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比希纳发酵粉

爱德华·比希纳(1860年5月20日-1917年8月13日),德国化学家,由于发现无细胞发酵1907年获诺贝尔化学奖,被誉为”农民出身的天才化学家”。

发酵粉的创造者《爱德华·比希纳》

爱德华·比希纳出生在慕尼黑1860年5月20日,爱德华-比希纳出身于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父亲是个农民,但看到儿子这样酷爱学习,为儿子创造条件学习,他靠家庭省吃俭用,为了让他学习。

1884年于慕尼黑大学追随阿道夫·冯·贝耶尔学习化学,后至埃尔朗根学习,1885年,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氧对发酵的影响》。

1888年获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 之后,继续作为贝耶尔教授的助手工作了5年。在19世纪,人们发现微生物落后于微生物引起的生化过程,如发酵。

这引发了一些问题,即这些过程是否是一种只存在生命物质的特殊生命力量的表现。

1897年,爱德华·比希纳发现没有活酵母真菌的酵母提取物可以从糖溶液中形成酒精。结论是生化过程不一定需要活细胞,而是由细胞中形成的特殊物质酶驱动。

1896年,由于他把酵母菌细胞的生命活力和酶的化学作用紧密结合,便大大推动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发酵生理学和酶化学的发展,使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开创了新的一页。他将酵素(酒化酶)从酵母中提取出来制成干粉,用来把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这对后来的制糖工业和酿酒工业都有着重大意义。

1898年10月,他被任命为柏林农业学院普通化学系主任,并在农业化学和农业化学实验以及制糖业的发酵问题上担任讲师。为了获得足够的科学研究援助,并能够自己全面培训他的助手,他于1900年在柏林大学获得了支持。他因其生化研究和非细胞发酵的发现而于1907年获得诺贝尔奖。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爱德华·比希纳赴罗马尼亚的前线战地医院担任医师,1917年8月3日受伤返回德国,10天后逝世于慕尼黑。

人类改变人类 人类改变世界 人类改变未来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16615.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1月30日 下午2:10
下一篇 2023年1月30日 下午2:1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