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圣习唐诗26——《春望》

经过前段时间断断续续的分享,唐诗三百首的第一阶段基本结束,按照我手里的这本书,是把它归于“道德情操篇”,从虞世南的《蝉》,到王梵志的《他人骑大马》,从“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区区25首诗,却代表了那个时代,诗人在现实的环境中所保持的高洁、自信、淡泊名利的姿态,流传至今。

今天,小圣将继续分享《唐诗三百首》,进入一个新的篇章——社会关怀篇。

其实,社会关怀,实际就是现实主义为代表的作品,比如我们今天的开篇之作——《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潼关失守,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听说肃宗即位,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职卑微,才没有被囚禁。唐肃宗至德二年(756)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非亲身经历者,无法写出如此凄惨、悲痛的景象:春天,本该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曾几何时长安,这座令天下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神往的帝都,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小圣习唐诗26——《春望》

可如今,残垣断壁,杂草丛生,岂不痛心?

小圣习唐诗26——《春望》

可战争此时远未结束,皇帝奔逃,妻儿无信,自己被俘,全都生死未卜,字里行间流露出多少心酸和期盼,这才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同时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

每天心情处在奔溃的边缘,加上生活环境不好,杜甫的身体和心里都受到了教大的创伤,衰老,头发白了、疏了,使后人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令人不忍读之。

小圣习唐诗26——《春望》

司马光后来这么评价这首诗:

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耐也。近世诗人,唯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他皆类此,不可遍举。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18490.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2月3日 下午5:38
下一篇 2023年2月3日 下午5:3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