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三镇介绍,武昌、汉口、汉阳的合称

(本词条介绍湖北武汉的组成部分武昌、汉口、汉阳之历史与文化内涵。了解当今的武汉市请重定义至武汉词条。)

武汉三镇位于中国的长江、汉江交汇处,为武昌(今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汉口(今江汉区,江岸区,硚口区)、汉阳(今汉阳区)三座重镇的合称,范围即是今日武汉市的七个中心城区。三城镇同位于长江和汉水交汇处,隔江鼎立,故称“武汉三镇”。

武汉三镇发展的历史、规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武昌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为武汉的科教文化中心;汉阳兴起最早,历史悠久,是中国的工业中心;汉口在明朝才开始强势崛起,20世纪初期成为全国仅次于上海的国际大都市,现在工商业基础较好的汉口发展为武汉市的经济、金融中心。

武汉三镇不仅各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在武汉市功能分工上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虽然三镇在行政上已经合并接近60年之久,这种情形并未发生根本改变。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第一站就是武昌。

武汉三镇综述

武汉三镇示意图

武汉是市,武汉有三镇。武汉三镇很难评说。这当然并非说武汉是一个“最说不清的城市”。没有什么城市是“说不清”的,在全国各类“排行榜”上,武汉似乎都难列榜首(不过近几年来武汉的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已大为改观,尤其市内交通的改善已今非昔比,市民的文明程度也有所提高)。这就使得武汉在中国城市序列中总是处于一种十分委屈的地位。

武汉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武汉的地理特征可以概括为这样几句话:一线贯通,两江交汇,三镇雄峙,四海呼应,五方杂处,六路齐观,七星高照,八面玲珑,九省通衢,十指连心。其中,“一线”即京广线,“两江”即长江、汉水,“三镇”即汉口、汉阳、武昌,“五方杂处”则指“此地从来无土著,九分商贾一分民”(《汉口竹枝词》)的武汉市民构成。其余几句,大体上是说武汉地处国中,交通便捷,人文荟萃,具有文化上的特殊优势云云。

武昌昙华林

何况武汉还有那么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决非那些干巴巴光秃秃的工商业城 市可比。东湖秀色,珞珈青峦,琴台遗韵,红楼倩影,既有历史遗产,又有革命传统。登黄鹤楼远眺,江城景色一览无遗。晴川阁下,新枝历历;鹦鹉洲上,芳草萋萋。一桥飞架南北,三镇通达东西。大江东不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紫气南来,云集了四海英雄豪杰。登此楼,观此景,你会感叹:江流浩荡,大地葱宠,湖山俊秀,人文斐然,天下之美,尽在于此矣!

的确,武汉文化东西结合、南北杂糅的特征十分明显。即以饮食为例。武汉人嗜辣似川湘,嗜甜似江浙,清淡似闽粤,厚重似徽鲁,其代表作“豆皮”即有“包容”、“兼济”的文化特点。武汉人在体格、性格上也兼东西南北之长。他们比南方人高大,比北方人小巧,比成都人剽悍,比上海人朴直,比广东人会做官,比山东人会经商,比河北人会作文,比江浙人会打架。总之是能文能武,能官能商。武汉三镇的城市格局,也是官商并存,文武兼备。

俯瞰武汉三镇

汉口英租界遗址

武汉三镇中市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汉口,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通商口岸之一,而且也和上海一样,曾经有过租界。它是我国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接受外来文化的主要门户。作为一度独立的城市,它也是以上海为代表的一类新型城市中重要的一员,在中国城市的近代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得风气之先。相对逊色的汉阳,则有着中国最早的军事工业,汉阳兵工厂生产的“汉阳造”,也曾名驰一时。至于“文昌武不昌”的武昌,历来就是湖北甚至中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湖广总督府曾设立于此,湖北省政府也至今设立于此。在武昌,还集中了众多的高等学府,无论数量还是水平都居于全国前列,而且名牌大学就有好几所。珞珈山上的武汉大学,是中国最早的几所国立大学之一,其朴素学风,素为学术界所看重。其他几所理工科大学,在各自的领域内,也都卓有盛名。武汉的学术事业,尤其是人文学科,曾号称与北京、上海成“鼎足之势”。一个老资格的开放口岸,一个高水平的文化重镇,再加上一个前途无量的后起之秀,武汉三镇,难道不是一种最佳的城市组合?

这样美妙的组合,国内又有几个?更何况,武汉的“运气”也并不那么坏。内陆开埠、武昌起义、北伐战争、国共合作、抗日救国、解放中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许多关键时刻,武汉都扮演过重要角色。1949年后,它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改革开放时期,它又理所当然地成为内陆开放城市。此之谓“得天时”。地处国中,九省通衙,此之谓“得地利”。集三镇优势,合四海人文,此之谓“得人和”。天时地利人和尽占,武汉应该成为文化上的“集大成”者。

武汉人的敢动手,也是全国有名(但仍逊于辽宁人)。“文化大革命”中,他们可是连江青的特使都打了。其实,武汉人不但火气大,而且“礼性”也大。武汉人说话,一般都会尊称对方为“您家”(吵架时例外),相当于北京人的“您”,实际上也是“您”字的音变,读作nia,和nin非常接近(武汉话之属于北方语系,此即证明)。不同的是,武汉话的“您家”还可以用于第三人称,比如“他您家”,相当于“他老人家”。

武汉三镇如此说来

武汉东湖梅园

武汉人还真可爱。其实,武汉人是非常可爱的。外地人害怕武汉人,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武汉人。武汉人有武汉人的优点。武汉人最大的优点是直爽。爱骂人,就是他们直爽的一种表现。尽管表现得不大文明,但却至少也说明他们喜怒哀乐胆敢形之于色,骨子里有一种率真的天性。这种天性使他们极其厌恶“(口者)”,厌恶“鬼做”,同时也就使他们不太注意修养,给人一种“少有教养”的感觉。武汉人说话直统统的,很少拐弯,也不太注意口气和方式。比方说,到武汉的机关单位去办事,门房会问:“搞么事的?”而不会问:“您是哪个单位,有什么事吗?”甚至做生意,他们也不会说:“你看我们怎么合作?”而会说:“你说么样搞(口沙)!”这种说话方式,就很让外地人受不了。

汉阳造创意园

武汉人也基本上不排外。武汉人很少以“大武汉”自居。对于外地文化和外来文化,武汉人的态度大体上比较开明。不排外,也不媚外,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海货、港货和汉货一样平等地摆在柜台上卖,京剧、豫剧、越剧和汉剧、楚剧一样拥有大批的观众,不像河南、陕西那样是豫剧、秦腔的一统天下。甚至武汉的作家们也不像湖南、四川、陕西那样高举“湘军”、“川军”、“西北军”的旗号在文坛上张扬。武汉,总体上说是开放的,而且历来是开放的。这种开放使得武汉人“既有北方人之豪爽,亦有南方人之聪慧一。或者说,“既有北人之蛮,亦有南人之狡一(方方《武汉人的性格是怎么搞的》)。这就无疑是一种文化优势了。有此文化优势,岂能不大展鸿图?

武汉三镇武昌

武昌黄鹤楼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不久在蛇山筑城,称夏口;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

公元280年,晋朝将江夏郡改为武昌郡,即为今天武昌城的正名之始,后又改名江夏直至清末,康熙时曾设武昌府。辛亥革命后改江夏县为武昌县,武昌即成为正式名称。

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在新石器时代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许家墩和棋子墩等处,就是古人栖居之地。

旧时的武昌手工业发达,以造船、冶金、铸造钱币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黄鹤楼的屡次兴废,从三国时代至今已历十余次,每次重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反映出各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武汉三镇汉阳

汉阳归元寺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山南水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

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业手工业很是繁华。同时,汉阳还是游览胜地,位于汉阳的归元寺是武汉市佛教丛林保护得最好的一处,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和汉阳筑城起始于同一时期,约有1800年历史。

武汉三镇汉口

汉口中英文地名邮戳

历史上,汉口,汉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同步发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水改道(汉水在历史上改道不下8次)从龟山北麓入江以后,汉口才独立发展,仅有500多年的历史。汉阳、汉口很早就筑有城墙,分别被当作过县治之所在。

武汉三镇图

汉口后来迅速成为一座新兴商埠,名声和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武昌和汉阳。明末清初,汉口已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海外誉为“东方芝加哥”。汉口的港口贸易运输业颇为发达,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居民填溢商贾辐楼,为楚中第一繁盛处”。颇能反映其繁盛。清乾隆年间,汉口更盛于世,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5年在汉口修筑张公堤。这条堤对逐年降低后湖一带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陆地,对起初狭小的汉口扩建面积提供了方便条件,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84年。

武汉三镇古迹

古镇大余湾附近景色

安徽宏村、浙江乌镇、江苏周庄等古村古镇闻名遐迩,您可能不知道,武汉的古镇名村风采不输它们。昨天,市政府常务会通过武汉市历史镇村保护名录及其规划。这意味着,武汉将正式启动对51座古镇古村的挖掘、保护、开发、传承。调查人员也发现,由于保护意识不足,对这些珍贵历史遗存的保护与利用几近空白。在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五批次共计350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武汉仅黄陂大余湾一处入选。

我市对6个新城区的67个镇、2087个行政村、15580个自然村湾进行普查、规划,制定历史镇村分级保护名录。调查发现,武汉共有两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分别为江夏区金口街和新洲区仓埠街;历史文化名村49个,其中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4个,分别为黄陂区木兰乡双泉村、江夏区流芳街营泉村、江夏区湖泗镇夏祠村和浮山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共20个,市级历史文化名村25个。

调查人员说,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武汉历史镇村文化脉络之完整、历史遗存之丰富,不输外地。在新城区内共589处文化保护单位中,秦汉以前时期的共167处,约占28%;三国至唐时期的共12处,约占2%;五代宋元时期的共126处,约占22%;明清时期的共188处,约占32%;民国及以后时期的共96处,约占16%。

此次出台的保护规划将更新保护利用理念,促进全面保护和永续利用,明确各历史镇村的特色、定位和发展目标,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同时,加强对与历史镇村密切相关的地形地貌、河湖水系、农田、乡土景观、自然生态等景观环境的保护。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80785.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6月4日 下午1:42
下一篇 2023年6月4日 下午1:4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