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字读音纠正你的孩子读对了吗

昨天的热搜榜上有一个有趣的事情,关于汉字读音的,我们先来看这两个字:密钥。

你能正确读出它的读音吗?它的正确发音应该是mi yue。

盘点那些悄悄改掉读音的字,网友:瞬间变文盲,再也不敢乱教孩子

有网友说:救命,我一直以为是mi shi,还有网友说:我身边人都读mi yao,只有我一个人坚持读mi yue,今后字典会不会改成大多数人读的音啊?

盘点那些悄悄改掉读音的字,网友:瞬间变文盲,再也不敢乱教孩子

你别说,还真是有可能的。

这几年来,汉字的发音一直在打破我们的认知。当年那些老师敲着黑板,要我们一定不要弄错的字,现在全改了,改成了你小时候最容易读错的那个发音。

就因为这个原因,我现在在小勋心目都快成“文盲”了,一会说我这个读错了,一会说我那个教错了。开始我还不信,非要纠正他,说这个字是多音字,在古文中一定要记住是这样读的。

可他信誓旦旦地和我说:老师说就是我这样读的,你一定记错了。

看他讲得那么信誓旦旦,好学的老母亲只能亲自给老师发微信请教,结果真是被啪啪打脸,这几年来,我求证过的所有字,都证明是我读错了,真是苍了个天啊。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个“衰”读“shuai”,不读“cui”;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个“野”读“ye”,不读“ya”;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这个“斜”读“xie”,不读“xia”;

盘点那些悄悄改掉读音的字,网友:瞬间变文盲,再也不敢乱教孩子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个“骑”读“qi”,不读“ji”;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个“重”读“zhong”,不读“chong”;

“说客”叫“shuo客”;

“确凿”叫“zao”;

拼音里的“o”读作“噢”,不读“喔”

……

盘点那些悄悄改掉读音的字,网友:瞬间变文盲,再也不敢乱教孩子

这么一看,我真成“文盲妈妈”了,真是对不起我的语文老师,那会你们兢兢业业地教会了我的正确读音,现在全变成“错误读音”了。

这让我想起了上次我写的一篇文章,说外国人考中文试卷,抓耳挠腮的样子太好笑。

你看看,这哪里好笑了,中华文化不止博大精深,还随时会改动,我们中国人自己都时常搞不清楚这字到底念什么,外国人学起来困难岂不正常?

高中考语文的时候,每次我最怕做的就是第一大题的前四个选择题,那些个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把我头都搞大了。从小到大就讲普通话,做起题来,居然是认字部分丢的分最多。

盘点那些悄悄改掉读音的字,网友:瞬间变文盲,再也不敢乱教孩子

怪不得有人说,很多字高中生会,大学生不一定会,因为高三那年大家都经过了魔鬼训练的嘛。

可是,可是,我们那会花那么多时间记下来的东西,现在跟我说:大部分人会读错,所以就改读音了。

真是满脸黑人问号。

盘点那些悄悄改掉读音的字,网友:瞬间变文盲,再也不敢乱教孩子

再说回小学生的这些诗句,那么诗多美,多有意境啊,要知道先人们写诗时是逐字逐句推敲的。不然贾岛也不会因为那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和韩愈成为朋友,并且传为一段佳话了。

我相信古人对自己诗中的每一个字都是有自己的理解和意境存在的,可现在的专家却为了方便大多数人,而改变了原文诗意,还算尊重传统文化吗?

比如,“一骑红尘妃子笑”中“骑”指的是一人一马,做名词使用,意为为妃子送荔枝的“快递”,非常符合诗的情景,这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句诗。现在变成了一个人骑着马,妃子就笑了?

“远上寒山石径斜”,我记得老师说过“石径斜”是诗人看到的小路蜿蜒处的山里人家,这个词读“xia”,不仅押韵,且有意境。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个ya改成了ye,怎么读也少了一份大气磅礴和豪迈的气势,也少了许多韵味。

再来说一个“说服”,这个“shui”表达的是文人说客的三寸不烂之舌,改为“shuo”,怎么看也少了点气质。

盘点那些悄悄改掉读音的字,网友:瞬间变文盲,再也不敢乱教孩子

我们确实是一个文化大包容的社会,但是对于这些古诗词,我真不认为有更改的必要,对于我们的古文化还是应该存有一定的敬畏之心,以及尊重。

否则的话,你说多年以后,人们在不知道“衰”在诗中应该读“cui”的情况下,会不会出现人们抱着一堆所谓的古籍,研究这些诗为何不押韵,然后还来出一些所谓的题目做考点?真是有点荒谬了。

我认为文化的包容性不应该是随波逐流,更不应该是少数服从多数,我们应该对这些古诗词怀有最基本的敬畏之心。

并且我也不认为,把古诗词中这些读音改了有什么意义,是怕现在的孩子记不住吗?我们小时候不都记得好好的。

如果是一些口语中的修改,我还能理解,也可以接受。但是在文言文、古诗词中,把这些词进行改动,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既影响了诗句本身的意境,也改变了诗句的韵脚,且是对古人的及其不尊重。

我们现在的课本中,文言文和古诗词的占比越来越多,不就是因为要重视传统文化吗?所以,希望以后的专家学者们,多去忙活忙活别的事,这些古文中的读音就不劳你们费神了。

最后再说几个我查找资料时,网友提供的图:

比如这个“通红通红”,原来读“tòng”?

盘点那些悄悄改掉读音的字,网友:瞬间变文盲,再也不敢乱教孩子

再比如这个“箪食壶浆”,什么时候“食si”改成“shi”了?

还听说“心宽体胖”的“胖”字改成了既可读“pan”,也可读“pang”;

还有“血”字,以前明明是多音字,可读“xie”,又可读“xue”,现在统一为“xue”?

“粳(jing)米”变成了“粳(geng)米”。

盘点那些悄悄改掉读音的字,网友:瞬间变文盲,再也不敢乱教孩子

看完这些,我只能说中华文化果然博大精深……

不过,我在教孩子读诗词时,还是会把原来的读音告诉他,并且会和他说为什么是这个读音,这个读音在诗句中有什么妙处。

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诗句之美,不是么?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15555.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1月28日 下午1:15
下一篇 2023年1月28日 下午1:2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