自己找借口,所以搬家也是他对自己的一次救赎,希望离开自己犯下罪恶的地方,重新开始。

他以为是重新开始,结果是他结束生命的开始。他无意中看到了一对男女的野合,在刺激之下,他再也克制不住内心的冲动,去卖酒食的地方找了一个酒家女,希望能满足自己身体和心理的需求。对于他而言,这不是容易的一步,因为意味着他彻底放弃自己所尊奉的道德信条,在一次次地自责和批判之后放飞自我,让自己任性一次。但是到达酒馆之后,对于身为“中国人”的自卑和敏感使他无法正视酒家女的话题,一次满足自己内心冲动的冒险变成证明自己猥琐、怯懦的尝试,这导致了他对自己最终的绝望:

“我怎么会走上那样的地方去的,我已经变了一个最下等的人了。悔也无及,悔也无及。我就在这里死了吧。我所求的爱情,大约是求不到的了。没有爱情的生涯,岂不同死灰一样么?唉,这干燥的生涯,这干燥的生涯。世上的人又都在那里仇视我,欺侮我,连我自家的亲兄弟,自家的手足,都在那里挤我出去到这世界外去。我将何以为生,我又何必生存在这多苦的世界里呢!”

这是一个一直活在煎熬之中的年轻人,从他对自己的痛骂和谴责,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绝望和对自己深深的厌恶。这段话还是坚持了他一贯的思维逻辑,先是对自己的谴责和批判,对问题的正确思考,然后为了平抚自己良心的不安,他开始转移对象,把自己对生活的厌倦,对自己的不满向外部扩展,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为周围人的敌意和欺辱,包括自己的亲兄弟。

这样的思维一直贯穿到最后,他沉海之前的遗言依然是对外的,从外部找原因:

“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

“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

“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

如果我们了解这个人的想法,他的病态性格和前后作为,就知道这并不是他对自己祖国和同胞的祝福,而只是又一次对自己自沉行为的开释。他把自己死亡的原因归结为祖国的弱小,让自己最后心安理得地离开。

我们详细地拉了一遍小说的情节。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他为什么要自杀?从发生在他身上的一系列事来看,他所有的经历,那些琐碎的小事甚至不值一提。那他为什么要自杀?有同学说,他受不住了。我觉得说得对,他确实是受不住了,所以他要离开。而我的问题是:为什么他会受不住?换言之,如果换做是你,你能承受吗?为什么你能承受,你觉得不至于,小说的主人公却不得不如此呢?同学说: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是的,那么,小说的主人公和我们正常的、健康的平凡人,到底有什么不同呢?他到底死于什么呢?

小说最后,主人公说“祖国啊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根据他一贯的思维方式,根据他出国前已有的某些病症,我们当然不会相信他的说辞。所以我一直在想的一个问题是,他的死是必须的吗?他的死到底是为什么?

前一个问题,他的死是不是必须的?因为我们知道,编剧、作者都是后妈,从来不吝于让自己的人物上刀山下火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作者安排人物的死亡轻如鸿毛,所以现在的小说和电视除了有廉价的大团圆,还有轻浮的死亡、廉价的悲剧。那么这个小说主人公的死亡是不是必须的呢?我觉得是必须的,因为合乎情理。从小说人物的走向来看,他的自沉有充分的理由,虽然对别人而言未必如此,但是对于这个人物,并不牵强,不是为了死亡而死亡。

20世纪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他通过对精神病人的跟踪治疗,创立了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虽然是以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为研究对象,但是他的理论对于健康人的心理结构分析,健康人心理意识的开掘,也是有效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对于20世纪的影响不仅仅在心理学领域,还包括哲学、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等各个领域。

弗洛伊德认为:我们的人格结构事实上分为三个层次,即: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 ego)。本我指的是我们生下来就具备的本能和冲动,不受任何习俗、道德、逻辑、理性、理想的制约,弗洛伊德说我们的本我是一匹不受约束的野马,简单粗暴地遵循快乐原则,我们平时说的放飞自我根据弗洛伊德的划分,应该叫放飞本我,让本我做主,享受放纵的快乐。

超我是什么呢?弗洛伊德说,超我是理想中的自我,和本我相反,超我受到很多东西的约束,包括道德、宗教、审美、教育等。超我是我们生下来后所接受的教育的总和,在各种要求和束缚下的理想中的自我,是我们努力希望成为的最好的自己。

读道FM09 | 沉沦之后,如何拯救?

自我位于本我和超我之间,是现实生活中超我和本我角力下呈现出来的外部世界的我。超我依据自我的理想和良心对本我进行自我审查,超我对自我的矫正因人而异。有的人,超我力量无比强大,比如你们身边的某些学霸同学,每天早起、锻炼,从不逃课,做好每一堂课的笔记,这是一个超我发挥主导力量的同学;也有的同学,成天躲在宿舍玩电游、逃课,自己内心焦虑、着急,但是就是管不住自己,这样的同学我们说比较任性,就是说本我占主导。

一般来说本我和超我不管谁占主导,正常的、健康的人都会达成本我和超我的平衡,处于balance的状态,比如:一个人80%的时候由超我控制,20%的时候本我行事,这样表现出来的自我基本上还是一个比较自律的人;反过来,如果一个人80%的时候由本我控制,20%的时候超我行事,这样表现出来的自我基本上还是一个比较任性的人,自制力比较差。大部分人,本我和超我的占比不同,但是都会达成平衡,简单地说就是加起来是百分之百。

所以正常的人都会有自我心理调节和保护机制,一个任性的人不会因为自己的任性、放飞自我饱受煎熬,他会安慰自己,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一个很自律的人,也会劝自己偶尔放纵,轻松一下,用“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出发”这样的理论来安慰自己。

回到这个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本我和超我的力量都非常强大的人。当他和身边的人交往时,当他和自己一个人独处时,他都受到本我和超我的双重压力。比如,他和周围同学的交往,他因为自己内心的怯弱,所以没有和迎面而来的日本女同学打招呼,他内心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所以说了四遍coward懦夫来批判自己,这是超我在作用,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勇敢的人,接受不了孱弱的自己。

但是他本能的自我保护开始发挥作用,不希望自己长久地生活在对自己的不满的情绪之中,所以他从外界找借口,说:因为他们是日本人,所以不跟自己打招呼,将事情的认知导向让自己轻松的一面。这是他对自己的心理调适。这种心理调适很常见,我们所说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就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调适法。

当我们受到煎熬的时候我们会找借口,不想强迫自己面对现实,这是一种自我保护。关键是,小说的主人公他真的接受这个借口了吗?

他内心剧烈的冲突,“灵与肉的冲突”,事实上也是“本我”与“超我”的冲突。本我任性而为,遵循快乐原则,任由身体做主,但是超我呢?超我也很强大,人物的“超我”对自己的身体需求有两方面的压力,一是来自道德的,认同传统文化对此事的认知,觉得这是一件可耻的、羞耻的事情,用人物的话说,这是“被窝里的犯罪”;另一重压力来自身体,通过资料收集翻阅医书,他知道这是一种严重伤害身体的行为。

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体会到人物所受到的“本我”和“超我”的角力,互不妥协。弗洛伊德说,“本我是一匹野马”,但是从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人物而言,超我也是一匹烈马,各自拉着人物向两个方向奔,人物始终处于两种极端情绪中,无法达到平衡,饱受煎熬。

超我和本我的角逐无处不在。当他偷看到房东女儿洗澡时,自己承受强大的道德压力。作为旁观者,可能我们看这个事会比当事人更宽容,首先他并不是筹谋、策划想要去偷窥别人洗澡;其次,作为一个21岁的青年,在无意中目睹这一幕之后他的反应、无法挪动脚步想看下去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但是小说主人公给了自己莫大的压力,我们甚至难以想象,他为什么会胆小到这种程度:他不告而别,他甚至觉得路上遇到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都看不起他。事实上谁看不起他?是他自己。他的超我对于自己偷窥的行为无法接受,也找不到借口。

所以当他在野合事件的刺激下,走到酒馆去叫酒家女之后,他的懊恼和自责也可以想象,自己问自己:“我怎么会走上那样的地方去的,我已经变了一个最下等的人了。悔也无及,悔也无及。”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到他内心的压力,他把酒馆称为“最下等的地方”,把召妓的自己称之为“下等人”。

这说明他内心对这件事有清楚的认知,他既无法接受自己的行为,这是接受了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的超我的认知,但是又管不住自己,因为本能和冲动拉着他去做这件事。这个人物内心始终是清楚的,虽然他总是从外界找借口,甚至直到沉沦前都试图给自己找借口,不想被自己的道德感打败,但是他内心太清楚,超我对自我的审查让他无处藏身,无法接受自己的借口。也就是说,我们也许能够欺骗别人,欺骗外界,但是欺骗不了自己。

超我一次次对本我进行强烈的批判和否定,超我希望自己是向上的,积极的,进取的,本我却拉着自己往下沉,永远成不了自己想成为的人。他无法接受这样的自己,因为他发现自己永远成为不了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超我和本我的强力角逐,对自我的反复失望和厌倦使得主人公无法keep balance,他的超我和本我无法讲和,内心充满了挫败和失望。

所以真正的成熟,是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自己的缺点,首先需要诚实地面对自我,不敢和女同学打招呼,自己很懦弱,那么下次勇敢一点,鼓励自己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去努力;无法控制自己被窝里的罪恶,对自己宽容一点行不行?太强大的超我往往让我们被道德、伦理束缚,有太重的信念和太高的追求。正确认识自己,不逃避,宽容待己,给自己成长的时间,让自己一点点朝自己想要的方向去努力,一点点长大,改变。

成长是一条艰难的路,本我让我们享受世俗的快乐,超我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朝着希望的方向去努力,让超我和本我和解,让自己和自己和解。这就是成长的路。

小说的转向:内聚焦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沉沦》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我们知道,鲁迅是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而郁达夫则可以说是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另一个山头。《沉沦》发表之后引起的“郁达夫热”现象,作者本人有一段回应:他说自己写完这个小说之后给当时在东京的朋友看,结果朋友们都不认可,说,这个小说恐怕没法发表,因为中国小说没有这样的体裁。“这样的体裁”是什么体裁?我们第一节课分析说,主要是指受到日本私小说影响的自叙传体裁。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这个小说和别的小说,尤其是中国传统小说的不同。

中国传统小说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梳理一下中国传统小说的结构方式,一种叫“滚雪球”,一种叫“串珠花”

读道FM09 | 沉沦之后,如何拯救?

先说“滚雪球”的结构方式,《红楼梦》在说故事的时候就是典型“滚雪球”的结构,从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前生姻缘,到宝黛的第一次见面,然后金陵十二钗的悲剧故事,四大家族的衰落等,故事像一个雪球越滚越大,写作上严格遵循事情的发展、发生、高潮、结局的笔法,看得人觉得很过瘾,因为故事越来越好看,越来越抓人。

读道FM09 | 沉沦之后,如何拯救?

“滚雪球”的结构对作家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作为一个长篇小说,一开始就要考虑小说的布局、走向,人物不能写丢,事件要一环扣一环。当代也有一个写小说的人,非常擅长这种写法,就是金庸。金庸是一个很会说故事的人,驾驭故事的能力很强,他的小说往往平淡开局,一个小小的雪球,但是到最后千头万绪合为一线,所有的故事、情感在某个点集中爆发,很有震撼力。比如《天龙八部》,群雄汇聚少林寺,解开乔峰的身世之谜,开端撒出去的千头万绪像一张大网,在这个时候全部收起来,造成震撼人心的阅读效果。

“串珠花”是借用古代串珠的技艺来形容故事的结构方法,一线串珠,围绕着主线将和主线相关的人和事穿起来,并有序推动故事的进展,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西游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是主线,围绕主线所发生的一个个故事、九九八十一难宛如一朵朵珠花,将情节往前推进。

这些故事相对独立,故事和故事之间的时序关系没那么强,有些电视剧就是借用这种手法,比如我们都喜欢看的美国的情景喜剧,《Friends》、《The Broken Sisters》,我们可以举出很多例子。一集就是一个独立的故事,故事可以永远讲下去。

读道FM09 | 沉沦之后,如何拯救?

“滚雪球”和“串珠花”是两种不同的结构小说的方法,这两种方法有一点是相同的,中国传统小说在情节的推动过程中多从外部事件着手,从外部事件展示人物的命运,而不是内部情感。

以我们都很熟悉的高中时候的教材为例,选自《水浒传》的高中课文《林冲风雪山神庙》,从这个小说节选我们就可以看到人物和外部世界的紧张关系,外部事件如何一步步推动情节往前发展,林冲在走向梁山的过程中是很无奈的,基本上只能被动的应对外部事件,而无法主动行动。

同样,我们也很少能看到人物的心理活动。包括中国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也是如此,从外部世界推动和解释人物行为,以专制的父母来构筑爱情的难题,这样结构故事有什么不合理呢?我们现在知道,爱情中的难题有很多,两个人相爱最终分开,不能在一起,不能全部由父母背锅,爱情中人的各种微妙的心理状态,计较、嫉妒、羞涩、误会等等,都有可能是两个人分开的理由,而中国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把这些全都忽略了。

所以有些评论家说,中国传统爱情小说是“无情的情场”,男女主人公一见钟情,然后父母反对,最后天子赐婚。我们看不到爱中的个人的状态,小说对人物的处理、对世界的解释过于简单、粗暴。

从外部事件展开故事,包含了人类智识不成熟时期对于世界的认识,我们首先是从外部来认识这个世界的。古希腊人对于人物命运的悲剧也从外部世界展开,所谓命运,就是冥冥中的上帝之手,早已安排好的东西,人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摆脱的东西。这既是对人物悲剧遭际的解释,也包含了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作为智识成熟的读者,我们不会满足,也不会认可小说对情节的处理,将林冲的悲剧仅解释为外部事件的步步相逼,逼上梁山的过程中人物内心的想法呢?人物本身的作为呢?尤其是关于爱情的故事,当文明发展,当父母之命这样的外部阻力已经不存在时,爱情的故事是不是就会一帆风顺从此尘埃落定呢?我们发现并不是。所以20世纪中国现代小说的一个重要转向是人物的内心,以人物内心的波澜起伏来推动故事的发展,重点是人物内心的经历,而不是外部事件的一件件展开。

所以我们在读《沉沦》的时候,会觉得这个小说读起来有一些不适应,因为这个小说放弃了传统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追求,转而追求人物内心的经历,人物内心的成长和折磨,从故事性这一点来说,和我们之前积累的小说阅读经验不太相同。有别于传统的情节叙事,这篇小说散漫的结构也是我们阅读上不适的一个原因。传统小说滚雪球、串珠花,看故事,而这个小说读到的是情绪,是心理,结构松散,因此也有一些评论家称它为主观抒情小说。情绪的自然流动使得小说节奏轻松、自然,即便最后小说主人公自沉,读者整个过程中也没有很紧张,挂念主人公的结局,因为这种内聚焦方式结构的小说,读者和作品的关系没那么紧张。

以人物内心的经历来解释人物的命运,当小说转向人物内心,这代表了我们文学和认识方式的一个进步。伴随着文明的进步,我们不再以外部事件来解释人物,而着重以人物的眼睛去看,人物的心灵去感受这个世界。读者读到的不再是一个接一个的事件,而是一段接一段的情绪,体验。

现实是迷雾,而对心灵的关注有助于我们发现自己,走出迷雾。“沉沦”小说所尝试的“内聚焦叙事”有助于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不仅仅是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也包括自己内心的种种。

所以小说的主人公,如果我们仍把焦点放在他的留学经历,他在国外的作为,我们会被主人公误导,也会和主人公一样从外部世界去给自己的行为寻找依据和借口。但是小说采用了内聚焦的方式,我们发现了一个和外部世界不完全一致的世界,我们对于人物固然同情,但也不会轻易原谅。所以当小说关注人物内心,这不仅仅是小说结构方式的转变,也是我们认识自我的开始。

认识自我,全面呈现自我的方方面面,所以这个小说的内聚焦叙事给读者造成的心理冲击还在于,这个内心的自我是一个狂魔,是一个不正常的精神忧郁症患者。也就是说,小说展示的人物心理是有残缺的,病态的:

在文学革命之后,中国文学一个最重要的特色,便是主观成分普遍地存在。这似乎与作者人格传统的羁绊中解放出来,并逐渐凸显于作品中有关。……艺术创造便因此更倾向于作者对其本身人格及生活不同层面,特别是较阴郁、较隐蔽的层面的揭露与忏悔。(普实克:《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观主义与个人主义》)

这篇小说有别于传统小说的一点还在于,他如实地呈现了人物内心的各种自然情绪,包括各种病态的、不健康的、不正常的想法和念头,事实上是用小说对人物内心进行反省与揭露。传统小说当然也有揭露,也有反省,但是传统的道德教化功能太过于强大,全知叙事下作者的道德判断非常强势,是一个道德训诫者,也因此,传统小说没有耐心去详尽展示人物的阴暗面,道德教化主题的小说兴趣在于教化,人物成为道德教化的工具,而不是深入挖掘人物心理认识,通过小说认识这个世界。

接下来我们要问的一个问题是:小说以一个精神病患者为对象,展示人物的病态心理,有意义吗?毕竟他和普罗大众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相去甚远。当我们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弗洛伊德的研究来回答:以精神病人为蓝本,可以关照到正常人,更深入透彻地了解正常人的心理,各种潜意识、下意识、无意识等等。虽然是一个精神忧郁症患者,但是我们通过前面的分析,对这个人物的行为、心理,我们也都能理解,能体谅,所以从他身上我们能看到自己的软弱和挣扎。在这一点是上,我们和小说人物是一样的。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关于小说的功能。小说到底应该表现什么?郁达夫说五四文学最大的成就是“人的发现”。从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我们开始理解什么是“人”,用文学表现人性、当然也包括各种阴暗面。文学不再高高在上,仅仅关注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文学开始关心贩夫走卒,精神病患者,对普通人、平凡人的关注,文学的眼光往下看,是五四文学的一大贡献。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确立了文学的责任不是附庸、附和,文学需要关注苦难,表达苦难,需要关注少数、弱势群体,所以有人说,文学是社会的良心。小说《沉沦》的意义也在于此。对于人物内心阴暗面的揭露,对于社会“零余者”的关注,体现了小说的责任和良心。

今天,我们主要讲了三个部分的内容:首先是对人物遭际的分析,除了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小说主人公同时还遭受“灵与肉的冲突”,身体遭遇的折磨、身体的日益衰败让他无法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也导致他的身体在他的心灵得到救助之前已经死亡。小说主人公最后为什么会走向沉沦?这是我们今天讲到的第二部分内容,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从超我与本我的角度,我们分析了小说主人公的超我与本我无法达成平衡,所以导致人物最终的沉沦。

主人公的悲剧告诉我们:真正的强大,不是无所不能,而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成为更好的自己。今天的第三部分内容是关于《沉沦》小说的艺术特质。这个小说采用了和现实主义不同的浪漫主义小说写法,小说聚焦于人物内部,从人物心理、情绪的自然流动来结构篇章,从人物内心的小宇宙探讨和解释我们的生活,这不仅仅是文学手法的开拓,也是我们认识自己的非常重要的一步。

好,我今天的解读就到这里。谢谢大家!下一周我要读的小说是《骆驼祥子》,期待你的倾听和加入!


听完了戴老师分享的《沉沦》这一课,你对男主角自杀的真相看懂了吗?我印象最深的部分,是戴老师引用了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这个理论,来分析一个人为什么会在现实生活中失衡。人和自我的和解是多么重要,也是终身的修行——这一点,或许是我们在100年后仍然可以从《沉沦》这个小说里汲取的精神力量。

下一节课,戴老师将给我们解读老舍先生的名作《骆驼祥子》,那是一个民国版“滴滴小哥”的悲催人生故事。欢迎继续关注,我们下一期再见!

读道FM09 | 沉沦之后,如何拯救?读道FM09 | 沉沦之后,如何拯救?读道FM09 | 沉沦之后,如何拯救?

读道书单023 | 你们,对“知识分子”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读道书单022 |母亲节,这些知识你不可以不知道!

读道书单021 | 高管性侵案之后,《洛丽塔》为啥躺枪?

读道书单020 | 我不是硬汉,我是个浪漫主义者

读道书单019 | 我写得这么好,真是冒犯大家了

读道书单018 | 你12岁了,能叫声妈妈吗?| 福利赠书

读道书单017 | 这么多书,哪一本配得上你心中的张国荣?

读道书单016 | 拜托,别再说他是几米的偶像了!

读道书单015 | 狂热的大多数or淡定的一小撮?

读道书单014 | 79岁那年,母亲不认识我了

读道书单013 |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读道书单012 | 一个房奴的自我修养

读道书单011 | 全网热议的方方,你读过她几本书?

读道书单010 | 致敬女性!推荐10本女人必看书

读道书单009 | 盘点2020待播热片,先读一波原著

读道书单008 | 想辞职的第1001天,这6本书治愈了我

读道书单007 | 反对有理!一份持不同意见者的求生书单

读道书单006 | 你看过野生动物悲伤的眼神吗?

读道书单005 | 无法牵手的情人节:用这6本书去表白

读道书单004 | 众声喧哗,给你一份清醒书单!

读道书单003 | 读懂时代大趋势:一份2020防焦虑书单

读道书单002 | 生为女人,不必说抱歉:一份给独立女性的书单

读道书单001 | 阅读的力量:一份与病毒有关的书单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15303.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1月27日 下午4:26
下一篇 2023年1月27日 下午4:2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