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有哪几个等级,科举制度分哪三个等级

众所周知,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其中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是级别最高的考试。

实际上,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是明清制度,在宋朝以前,科举考试只有两级,发解试由州府组织,省试由礼部组织,省试就是最高级别考试,真正独立的殿试是从宋朝开始的。

「闲话科举」恩归主上,天子门生——科举殿试的创立过程

科举殿试图

唐朝科举考试的弊端

唐朝废除九品中正制,确立科举制,使科举取士成为朝廷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对科举制度贡献不可磨灭。然而,唐朝科举制度仍存在不少弊端,诸如“公卷”、“公荐”、“通榜”等荐举制残余,仍严重影响科举考试的公正性,而省试主考官权力过大的弊端更对皇帝权威形成威胁。

唐朝担任省试主考官的人被称为“知贡举”,省试举子的名次高低由他们决定,省试结束后,主考官把进士及第名单报到皇帝那里,皇帝大笔一挥就通过了,几乎不会变更。

进士及第后,要向主考官行拜礼,以答谢知遇之恩,并称呼主考官为“座主”、“座师”,自称为“门生”,他们以师生关系结交勾连在一起,很容易形成利益集团,称为“朋党”,而皇帝最忌讳的就是官员结党,威胁皇权,唐代中后期的“牛李党争”很大程度就与进士结党有关。

「闲话科举」恩归主上,天子门生——科举殿试的创立过程

唐朝科举考试图

赵匡胤对“师生关系”的纠正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皇帝个人权威。

建隆三年(962年),赵匡胤下诏令规定:“今后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举官子孙弟侄,如违,御史台弹奏。……不得呼春官为恩门,师门,亦不得自称门生”。

赵匡胤为什么禁止考生自称“门生”?诏书中写的十分清楚:“国家悬科取士,为官择人,即擢第于公朝,宁谢恩于私室?”这条诏令禁的实际是考官把科举考试当作卖人情、拉拢关系的手段。国家科举取士,是为朝廷选材择人,感谢也应该感谢皇帝,怎么能向考官个人谢恩呢?

「闲话科举」恩归主上,天子门生——科举殿试的创立过程

古代科举考场:贡院

赵匡胤创设殿试的过程

赵匡胤禁止“师生”关系后,仍对科举取士的结果不放心,他认为考官权力过大,难保公正,有必要加以干预,而事实也是如此,知贡举仍然手握取士大权,谁能金榜题名,都是他们说了算。

开宝六年三月(973年),翰林学士、知贡举李昉上奏及第进士名单,赵匡胤突发奇想,决定自己亲自出马,考考这些进士,看看他们水平到底如何。

不考不知道,一考吓一跳,考试过程中,有一个叫武济川的举子回答问题语无伦次,让赵匡胤很不满意,而这名武济川恰好是深州饶阳人,正是知贡举李昉的老乡,这让他不得不怀疑,李昉是不是徇私舞弊,照顾自己的老乡武济川?

恰在此时,此次省试落第的举子因对考试结果不满,公开击登闻鼓告御状,赵匡胤正好怀疑李昉徇私,便亲自接见徐士廉等人。徐士廉见了皇帝,丝毫都不紧张,慷慨陈词道:“方今中外兵百万,提强黜弱,日决自上,前出无病怜者。惟岁取儒为吏,官下百数,常常赘戾,以其授于人而不自决致也。”

徐士廉这番话说到了赵匡胤的心坎里,科举取士乃国之大事,关乎社稷百姓生计,取士大权不可委任一人,否则不是让天下士人都感激他主考官一人?赵匡胤决定亲自复试这批考生。

经过赵匡胤的亲自考校,原本落榜的徐士廉咸鱼翻身,进士及第,而原本及第的武济川等人落榜,这一次考试与以往的皇帝亲试不同,它完全改变了礼部省试的结果。

赵匡胤主持的这次考试,实际上是在礼部省试之上新增加一级考试,后世称之为“殿试”。

「闲话科举」恩归主上,天子门生——科举殿试的创立过程

宋太祖赵匡胤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名次由皇帝亲自决定,它的出现将科举取士的大权收归皇帝手中,及第进士成了名副其实的天子门生,因而成为一项固定制度被历朝历代沿袭,由此确立了科举取士的三级考试制度。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4737.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24日 下午3:11
下一篇 2022年12月24日 下午3:1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