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孔子认识吗(孔子拜见老子原文)

。显然是我的专长,但我不会把它当成论文来写,而是用自然语言讲解得简洁一些。

两个怪象

我留意到头条有两个现象:一,常说孔子是老子的学生;二,很多人推崇鬼谷子这个虚构出来的人物。第二个问题在当代的学界几乎没有什么疑问,但有人很轻视学界,那么我们就从民间一些爱好者来看——举个例子,我见过的很多爱好者都知道,道教是后来产生的宗教,和道家不是一回事,那么,把道教说成先秦就有的,其实就像说鬼谷子存在一样,是荒唐的。不过,今天我们讨论的问题主要集中于老子,所以以后再谈鬼谷子。

《史记》中的老子

在史记中,太史公为我们提供了汉朝人的三种认识:一是太史儋;二是老聃;三是老莱子。太史儋这个人,就是骑牛过函谷关的周太史,就年代而言,他是战国中期的人物,西行过秦的,也是他。太史公对此说法不是很信任,因为战国中期的人怎么也不可能活在孔子以前。此外,从史料记载的内容看,太史儋和老聃在思想上也完全不同。

老子和孔子认识吗(孔子拜见老子原文)图1

老莱子则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不但篇数上跟《老子》不同,其也非周的官员。

老子和孔子认识吗(孔子拜见老子原文)图2

第三个人是老聃,太史公比较相信这个说法,即姓李氏,名耳,周守藏室之史也。这个姓李氏,其实不准确,因为先秦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应为李氏。如孔子,子姓,孔氏。太史公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的时代有家族自称老子后人。但按照谱系来看,跟孔子的家族对比一下,就发现老子似乎只能是战国中期左右的人物,于是有学者想了这样一个方法:孔子家族的男子都很早结婚生子,老子家族的男子都晚婚晚育。这个说法实际上经不住推敲,不但是因为这仅仅属逻辑上的推测,未必合于事实外,孔子家族的男子,除了伯鱼——即孔鲤外,其他都出生得较晚,于是,事实上,也能证明这个推测根本站不住脚。

那么。单从《史记》来看,汉朝人对老子是谁的问题已经稀里糊涂了。

老聃是否老子?

今天仍有人主张老莱子就是老子,原因就在于,太史公依据当时所谓的老子后人的看法说老子姓李。我们知道,古代人加个老字,本是敬称,如鲁哀公在孔子葬礼上称老,其他文献又有国老的记载,而孔子说老农、老彭(有人说老彭是两个人,但地下文献证明老彭只是说彭祖,没有老子),也是敬称。那么,老如果是李字之转,就必须推翻老是敬称的说法。李零教授专门跑去南方,实地考察了南人的口音,说老、莱、李其实相同。但这是否可信,却依然成谜。

老子和孔子认识吗(孔子拜见老子原文)图3

就先秦的《礼记》、《家语》(原本以为王肃伪作,但地下文献出土后,证明先秦已出现此书)、《庄子内篇》、《吕览》这些比较可靠的资料看,皆称老聃而无称老子。可见,老聃即后世所说的老子,是比较可信的,至于《战国策》所称引的两处老子,当为后人所作文本,通过地下出土文献可以发现,《战国策》确实有些内容属于后人所作。那么,我们基本可以肯定,老聃就是后世所说的老子。

老阳子是否老子?

有学者根据字伯阳的说法,认为老子其实是死于党争祸患的周太史老阳子。支持者有之,反驳者也不少。认为老子就是老阳子的人,不能说毫无理由,因为老阳子确实是周太史,和太史儋一样。另外,古人的字和名之间颇有关联,如孔子,名丘,字仲尼,又如端木赐,子子贡,这样看来,老子之所以字伯阳,必然是其名字中有阳字。而古人以为老子是孔子时代的人物,老阳子的情况也基本符合。但这个解释,却无法说明老聃的后面那个字,因为先秦文献称呼的是老聃,而非老阳。

另一个疑惑在于,字伯阳,却未必就只能指老阳子。后世传说添油加醋,日益诡诈,很多时候,老子指的其实是西周的伯阳父。因此,字伯阳,可能是附会伯阳父而成。

老聃是春秋末人吗?

先秦时期,同名或字者多,就像我们历史上直到今天一样。如告子至少有两个,子思至少有两个,子舆至少有两个,孟子至少有两个,公孙龙子也有两个。可以说,同名者这并不稀奇。

《礼记》和《家语》皆提到孔子见老聃,这个老聃一个是周太史,一个却像是鲁人。按照《礼记》,孔子见老聃时当在三十岁以前,学过礼。但有一点很奇怪,因为孔子为老子助葬时两人遇到了日食。后来太史公原封不动的照抄先秦文献,却没推算这日食的时间,因为按照日食的时间,周地当时大乱,孔子根本不可能之(至)周。尤其是请行的南宫敬叔此时尚为孩童,如何能为孔子请行?恐怕连孔子的学生还不是。因此,孔子之周见到老聃,这个说法恐怕得打个折扣,因为这个老聃很可能是老阳子,而在记载中老阳子以“仁言”送孔子,并教导孔子不要觉得做臣子就委屈了自己——这两个观点都很符合时代的特征,以及老阳子的性格。老阳子是个忠臣,所以他死了,而仁这个概念在春秋末期只是刚在德行的意义上出现不久,老阳子作为周太史,根本不可能反对仁,即使对孔子而言,仁也是当时刚刚兴起的人文主义思潮,在对神话时代的更替中,它不可能被人去批判,因为这个概念本身尚不成熟,尚未流行起来。所以,很可能的情况是,孔子之周见到的人就是老阳子,后人弄不清楚,就像汉朝人犯下的错误一样,把老阳子误作了战国中期的老聃。

郑玄在注《礼记》的老聃时,仅仅注为礼生,而不说是老子,后来劳思光先生也肯定了这个说法。此老聃,可能就是一个与后世老聃重名的人,因为他所在的地方明显是鲁国。另外,《庄子内篇》以叔山无趾为寓言,讲述其和老聃的会面,这个故事最值得留意的就是叔山无趾见到孔子后又立马见了老聃,那么,会不会老聃和孔子一样,都是鲁人呢?我以为很可能。即,鲁国有一个老聃,孔子曾见过他并求学,后来这个老聃就被误作了战国写书的老聃。

《庄子·天下篇》中的老聃

《庄子·天下篇》有个特点,就是把孔子和儒家放在第一个位置,里面讲的圣人,很明显是就孔子来说的。老聃在什么地方呢?在慎到之后,甚至在关尹(后来太史公误作函谷关令尹,后人又把喜曰误作尹喜)之后。这一篇内容同《庄子》其他篇章都不类似,即不属寓言之列,而入于史实之境。从关尹、老聃的排序看,老聃很可能是关尹的学生,但汉朝为何反过来,老聃成了关尹的老师呢?我们可通过一个事例来说明——汉人喜欢作怪,一些稗官野史常发惊人之论,如说孔子是商瞿的学生——实际上孔子是商瞿的老师。而从排在慎到后面这个细节看,关尹、老聃当为庄子时人,可能年龄比庄子大一些。

所以,写书的老聃应是战国中期的人,孔子不可能见过他。而孔子所见到的老聃,不是后世写书的老聃。因此,有学者又列入一种可能,即像《管子》那样,乃战国中期偏晚的人托管子或老聃之名写成的作品。而另一些学者补充道,先秦一些作品(如《庄子》、《墨子》,《鬼谷子》),通常会收录其他学派的作品来充数。

老子跟孔子不仅仅认识,而且孔子还像老子请教过问题,那就是礼的问题。

老子和孔子认识吗(孔子拜见老子原文)图4

根据《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记载: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 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 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 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 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可见孔子与老子不仅仅认识,而且老子给孔子提出了建议,孔子对老子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

老子和孔子认识吗(孔子拜见老子原文)图5

从这段可以看出,老子并不主张圣人避世,而是说,现在天下无道,应该报道藏身才对。对于礼崩乐坏,老子看的更平淡,他觉得礼乐只是人制定和发明的,既然发明 它的人会消亡,那么礼乐思想所缔造出来的言论、礼制、和社会秩序,也会自然而然的随之消亡。真正不会随着时间消亡的,唯有独立而不改的大道。

从这里看得出来,后世对道家的误解非常深,后世关于道家思想消 极避世是一种曲解。真正的道家思想, 是得其时而驾,不得其时而隐。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28986.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3月2日 下午12:49
下一篇 2023年3月2日 下午12:5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