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记笔记好看且清晰(怎么记笔记最快又干净)

零秒思考

赤羽雄二

2021-04-21

今天读完《零秒思考》,觉得书中的方法真的很棒!

书中的方法如下:

将每一个想法都用1张A4纸记录下来。并且不能花时间慢慢地写,这张A4纸要在1分钟以内快速写完。像这样每天写10张,放到文件夹里,并在当天就整理完毕。

  1. 将浮现在脑中的意象、感觉变成语言

将这种心情转换成语言,毫无顾虑地写下来。这样做就可以将这种郁结于心的情绪发泄出来。写出来并不是为了让别人看,所以也就完全不用有所顾虑。反正把它写下来,既不会成为现实,也不会发生什么坏事。

此外,在每天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虽然会不断有灵感和创意出现,但是也会有消极的想法以及不安涌现,觉得“这样做应该不行吧”、“这个绝对行不通”、“我绝对做不到”。把这些也写下来就可以了,而且要毫无保留。不要想着遣词造句、语言优美,只要直白地表达出来就好。

  1. 以自如准确地使用语言为目标

不动脑,人就不会成长。如果不经过思考并对事物进行整理来解决问题的话,心情也不会变好。渐渐地就会失去干劲,工作也会变得无聊,也就很难做出成绩了。如果已经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就必须立刻释放自我。

  1. 捕捉语言的核心意思和偏差

人们需要经常思考,才能深刻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语言的正确意思,以及是因什么意图说出了这样的言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

人如果在说话的时候总是概念明确,想说的话就能不费劲地说出来,也不会感到有压力,可以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说话的人没有压力,就能自然地与人交流,相应地,听者便能放松,也就更容易听进去。这正是领导能力的源泉。

  1. 避免肤浅及徒劳无功的思考

麦肯锡会彻底地灌输课题整理、分析以及战略制定等方法,“迅速深刻思考的方法”,以及“调整心情、保持心态平稳,使头脑保持最快速运转的方法”。读完本书之后,开始每天写10页笔记的人,几周内便会感到效果显著,就如同举重训练一样。好好思考、使用准确的语言进行交流完全不需要像专业棋手那样的头脑。

  1. “沉思默想”及“滔滔不绝”都是误区

因为没有写下来所以也谈不上积累,想法也不会深入。

比起继续滔滔不绝地说,不如先暂时改变一下方式,将这些想法写下来,并将其进一步深化,这样做可能会更早得出结论。通过写下来,先将所思所想进行一次整理,并在此基础之上再继续说。PDCA循环(Plan-Do-Check-Action,即计划、执行、核查、行动)也会更快地实施。

冷静时就算了 ,与人说话时必须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要感情用事。虽然情感爆发出来,痛痛快快地发泄一通会觉得舒服不少,自己也很感谢对方的倾听,也更有干劲了,但是对方可受不了。不论关系多好,对方最终都会对你敬而远之。更重要的是,这样做自己就永远学不会独立思考、整理问题、明确前进方向了。

我便建议使用写下来这种方法,将思考的各个阶段和脑海中想到的事物都写下来,就不会再空兜圈子了

写下来这一个动作,放缓了表达的时间,延迟了就是思考了

整理现状,分析会议时间为什么长,举出缩短会议时间的种种方法,并逐一列出具体的行动就成为了可能

如果在写的时候过分注意语言的选择,思考就会受阻。所以,与其考虑怎么写,倒不如不要想那么多,把浮现在脑海中的话原封不动地一个接一个写下来会更好。所谓统观大局,换句话说就是“知道整体是怎样的”, “知道朝向哪个方向”, “能够整理总体的架构”。很多人应该都有过这种经验吧:在写企划、提案、报告等时,最开始总是不知道如何下手,但是一旦目录定下来了,想法就会不断涌出,要做的就只是写下来而已。本书就是要告诉大家如何有意识地加快这种进程的方法

  1. 当机立断的能者及优秀的经营者

但是,瞬间掌握信息、整理问题点、考虑解决对策等跟“思考”有关的“基本功”却几乎得不到任何训练。这是因为他们平时就不断在思考这些问题,而且从不倦怠地收集着必要的信息,使自己保持灵敏,他们的信息情报“接收器”始终处于强信号的接收状态

  1. 终极目标:零秒思考

由此,人们也能够对问题进行整理,看清本质,找到根本的解决策略和备选方法。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便也了如指掌,提出的对策也能准确抓住问题的本质、把握整体的态势。

所谓“零秒”,就是瞬间便能认清现状,瞬间便能整理问题,瞬间便能考虑出解决办法,瞬间便能决定该如何行动。没有犹豫的时间,也没有烦恼的时间。

原来日本的教育也是这样

特别是日本的学校教育,尤为重视记忆力的提高和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的琐碎技巧。考试成绩并非是通过学生聪明与否、原本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是否得到加强来决定,而仅是通过在有限的考试空间内对特殊技能的掌握熟练度来评分。而这些特殊的技能其实就是,完全熟记数学公式、定理和证明方法,从简单的或者自己会做的问题入手,再从历年真题中研究出那一年的出题倾向后,集中对这一类题型进行练习等

  1. 零秒思考和信息收集

但如果仅是一味地花时间做这件事,那么判断也会被延误。 “请针对目前在考虑的课题和问题的假设提出3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列举出各自的优劣,有了大致眉目后再收集信息,便能提高效率了。”据我所知,积累了一定经验的一线员工,即使思路并不清晰,也会对问题是什么、该如何解决有一个大致的想法。

而真正的绊脚石其实是过去的心理阴影、上司的斥责、组织内部层层部门导致的效率低下、从官僚主义发展出来的形式主义违背了经济规律等。我认为,在1分钟这个时间限制内,迅速且毫不犹豫地写出大量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具体的做法是:将一张A4纸横放于面前,每张纸写一个主题,1页写4至6行,每行20至30字,写每张纸所用的时间要控制在1分钟以内,每天写10页。也就是说,每天要用10分钟的时间来做笔记。

  1. 做笔记的好处

做笔记,可以理清头绪。做笔记不单单会让头脑运转变快,而且就连之前不知该如何表达的想法或事情也能清晰化,也就是由抽象到具体的一个变化过程。这样一来大家就会第一次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行为

即使是以前立刻就会生气的事情,也会明白对方这种言行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并不是让自己忍耐,而是让自己能够以自然的状态去面对。

自然的状态是指自信且谦虚的状态,不盛气凌人、不瞧不起别人,虽然对方比自己地位高也不会过度紧张或畏手畏脚,即使对方比自己地位低也不会把对方当小孩或傻瓜。

第3章 如何做笔记才能实现零秒思考

做笔记的时候,先将A4纸横放在面前,然后在纸的左上角写上标题,并在标题下画一条横线,这个方法简单至极。

  1. 写标题的方法

<有关将来的标题>

<有关阅读的标题>

<有关利用时间的方法的标题>

自己的想法,不论用什么句式表达出来都没有关系。只是,我个人觉得疑问句更好写。这样反复写完之后,思绪得到了整理,也就不会再想写关于这个标题(即主题)的笔记了

  1. 写正文的方法

每一行都尽量写得长一些每一行如果写得过短,那么便无法训练将脑海中模糊不清的想法语言化,所以我推荐大家每行写20至30个字。这个字数,某种程度上就可以将内容表达明确了。

具体明确一些

譬如说,只是写“决定议事日程”的话,就不会明白决定了又怎么样。就连到底指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议事日程都让人搞不清楚。只是写“分发资料”的话,也不会明白应该怎么分发,分发了之后要干什么。而“发言要简短”,虽然明白这是重点所在,但是如何实现、具体的方案都没有体现。“充分利用白板”也是,都不知道要用白板做什么。

譬如说,只是写“决定议事日程”的话,就不会明白决定了又怎么样。就连到底指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议事日程都让人搞不清楚。只是写“分发资料”的话,也不会明白应该怎么分发,分发了之后要干什么。而“发言要简短”,虽然明白这是重点所在,但是如何实现、具体的方案都没有体现。“充分利用白板”也是,都不知道要用白板做什么。

虽然在原则上,笔记的正文要写4至6行。如果贪多,就会出现刚才提到的分不清主次的问题,问题意识也会变得薄弱。首先,比起笔记的格式,希望大家能够在内容上多下工夫。只要写上数百页,相信大家就一定能够明白现在这种笔记格式的合理之处了。这是经近百人尝试过的方法,所以希望大家先在内容上加把劲。真正会有所成长的人都是顺从地吸收,当达到某种程度之后,自然而然地就会力争更进一步。

  1. 想到的事,不论是什么,先写下来

有个APP非常好用,flomo,就是用来整理思绪的。

想到的事情、在意的事情、疑问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有关自己成长的问题、十分生气的事情等等,只要是脑海中浮现出来的,都可以写下来。将脑海中浮现出来的事情,用语言以最原始的形式写下来。

想到的事情、在意的事情、疑问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有关自己成长的问题、十分生气的事情等等,只要是脑海中浮现出来的,都可以写下来。将脑海中浮现出来的事情,用语言以最原始的形式写下来。

对于那些明知道不该想,却还是忍不住想的事情,反而是清楚地写下来放在眼前,更能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这比跟朋友抱怨3个小时要有效得多。

我建议那些希望自己有所成长的人,可以每天花30分钟左右的时间从网上收集信息。具体做法是只要每天都快速浏览Facebook和Twitter的新鲜事(即登录时出现的所关注的人发布的内容)、邮件广告,以及“Curation Tool”即可。

  1. 每天做10页笔记

我建议大家每天做10页笔记。因为每一页都要在1分钟之内写完,所以每天也就花10分钟左右。而且并不是集中时间来做这件事,而是随时想到随时写。因为只有在想到的那一瞬间写下来,才会让头脑更灵活,更加刺激自己发挥想象力,所以最好不要拖到后面一起写。

反过来说,如果不做笔记,就会总是反复思考同一件事情,烦恼不但不会减少,还会白白浪费脑细胞。这也是人们浪费时间的一个实例。

  1. 每页1分钟,一想到就立刻写下来

其实,并不是花的时间越多就越能做好一件事情。不论是写文章还是做企划,很多人应该都曾感到在截稿前的效率远比之前要高好几倍。与电脑不同,人的大脑和内心十分依赖环境和周围的状况。

我认为,人与想法都是“一期一会”[插图]。因为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想法和忧虑等很有可能不会再出现第二次,所以要当场就写下来,只有这样才不会消失不见,这个想法也就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了。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随身拿着一个笔记本,将自己突然的灵感写在纸上。

所谓想到的瞬间,是指起床以后、上班途中、刚到公司之后、中午休息时、工作中、睡觉之前等任何时候。脑中闪现出什么的时候就是最佳时刻。

  1. 深入挖掘笔记更有效

根据已经写好的笔记,将每一页那4至6行正文分别作为标题,再写个4至6页的笔记的话,那么您的思考便会更加深入,思绪会得到更有效的整理。写下的笔记也会更加有内容、有分量,人也会感到更加轻松。

通过将一个标题(即主题)进行深入挖掘,难题瞬间就会被分成许多个小问题并得到整理,同时还可以形成从整体看问题的视角。

  1. 多角度地写一个标题

人都会根据自己的观点对善恶、喜好进行判断。而对于自己的观点究竟是否有失偏颇,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结果就会和别人产生冲突,或者因为不理解别人的行为而累积很大的压力。

从多个角度做笔记,就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跟之前比起来也就更容易理解对方的看法和行为了。一旦理解了对方为什么要这么做,自然也就不会郁闷了,生闷气的情况也会消失。

  1. 从笔记中归纳企划书

花个20至30分钟,写上数十页就会觉得想法基本上已经被掏空了。然后再暂时决定一个其中看起来最好的方案。

这其中的关键是“不思考直接写”。写的时候最好是自己最原始的想法、浮现出来的那一瞬间的想法。对于文章的构造、易懂程度、起承转合等全都不需要考虑。没有了这些限制,任何人的想法都能丰富好几倍。人原本就拥有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会得到更好地发挥。

这里所谓的“不思考直接写”,也就是说不要做复杂的思考,将脑海中浮现的最原本的想法写下来就可以了。人越是思考,越难以做到快速、深入地思考。本打算说些精彩的话,但实际上却事与愿违。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种事情彻底消除,将脑海中的想法一件接一件地写在笔记里。

写好的笔记要按照目录、企划的主旨、目标顾客及用户、服务和软件等具体功能、推广方案、备选项的比较、日程、推进机制、必要资金、收支预测等分类并展开。这个时候需要一张比较大的桌子

这期间与其说是在思考,倒不如说是一边看着桌上的笔记,一边将笔记的内容输入PPT中,也就是在每一页PPT里不断地输入而已。从打开PowerPoint这个软件开始,大概30分钟左右就可以把笔记的内容全部输入进去,这有一种好像完成了整体架构一样的速度感。

麦肯锡的做法则更加积极主动,在向客户进行介绍的一个星期前就已经进行了彻底地思考,完成了项目报告书和提案书。这期间还完成了推翻重新再来的过程。也就是说,先要将报告书做到足够向客户汇报的程度,然后再推翻一次。虽说是要推翻原有的报告书,但是由于已经完成了必要的分析和实施方案,所以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对顺序做出调整,重新整理看问题的方法。

  1. 让同事和家人也记笔记

倾听别人的事情时,要一边听一边记下重点,不用过于着急。就是要一边倾听对方的烦恼和困扰,一边将重点逐一记下。

点评

认为好看

读完还是很有启发的 但现在用纸的话个人感觉还是太浪费了 可以使用一些笔记APP,flomo就是这种记录思绪的APP,其他也行,这样之后整理也非常的方便。 本书的主旨就是想到了就要写下来,然后是坚持写,大量的写,这样你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笔者的笔记格式跟Markdown的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处,还是非常推荐的!

做笔记,主要认为就是分析原因。因为把握原因,我们就能认识和把握事物,所谓认识就是知道这个事物的成因,所谓把握就是能够掌控、运用它。

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第一个是说明这,指什么或描述的啥。第二个,是说明这个是如何一步步生起的。第三个,是通过定义即种加属差的形式来规定它。这一点实际上的作用是更准确的起到第一点的作用。

第一个方面的原因是针对个别名词而言的。做第一方面的找原因的工作,不仅是为了第二方面的工作即找“为什么”——这个更广为人知的所谓的原因,而是其本身就是目的。因为这个工作不仅是第二方面工作得以展开的前提,而且其本身就是人们要达到的目的。因为从原因的第二方面内容即找“为什么”来看实际也是为了把握这一个个名词即把握这一个个名词的结构和作用。

原因的第二个方面就是找“为什么”即找理由和论据。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18562.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2月4日 上午10:11
下一篇 2023年2月4日 上午10:1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