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轼题西林壁诗句解析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句解析图1

苏轼,字⼦瞻,⼜字和仲,号东坡居⼠,眉州眉山(现四川眉州)人,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是指苏洵(父)、苏轼、苏辙(弟)。

千古文章四大家指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

“唐宋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是唐代柳宗元、韩愈,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词开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同为豪放派代表。

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苏轼还善水利,苏轼同大禹、李冰等12人入选水利部公布的中国首批“历史治水名人”,是名副其实的水利专家。苏东坡主持的第一个水利工程是陕西凤翔的东湖,在杭州任地方官时,兴修水利,将挖出的淤泥和葑草筑成西湖苏堤。他在其他地方的水利政绩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下面我们来一起赏析《题西林壁》

题目的意思是:题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位于江西庐山北麓,建于东晋太和二年,为庐山北山第一寺。

从正面去看庐山,层峦叠嶂连绵起伏;从侧面来看庐山,山峰陡峭高耸入云。岭是指山山相连,坡度相对平缓,是平面。峰是指山的最高点,坡度相对险峻,是点状。

站在远处观看,抑或近处游览,甚至爬到高高的山上去,或者就站在低处观察,所看到山的形态是各自不同的。第一二句写出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因为观看的方位不同,所看到的形态模样是有很大不同的。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句解析图2

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模样。因为观察点不同,而导致形态大变,所以产生了疑问,明明看的是庐山,换个位置换个观察方向就完全不同了。

只是因为自己身处于庐山之中。最后一句是游览的心得体会,是借景说理。站在庐山之中,受到视野的局限,只能看到一片岭、一座峰,或者一丘一壑等等,都只是局部的场景,不能具备完整全面的定义,这就必然给观者带来片面性的思维。

最后两句给读者带来丰富的人生哲理,至此豁然开朗,要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跳出狭小的圈子,所见未必全面,也就不一定真实,突破固有思维的局限性,才能得到高度统一的完整认知。

宋以前的诗是以言情言志为主的特点,到了宋朝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诗人借助各个视觉方位的不同观庐山,而得到的感官体验各有千秋,由感性的认知过渡到理性的启迪,集形象和逻辑分析为一体,说理不刻板,内涵丰富动人。

#头条创作挑战赛#​#秋日生活打卡季#​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句解析图3

苏轼《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30374.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3月5日 下午2:55
下一篇 2023年3月5日 下午2:5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