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鸿渐是小说什么中的角色

方鸿渐是钱钟书先生在代表作《围城》中的主人公,性格复杂,人生多有不顺。作者钱钟书先生,是位学贯中西,典型的学者型作家,在他的《谈艺录》、《管锥篇》中均体现了他对文化、知识以及文化人、知识分了的独到认识,根据他的这些理论著述,我们可以重新来解读《围城》的主人公方鸿渐的形象,这样,我们或许会得出不同于前人的认识,甚而会有更合理、更深层的理解,也就更觉这个形象耐人寻味。 钱老从中西文化审视的角度,运用象征主义表现手法把主人公方鸿渐置放到富有多层意蕴的人生境遇中去塑造,因而使得这个形象具有了耐读性和多义性探刻性。

「无羁杂谈」“你不讨厌,只是全无用处”——方鸿渐形象解析

首先,从社会批判这个角度来看,书中所涉及到的社会世相都是钱钟书留学归来亲历的,“钟书从他熟悉的时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取材。”自然,他会用他学者的眼光来看待这个社会。在作品中,作者借主人公方鸿渐的行踪写尽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世相。国外学界的弊端;回国途中邮船上的留学生们热衷于麻将牌的精神状态;回国后,始终如一的社会世俗,可笑的婚姻观,老式的家庭,迂腐可笑的父亲,言必嵌英文的张家,就业、人才体制的混乱无序,脏污不堪的餐饮、旅店,拥挤没有秩序的交通,尔虞我诈、互相猜疑、拉邦结派的高等学府,人浮于世的报馆,互相攀比的亲情、骄横的大兵,令人慌乱的战争等等,凡方鸿渐所到之处,均被作者那令人忍俊不禁又发人深省的讽刺笔法所摄,这一切构成了方鸿渐作为一个社会人的生存环境,身处这样的社会,一个凡人自然显得无能也无用,因为:他无依无靠,既没有资深的家庭、亲朋作后盾又没有什么谋生的本领;他手足无措,既不能用西方的文明来规范这个社会,又不甘心融入这个社会,真可谓一无所有一无所能,仅有的一张可以骄人的文凭还是哄骗来的,更何况,他还有做人的尊严,对此讳莫如深,哪还能用它来谋生、立世。 在这一层面上,作者客观而真实地再现了一个小人物的生存困境,这是人生存的大环境,是谁也无法改变的真实存在。它也为书中人物的个体活动奠定了令人信服的社会现实基础。

「无羁杂谈」“你不讨厌,只是全无用处”——方鸿渐形象解析

其次,从知识阶层这个层面来看,作者写出了历史转型期的中国文化、价值方面的断裂错位颠倒与冲突,尤其是对这些很敏感的知识分了们,作者更着笔墨,将他们置身其中的思想和内心世界,描绘得细腻、逼真、深刻。方鸿渐就是这种知识分了中的普通一员,在学业方面,他没有出色的表现,书中写到“他是个无用之人,学不了土木工程,在大学里从社会学系转析学系,最后转入中国文学系毕业”。他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好运气,已死的未婚妻的父亲会出钱支助他这个未过门的女婿出洋留学,赶时髦,镀镀金,这样身价倍增,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析学、心理、经济、法律等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好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以他全不在乎出洋留学的方式、目的,反倒暗自庆幸这一点是暴露出了人性的弱点也是知识分了的一个性格弱点—懦弱、妥协。正因为他对出国留学有着这样言目的糊涂的认识,所以他到欧洲,学习也没子什么目的和动力,因而“四年中倒换了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儿门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第四年春天,他看银行里只剩四白多镑,就计划夏天回国。这时父亲写信问他是否已得文凭,因为这个前清的科举中人非常看中,支助他念书的老丈人也为得是名利双收,“方鸿渐受到两面夹攻,才知留学文凭的重要”,这张文凭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喻以他设法花了几十美元买了一张克莱登大学的博士文凭。以应付父亲和老丈人。谁知这张文凭竞成了他日后的一个心里隐痛,使他时时觉得羞愧、无地自容,有时也能稍稍满足一下他的虚荣心。这里,我们又看到了一个矛盾着的方鸿渐,这种矛盾恰好真实而准确地再现了作为一个知识分了的复杂心理和性格。同时也让我们悟出:当时的社会对如何向西方学习出现了认识上的断层,老一辈人还认为学习是光宗耀祖的事儿,所以只求名而不求实,而新一辈人既不想求名也没有求实的预见,两相错位而冲突,使得双方都陷入了人生的尴尬,因而作者在这里写出了他们的种种令人捧腹让人深思的笑话,如方鸿渐那令人作呕的演讲,父亲与丈人对他毕恭毕敬的吹棒等等。

「无羁杂谈」“你不讨厌,只是全无用处”——方鸿渐形象解析

在爱情婚姻方面,方鸿渐也采取应付,逢场作戏的游戏态度。早在上高中时,他还不知爱情是什么时,就由两家大人作主订了婚,等到上了大学,他才情窦初开,觉得自己的那场亲事不妥,想退婚,结果被父亲威胁不给学费而妥协,这场亲事虽因未婚妻早死而没成,却因他的一封吊唁信而使丈人大为赏识,出钱送他出国留学,这本身就是一种情感和世俗的错位,也为其以后的人生冲突埋下了祸根。留学归来,他也学得了恋爱自由,但他的中西结合的婚姻观在现实面前屡遭挫折,先被自认为西化的但却是一种异化的鲍小姐所玩弄,后被美貌的唐晓芙所弃,还遭受了爱他而不肯表白的博士苏文纵的暗算,最后在四面楚歌中,因同事们不怀好意的玩笑掉进了孙柔嘉精心设置的婚姻陷阱里。本想好好的过日了,却因两家大人的不和以及旧式家庭中的很多规矩束缚不了新式的夫妇而矛盾重重,所以婚后两人经常吵闹,最终不欢而散。在这失败的爱情婚姻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性格和顺、善良、虚浮、缺少原则的一个方鸿渐。方鸿渐之所以有这样的性格特点,有这样失败的命运,关键就在于他处于中西文化碰撞过程中言目状态以及因此而产生的社会生活中,当然也有他作为一个“人”的本性在内。

「无羁杂谈」“你不讨厌,只是全无用处”——方鸿渐形象解析

在工作生活方面,他有天赋的想象力,能看穿恶劣环境而不能自拔,虽嘴上机敏但内心懦怯无能”面对各种各样的人事他更显得手足无措。他能看穿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的中文系教授李梅亭,但仍得与他同行共职于一校;他揭穿了伪造学历招摇撞骗的假洋博士韩学愈,却被其暗算;是酒色之徒老奸巨滑的校长高松年看他大势已去而解聘了他,他还得写信感谢人家送的礼金;还有那依附官僚、结党自固的汪处厚,专事吹拍、浅薄狠琐的势利小人陆了潇与顾尔谦,他虽瞧不起他们,但仍不得不周旋于其问;他虽看不惯文学博士的苏文纵走单帮发国难财,但却遭人家奚落、羞辱而毫无还击的本领;他想独立,但却怎么也离不开朋友赵辛媚的举荐。在这里作者取下了知识分了神圣的面纱,揭出他们深藏于灵魂深处的性格弱点:自私、虚伪、卑污才需弱,这些在正常环境下可以深藏不露,而在战时这种特殊的环境里就暴露无遗,而目还会成为性格的主要方面,写出人性的复杂。同时这些知识分了群像更衬托了主人公方鸿渐的善良、稚嫩与这种生存环境的不相协调,因而也就更加引发读者的沉思:这群“学贯中西”的知识分了怎么啦?方鸿渐何以生活得这样憋屈?

「无羁杂谈」“你不讨厌,只是全无用处”——方鸿渐形象解析

最后,从现代主义普遍关注的一个命题“人生的困境”来看,作者认人生就是一座围城。这一意象是在坚实的现实生活描写基础上应用了象征主义手法升华而得到的,从而把作品的意义提到了一个高度,从而让读者自然而然地就领悟到了这一层面,这也正是《围城》让人白读不厌的关键所在。那么这一象征意象的载体就是主人公方鸿渐了,作者用方鸿渐的人生旅程来隐喻人生的这一困境。在求学中,在婚恋中,在谋职中,在家庭中,方鸿渐无一不是以追求始,以失败终,在左冲右突中,却怎么也摆脱不掉人生的这一困境,人生的这座围城象一道无形的紧箍,使人陷入一种无奈、无助的境遇中。小说借人物之口暗示了这一象征意义,结婚仿佛是金漆的鸟笼,笼了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匕出来”,“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方鸿渐更说到他们“讲的什么围城,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暗喻他努力,他挣扎,却怎么也无法使自己摆脱这座围城。小说结尾写他想冲出婚姻的囚笼到重庆去,可那未必随心如意,可能是又一座围城在等着他。“这个笼罩全书的象征性结构所要表明的,正是现代人对自己生命处境的析理思考。”也是作者借主人公人生之旅程来反思人生,反思中西方文化碰撞时期的人生处境。从这一层面来看作为平凡的知识分了方鸿渐,这一形象已大大超出了其知识分了本身,这是作者站在文化审视的高度对人生、人性的一种高度概括,因而方鸿渐这一形象通过作者成功的象征手法的塑造,给读者增加了一份凝重,一份沉思。 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方鸿渐这一形象是个很有新意的富有启发的形象。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35613.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3月16日 上午11:01
下一篇 2023年3月16日 上午11:0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