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乐坛为什么叫糊坛(华语乐坛六大毒瘤)

文/风清扬
上个月,在湖南卫视开播的户外音乐慢综艺《时光音乐会》,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

只见秋日夜晚,一群音乐人围坐在山野间,在晚风的吹拂下,点点的星光间,同彼此谈论着当年的梦想,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节目的氛围感相当特殊,在近年来一众以赛制、PK为主的“快”综艺中显得相当和缓。但相比简单的氛围营造,节目组意在提供给观众的并不仅仅是音乐,还有背后一些更深刻的东西。

阵容与流程

第一期节目上线后,就有网友直呼“神仙阵容”,当年华语乐坛的一幕幕高光时刻,再度于观众眼前绽放了开来。

比如香港音乐绕不开的代表,被称为“左麟右李”谭咏麟和李克勤;

能够同时玩转高低音,手握无数经典之作,前些年于《我是歌手》上以《没离开过》和《你的样子》惊艳全场的台湾歌手林志炫;

当年的“台湾歌后”许茹芸;

无数首“神曲”的创作者凤凰传奇;

“学院派”的代表廖昌永;

“快乐男声”、“快乐女声”的出道者之一,内地中生代男女音乐人张杰、郁可唯……

看完这个节目,感觉华语乐坛不再是“糊坛”

时光音乐会

节目的流程设置并不复杂:每期都设有一个“庄主”,其余歌手们既需要选择几首自己的代表作进行重新演绎,也需要从“庄主”的作品中选择一首作为自己的翻唱曲目。这一切都与竞赛无关,也不需要评选出谁优谁劣,而仅仅只是以音乐为媒介,围坐在一起交流对话,既是通过歌声来缅怀过去,也是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欣赏。

于是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下,不经意间,观众们就回顾了“左麟右李”经过岁月沉淀的友谊,还听到了一系列经过歌手们重新演绎后的经典:活泼清新的粤语歌《朋友》;融入了浪漫南美风格的《红日》,插入爵士乐元素再加工的许茹芸《独角戏》和凤凰传奇《月亮之上》;融入了摇滚元素的张杰《这就是爱》和郁可唯《路过人间》……

在这些歌手中,廖昌永显得略微有些独树一帜,他用美声唱法,几乎是清唱了一首《往日时光》。后来的聊天中,他回忆起了当年制作这首歌时的场景,于他而言,这首歌并不仅仅只是一首作品,更承载着当年的记忆与失去。但他决定向前看:“生活永远是美好的,我们要努力去追求这样一个美好。”于是近些年来,他一直不遗余力地向大众市场推广专业声乐,为打破专业和大众之间的审美隔阂而不断努力。

整体看下来,节目组在邀请的嘉宾都是华语乐坛某一个时期的实力派代表,而节目中选取的音乐,无论雅俗,都在某一个时刻被大众广泛认可并高度传唱,甚至塑造了人们的精神风貌。这番用意很明显:不仅仅只关注音乐和技术,更是最大限度地还原观众们共同的年代记忆。

而下一期的“庄主”孟庭苇,自然也是节目组这一理念的延续。

孟庭苇成名很早,早在1991年,就因《你看你看月亮的脸》而为大众所知,之后的歌曲《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没有情人的情人节》《谁的眼泪在飞》《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等在华语地区流行,2000年底宣布退出演艺圈。

算下来,她的出道时间很短,不超过十年,但留下的作品之多,质量之高,乐坛能与之相抗的人并不多。其作品以百转千回的高音、郎朗上口的旋律而知名,既体现了美声的高难度,又有足够高的传唱度,在“叫好”与“叫座”之间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就连娄烨2018年的电影《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也选取了其歌名作为片名,影响力可见一斑。

其他嘉宾们,又会选择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诠释她的作品呢?

“慢音综”的突破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时光音乐会》,那么最适合的就是一个“慢”字。

这档节目,摒弃了打分、排名、组队、PK。只有一群著名音乐人围坐在山水间,一起读信、聊天、唱歌、讲故事,回顾一路走来的往昔时光。这些特点,使得《时光音乐会》在一众音乐综艺节目中显得独树一帜。毕竟考虑到流量效应,近年来的综艺节目多集中在选秀、竞赛等方面,这种刻意放慢节奏的作品非常少见。

而整体来看,《时光音乐会》中的许多设置,都体现出了“慢”这一特点。

首先,由于抛弃了赛制,歌手不必被迫陷入彼此之间的竞争,不用将许多精力放在飙高音、突出唱功或设计“台风”上,心态就自然能放得很平缓,反而能以最好的状态呈现其拿手的音乐。

然后,环节设置上,节目组安排了诸如给自己写一封信,与好友围炉夜话,“时光好友”相互翻唱对方的经典歌曲等环节。不光表现音乐,也意在讲述音乐背后的故事。如此一来,音乐人与自我对话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回顾了那个华语流行音乐史上的黄金时代。让音乐人与观众之间,个人与时代之间产生了最大程度的共鸣。

整个节目的文本和细节表达上,去掉了以往赛制综艺中所有的快速剪辑、气氛营造等花哨的表达手法,也没有刻意放大歌手演唱过程中的技术,没有主持人cue流程,观众和嘉宾也没有给音乐人们造成任何压力……恰恰相反,节目在镜头语言和剪辑上采用了大量的留白手法,缓缓将气氛起来,弱化掉了简单的感官刺激,观众们完全不必担心喜欢的歌手会被“淘汰”,注意力能够完全集中在音乐本身上;

……

这一切的设置,不仅去除掉了干扰项,同时也将音乐的本质升华得更高,表达出了一个明确的主题:一首歌的诞生绝不是孤立的行为,也不能仅仅用词曲这些纯粹的技术指征来进行评判。它既包孕着歌手本人的音乐故事,更是时代、文化和环境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看完这个节目,感觉华语乐坛不再是“糊坛”

时光音乐会

但与此同时,这一切都没有令节目想要表现的核心——音乐——产生丝毫偏移。所有的感动都控制得恰到好处,没有变成黏稠的心灵鸡汤,而是酿成了一杯淡淡的酒,主菜仍是那些百听不厌的老歌。

回归音乐本质

早年间,人们似乎有种错觉:一首歌仿佛总在不经意间就火了,还常常一火就是好几个月,比现在的只能火几天或几周的所谓“洗脑循环”歌曲的生命力要强得多。

这并非错觉,而是跟当年音乐分发渠道较少有关系。彼时人们想听音乐,基本脱离不开电台、电视台、音像店买磁带或CD等。由于营收渠道有保障,因此制作公司能专注创作开发工作,对有才华的艺人及其作品投入大量资源。于是《单身情歌》《月亮之上》《冲动的惩罚》《老鼠爱大米》这些耳熟能详的流行歌,伴随着收音机、电视台、点播台甚至路边音像店外放的音响,迅速了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了各地人民的共同记忆。

看完这个节目,感觉华语乐坛不再是“糊坛”

时光音乐会

然而,时代变了。

就如同电视机出现,使得人们阅读长篇文字的能力大幅下降,于是报纸杂志等纸媒只好在内容中插入更多图片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一样,到了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音乐分发渠道变得相当分散。虽然音乐人们的总体回报并没降低多少,但随着粉丝经济崛起,为保障稳定收入,艺人及公司自然更倾向于先圈粉包装,然后再针对粉丝需求推出流水线产品。创作关系的颠倒,难免令音乐本身的水平严重下降。

尽管前些年,随着《乐队的夏天》等综艺节目的出圈,一些依然专注创作的音乐人走进了大众视野。但这些作品很少能够回复到当年的传唱度和共识度,依然只在大大小小的粉丝圈内交流。可以说,如今相比专业的音乐人们,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似乎反而更加掌握爆款音乐的流量密码,各种长度10来秒的BGM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完成一次对大众的“洗脑循环”。

不过短视频APP里的“神曲”虽然多,仔细一听,其实绝大部分还是老歌或者国外歌曲的改编作品,比如把草蜢的《半点心》等经典粤语歌配上DJ重制等,原创度相当有限。

面对此情景,恨铁不成钢的乐迷们这些年一直在豆瓣知乎等社交平台上发表论调,称华语乐坛是“糊坛”。乐迷们或许并不会对产业链有具体逻辑上的认知,他们只是在很直观地表达自己对好音乐越来越少的现状的不满。

而湖南卫视《时光音乐会》的出现,恰好给了观众一次回顾过往经典的机会,在横跨几代人的嘉宾阵容中,每一位观众都可以找到当年曾经同自己产生共鸣的声音,追寻到内心尘封已久的情感。

当然,在这个人们习惯了即时反馈的快节奏社会,这样一档慢节奏综艺势必会挑战观众的观看习惯。但反过来思考,只要这样的节目越来越多,人们浮躁的心态也必然会沉下来一些,大环境也能够产生许多更好的作品,华语乐坛的未来也将更可期。

毕竟,对于一档音乐节目来说,所谓的赛制、PK、粉丝投票都只是锦上添花,一切的一切,最终还是要回归音乐本身。

正如廖昌永在采访中所说的那样:“我们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对音乐作品来说,你给他多少真诚,他也将给你有多少真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53728.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4月5日 下午1:20
下一篇 2023年4月5日 下午1:2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