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呀 接下一句

孟子: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刘力/文

刘力 | 孟子:我本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在春秋战国舞台上,我始终认为,孟子是最悲剧性的人物。

我所说的悲剧绝不是人头落地的壮烈,更不是无路可走的悲凉,而是一腔热情的屡战屡败,是灰头灰脸的真正“丧家狗”。

在孔子的众多弟子和再传弟子中,命运之神最终还是稳稳地把儒家延续的重担庄重地交付给了孟子,这个历史上所一直流传的孔子嫡孙子思的弟子,非常有意思的是,孔子衣钵继承者竟会和孔子有着非常类似的童年,冥冥之中似乎上天注定让他们成就不凡。正如孟子宣言的那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也就是秉承了这样一种天生的浩然气概,走上历史舞台的。

这个幼年丧父的孩子,从小被母亲灌输了一种与世界相交的本领,孟母三迁的故事直到现在依然流传广泛,以至于很多人在想到的孟子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的母亲。慈母的循循善诱让孟子从小就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成长,也更让这个早慧的孩子从小就学会了自立自尊和自强。

在孔门儒学的影响下,孟子最终崭露头角,游走列国之间,希望能够把已经逐渐被世界所淘汰的儒家学术思想发扬光大,让其焕发勃勃生机。

今天当我们走进《孟子》一书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孟子游走的范围基本上就是齐滕宋魏这四个国家,他所对话的国君也基本上局限在齐魏滕三个国家,口若悬河的辩论很是了得,精彩纷呈的譬喻更是惹人瞩目,然并卵,孟子最终还是未能施展开自己的人生抱负,他整日仓惶如同游走的云彩,浮萍无根,终究难以落地生根。即使是那个万分宽待知识分子的齐国对他也是敬而远之。

正如韩非子所言:时移世易,战国的风云早已经难以容留儒家仁政的思维,各国跃马争雄天下,需要的富国强兵,需要的是烈烈战马,需要的金戈铁马,更需要的是舍我其谁的气概和称霸天下的思想,战国时代培育的一个个野心家们早已经撕下了那层在春秋时代还行得通的“尊王攘夷”策略,秦武王一声令下就可以挥兵洛阳,让没落的周王朝再也没有了昔日的荣光。

刘力 | 孟子:我本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这时候,还有谁会挺孟子的仁爱天下?这时代,还有谁会追捧孟子的王道主张?这天下,谁还能容留下孟子的雄辩滔滔?不会了,书生意气,最终换取的是为政者的嘲弄和讥讽,甚或还会有其他门派的攻讦与侮辱。于是在著名的《大秦帝国》一书中,孙皓晖先生就极具慧眼地安排了两处孟子与其他门派的论辩,齐国的稷下学宫中,孟子的侃侃而谈,换来的是法家商鞅为代表的无情讥讽;孟子的滔滔争辩,赢取的是纵横家张仪为代表的尽力侮辱。

这就是孟子的窘境,尽管统治者不大可能会打压这位大儒的昊昊热情,但一些已经被证明为治世箴言的分秒争辩,却总能让已经苦苦挣扎许久的孟子无比尴尬。我想即使历史上并没有过这样的时刻,作为大儒的孟子也一定感受过从未有过的时代危机。

所以,最终孟子无比落寞的背影成为了战国时代的殉葬品,儒家思想也最终只能灿烂在纸上,留存在心中,绚烂在很多追随者的希望里。

孟子最终也想通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留给后世知识分子最厚重的礼品,他也终于在这片闪烁着智慧之光的箴言下,找到了自嘲的领地。于是一部七章三万余言的煌煌巨著产生了,“立功立德立言”的神圣使命,让孟子最终沉迷在著书立说的路途上,这一次他走得坚定而执着。

伟岸的身躯不一定就能撑起巨椽大伞,瘦弱的灵魂一定不能找寻到精神的方向。孟子急切而迫近的灵魂里,总能有一股气息,它最终还是选择了岁月留声,人间留影。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战国的历史舞台虽然未能让孟子绽放无尽的光彩,但最终孟子心中的那轮明月却还是给了他无限光明。

毕竟他活过,他无比坚定地呐喊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也凭借自己的雄心壮志高声宣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他为每一个精彩活着的人树立了一个标杆,一种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所以,他居功至伟,尽管无奈,尽管悲凉,尽管落寞,尽管受伤。

刘力 | 孟子:我本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刘力 | 孟子:我本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大哉,孟夫子!

孟夫子,千古!

——2020.4.24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30495.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3月5日 下午5:46
下一篇 2023年3月5日 下午5:4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