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是不急着下结论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意思是,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的确,在很短的时间内,很难洞察到事情的真相,和领悟了他人的真意。

因此,遇事不急着下结论,遇人不急着做点评,是一个人的智慧,也是一个人的修养。

有修养,不是顺情说好话,而是不妄言置评。

知人不必言尽,责人不必苛尽。

如此一来,很多的人际风波,便可化为无形。

有时候,所谓的修养,就是多了一点厚道。

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是不急着下结论

一、以己度人,是自己的智慧不够

心理学上有一个“投射效应”:人常常出现一种错觉,习惯以自己内心的所想、所见为标准,以此来分析和判断他人,并认为对方也是这样。

人们习惯站在自己的立场,以己度人,这是人的本能。

然而,只图自己痛快,不顾他人感受,随心而为,随兴而起,本质是你的智慧不够。

真正的高人,绝不会一意孤行,从不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他们更懂得共情的力量,和同频的重要。

都说:一句良言三冬暖。其实所谓的良言,就是懂得换位思考,让人舒服。

一个人,在事情没有水落石出之前,不断章取义,在没有出现良好态势,不求全责备,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胸襟。

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是不急着下结论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

晋文公重耳年轻时被追杀,惶惶然如丧家之犬。

跟他出奔的臣子,陆陆续续地各奔前途,只剩下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介子推是其中的一个。

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忍痛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野菜同煮给重耳充饥。

重耳知道后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当了君主,定会报答。

后来重耳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对曾帮助自己的人大兴封赏,却忘了介子推。

当他忆起旧事,心中有愧,差人去请介子推几趟,可介子推就是不来。

晋文公亲自去请,介子推背着老母躲进绵山,不愿见他。

可报恩心切的晋文公,不理解介子推的真实意愿,强人所难,让御林军上山搜索,还放火烧山,以为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

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心想:这介子推怎么就与众不同,不愿坐享功名呢?

你看,晋文公虽然秉持着报恩的初心,但是他以己度人,一而再,再而三,犯下急于下结论的错误,最后将恩人逼上了绝路,后悔莫及。

任何对方不愿接受的给予,都是智商不在线的表现,按照自己的想法绑架他人,终将以双输收场。

人与人最好的相处模式,无非是懂得互相尊重和彼此成全。

真正的聪明人,都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急于下结论,推己及人,如此关系才会走得稳,走的远。

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是不急着下结论

二、自以为是,是你鼠目寸光

作家山本文绪说过:“比世人的目光还要可怕的,实际上是你自己那颗在意世人目光的心。”

太在意别人怎么看你,是一场灾难。

同样,太随便给人定性,自以为是,也必有余殃。

其实,无论是高估自己,还是低估别人,说白了就是见识短浅,井底之蛙。

胸怀决定眼界,格局影响认知。

人生必须上的一堂必修课,就是谨言慎行,不把自以为是当成睿智。

古时候,庞涓和孙膑是很好的师兄弟,一起跟随鬼谷子学习兵法计谋。

虽然两人都有着同样的谋略,但是他们的胸襟和气度完全不同。

庞涓自以为是,且嫉妒心强,他担心孙膑会受到魏王的重用,从而使自己失宠,所以千方百计的谋害孙膑。

后来导致魏王对孙膑失去信任,并且他还残忍的挖去了孙膑的膝盖骨。

孙膑以为庞涓被打入深渊,不可能东山再起,殊不知,他的鼠目寸光和急功近利,没考证匆忙下的结论,正一步步把自己推到了鬼门关。

孙膑被救后,便成了庞涓的致命克星,最终庞涓在马陵战役中被迫自刎而死。

老话讲:害人者终害己。

谁也逃不出因果,你怎样对人,人就怎样对你,有的时候,自以为是就像潘多拉魔盒,一旦被打开,人性的丑恶便会不可控。

然而,人与人的博弈,凭借的不仅是实力和智慧,更是人品。不急着下结论,小心谨慎考证的人,人品不会差,目光更长远。

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是不急着下结论

三、慈悲之心,方能渡己渡人

曾国藩有言:“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大千世界,不乏有人总是对别人的事闹心抓狂,意难平。

可是,世间一切都有平衡法则,绝不会顺应某个人的“盖棺定论”。

你脑补出的言外之意,又带着偏见过分解读,这只会暴露自己的无知。

有时间对别人评头论足,不如静下心来好好的审视自己。

常言道,静坐长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不该你管的不去横插一杠,不该你说的不必添油加醋,便是慈悲。

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是不急着下结论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僧人和一位农夫同行,走过一片树林,僧人看着茂密的树木心生欢喜,仿佛看见了造福一方百姓的未来。

而农夫却小声嘀咕:这么多树长在这真是浪费,要是都搬回我家,一辈子都不用再砍柴了。

僧人笑笑不语。

与农夫分开后,僧人的小徒弟忍不住问师父,为什么不教育教育农夫?

僧人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他心里是自己,我心里是众生,站在自己的角度,都没有错。

不拿自己的想法和别人论高低,不拿自己的优势比人短处,是一种善良,既渡人,也渡己。

康德说过: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地去理解。

做人最忌讳跑到别人的生活里指指点点,用自己的尺子去丈量别人的人生。

一个有涵养,不急着给人下结论评是非的人,自然会尊重别人的三观。

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是不急着下结论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是啊。走好人生路,每一步都算数。每一步深度思考,就会步步为赢。

生而为人,最难的不是谋生,而是交际。

为人处世,有些努力,就要等一等才会传来佳音,有些期待,只会比你预想的慢半拍。

我们讨厌受制于人,其实仔细想想,受制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认知和格局。

曾国藩家训中这样说:“不与人争利益之短长,只与己争品性之长短。”

点个在看,人生这场修行,切记凡事要三思后行,多给别人留余地,话不说满,事不做绝,如此守得了心,便不出错,管住了嘴,便不惹祸。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76098.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5月8日 下午5:47
下一篇 2023年5月8日 下午5:5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