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品质与产地工艺的关系

产地、工艺、鉴茶、品茶,介绍茶需要了解这么多?还是会喝就行?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1》

每个人论证自己的观点正确,有各自不同的手法。

有些人直白,有些人含蓄,有些人曲折回还,有些人绕了半天,还讲不到重点。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学师兄创业,做了一个小项目。

某天,有位前辈来拜访,称想跟我们合作。

这位前辈从前在事业单位。后来那单位解散了,他辞了出来,给别人打工,做了职业经理人。

做着一些婚庆类的项目。

凭着从前在单位里十几年积攒的人脉,在新岗位里游刃有余。

还凭关系拿到了免费的办公场所,在一个商场的地下室里,大约有100多平,虽然离厕所很近,气味有点不好,但“免费的场地就不要太讲究了”,他如是说。

那天,从下午两点半,一直聊到傍晚六点。

茶喝了五六巡,天聊到天马行空,但是,他丝毫没有要走的意思,而村姑陈和李麻花,根本不知道他来干嘛,想找我们谈什么?

难道只是无聊了来坐一坐,打发一下时间?

最终送他出门的时候,我们俩面面相觑,完全猜不透。

有时候男人的心也是海底针。

其实过于迂回的性格也不太好,有诉求就直接说,顶多被人家拒绝,也丢不了什么面子。

产地、工艺、鉴茶、品茶,介绍茶需要了解这么多?还是会喝就行?产地、工艺、鉴茶、品茶,介绍茶需要了解这么多?还是会喝就行?

《2》

还有一些人,表达观点,喜欢用旁证,不喜欢用直接证据。

旁证指的是,张三能证明你不在案发现场。

比如,张三看到你在2022年12月25日晚上8点在宝龙停车场停车,后来进了电影院。

直接证据是,你自己能证明你自己不在案发现场。

比如2022年12月25日晚上你去宝龙跨年了,有商场监控和电影院监控为证。

这种喜欢用旁证不喜欢自证的人,如果来卖茶,就会出现下列情况:

客人问他,你家的茶究竟哪里好?

客人问这句话,其实是想知道他的茶与众不同之处,以及各种优点。

这答案跟客人问的问题,差了十万八千里。

自证就好了,何必启用旁证?

要知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对别人来说是大爆款,但对于提问的这位客人来说,有可能就是鸡肋——又贵,花了钱买回来又舍不得不喝,但喝着总是觉得哪哪都不对劲的那种。

所以,干脆直接说出自己的茶的优势好了。何必迂回?直接把香气,滋味,汤感,每一冲的感受,新茶时期与老茶时期的不同之处,一一剖析,一一讲明白,岂不是皆大欢喜。

说话吞一半吐一半,让人费力去猜测,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旧官僚作风,该扔掉了。

产地、工艺、鉴茶、品茶,介绍茶需要了解这么多?还是会喝就行?产地、工艺、鉴茶、品茶,介绍茶需要了解这么多?还是会喝就行?

《3》

其实,介绍自己的茶,很简单。

没有谁比你更熟悉你的茶了。

就像求职的时候面试官要求做自我介绍,谁都能说出三五百字的简介来。绝不会三言两语就完事。

自己家的茶,日日相伴,它的香气,它的滋味,它的汤水,它每一冲的细致变化,它一年前与现在的对比,它刚采下来时候的汤感….

身为它的主人,是可以如数家珍的。

就像熟悉自己的孩子一样。

某次李麻花吹牛,说,在牛栏坑,她闭着眼睛都不会摔跤。

某次阿萝拱趴,说,牛肉她已经喝得不想喝了。

她们敢这样说,是因为真的很熟。

因为熟悉,所以了解得深刻。

因为了解得深刻,所以介绍起来,自然就得心应手,信心拈来,口若悬河,侃侃而谈个三天三夜不停歇。

三言两语就介绍完,肯定是不熟,并不了解,只是走马观花,只是惊鸿一瞥,那就,无法详细地讲说了。

只能轻描淡写,说出两个字,我家的茶,好喝。

唯此而己。

讲的人惜字如金,听的人雾里看花,怎么还买得下手去?

产地、工艺、鉴茶、品茶,介绍茶需要了解这么多?还是会喝就行?产地、工艺、鉴茶、品茶,介绍茶需要了解这么多?还是会喝就行?

《4》

看到这里,列位看官想必疑惑,为何对自己家的茶还如此生疏,如此不了解呢?

这里就要涉及到比较深层次的原因了。

那就是,茶不好。

茶不好,所以不爱喝它;茶不好,所以不愿意喝它。

毕竟,卖茶的人才知道自己的茶好不好,卖茶的人才知道自己的茶是从何种渠道进来的,生产的环境是怎么样的,脏还是不脏,臭还是不臭,真实年份是哪一年,能喝还是不能喝。

好的,自然放心大胆喝它,不好的,谁敢喝,谁敢天天喝?茶掌柜也是人,只是想卖点茶养个家糊个口而已,犯不着搭上自己的健康。

于是,因为不爱喝,因为不愿意喝,茶掌柜可能基本上都没有喝过它。

只让它呆在冷宫里,享受孤独和寂寞。

既如是,连喝都不太喝,兴许连闻都没闻过几次,当客人买茶,想听介绍的时候,又怎么能介绍得清楚透彻呢?

大致能将产区,工艺,年份,等级四个条件讲清楚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哪里还奢望能把香气,滋味,每一冲的汤感变化这些细致入微的东西给讲明白?

估计都没有认真深入地去感受过这款茶。

当然讲不出来。

只能走马观花,讲个囫囵,而已。

产地、工艺、鉴茶、品茶,介绍茶需要了解这么多?还是会喝就行?产地、工艺、鉴茶、品茶,介绍茶需要了解这么多?还是会喝就行?

《5》

我见过几次直播。

主播打扮得很美,讲话字正腔圆,一口标准的播音腔。

还有人专门准备了台词、茶叶的介绍文案,主播盯着提词器把它们都念出来,抑扬顿锉,十分地有范儿。

但是,那款茶冲泡出来之后,主播只重点介绍了茶汤中的白毫如何多,如何密,再打个手电筒照了好几下。

从头到尾,她只抿了一小口(有可能都没喝进去,只是嘴皮子沾了沾),直到那茶放凉,她都没再动过那杯茶。

口里却是滔滔不绝地把文案里关于茶汤的口感滋味,背了个十足十。

这一幕,看上去就滑稽得很。

像一个演双簧的演员,一口茶都不喝,却能把茶汤形容得入木三;明明闻到盖香是沤青味的(叶底红褐色的白茶是渥堆的产物,自然有沤青味),却欢快着盛赞这茶毫香浓郁、花香高洁、药香深沉….

这演技,简直可以去拿奥斯卡小金人。

产地、工艺、鉴茶、品茶,介绍茶需要了解这么多?还是会喝就行?产地、工艺、鉴茶、品茶,介绍茶需要了解这么多?还是会喝就行?

《6》

介绍茶,很简单。

只要用心地喝过,都能介绍得好。

嘴再笨的人,也能根据自己的感受,讲出一、二、三、四来,打动客人的心。

最可怕是茶不好,自己都不喝,那自然讲不出个所以然,卖不出去茶。

甚而,投机取巧,拿别人的文案来介绍自己的茶,讲得天花乱坠,自己却一口不喝。

这样的伎俩,今时今日已经忽悠不了越来越聪明的消费者了。

还是省点时间,好好寻点好茶,认真学习品茶,把产品的介绍讲个清楚明白吧。

消费者虽然是骗不完的,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君不见,秦桧春节期间的遭遇有多惨?

这,难道还不能令人警醒么?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44039.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3月25日 上午10:35
下一篇 2023年3月25日 上午10:3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