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意境

一个人的世界,一个人在天和地之间行走,总会有那么几把流星,一轮明辉照亮着前行。中国人的诗意间,明月落酒杯,明月松间照,明月走天涯,一次次地在游子的心田间开出濯濯清莲来。孤芳惹人垂青,纵使烟云瞬息,情怀却几千年不变。

一个人的孤独,天地间茫茫然。

如果孤零零一词似有悲悯之嫌,让人心生抚慰和疼怜之意,那么,这“千山鸟飞绝”的境况更甚一筹的幽僻与凄冷。山是多少山,千座呐!四面八方来的压抑,群岭包围的禁锢,只觉得无数多的青峰嶙峋矗立,应该是这样吧?不然,怎么没见到一只鸟儿飞过呢?人迹罕见,山路险阻,为何诗人在这里出现?疑虑丛生。不但是鸟儿都绝迹了,如今“万径人踪灭”,谁能前往,谁还会愿意前往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去了,他会做甚?这一连串的环境描写,让人生怕后退,若换做普通人,决计不会犯险而为。诗人夸张的手法,第一句“千”和“绝”已经令人生畏了,而紧接着突兀拔高的“万”和“灭”几乎让人无法喘息,一下子会绝了人前往的念想,谁去这地儿,都是冒险和不可思议。仅凭眼前的景致,单一一看,无法揣测到诗人该从哪儿落笔来延续诗思,或者来延展自己表达的内蕴。这样的设伏,奇妙诡异,不同于一般田园山水诗歌的清丽、婉转,更多的是凸显一种清瘦与孤寂,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冷凌凌,诗人的心也冷吗?“孤舟蓑笠翁”啊!一层层剥茧开去,令人匪夷所思,怎么会是一舟,一斗笠,一蓑衣,一老翁清矍的影子?似乎,这是一个远镜头的拉近画面,质感非常强烈,在沟壑峡谷间立于四处雪茫茫的水中央,如果作一幅水墨丹青,便是世间再也没有重复的原貌予以临摹,况味绝佳。这孤独的老翁,跋山涉水而来,在这个鲜有人迹的崇山峻岭之下,必定是渔业丰茂,大有收获的想象,不然,怎会循着无人经过的小径一路寻来呢?

优秀诗人的优秀作品,常常出乎意料的收梢。“独钓寒江雪”,这老翁是“疯”了,克服重重困难到此,只为钓这一江的雪,而这雪又为何意?清寒、凌冽、孤独的世界,诗人独寂天地间,率性而为,倔强在风雪中,不摇不动,坚决而挺拔,一切归于凝静,苍茫。柳宗元的《江雪》,乃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看似朗朗明了,恍惚一看就穿的境地,实则隐喻着颇多的前程过往。因改革失败后贬至永州后的柳宗元,精神上倍受打击,情绪十分压抑。这首诗借助歌咏隐居山水的一位渔翁,藉此来寄托一种孤傲清高的情怀,抒发郁结失意的心情,一派轻描速写,寥寥几笔勾勒的是一个大背景,大时代,或许,朝政世界里衍生的本色,

是不是这样的寒冷彻骨?

诗人未触及一丝一毫的政治,但是,在永州留下的大量诗歌和散文中,刻画的世界,另一番山水,却是田园里无法栽种的蜜桃、山果,反而更加有个性特征。与一般隐士心中的田园意有一定距离,无奈的隐退,却还能乐于守住当下的清苦,那便也是人生情怀,别样的山水情。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同与之齐名的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作品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寓意深刻。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的《捕蛇者说》耳熟能详:“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更有记忆的,这是一篇流传千古的优秀散文,出自中唐人称“河东先生“的柳宗元笔下,其学说丰硕多达六百多篇,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柳宗元也是田园诗派的一员,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这首《溪居》写于元和五年,柳宗元在零陵西南游览时,发现了曾为冉氏所居的冉溪,此间风景秀丽,山水清和,便迁居于此,改名为愚溪。

溪居的生活野趣盎然,清静安逸,在笔花勾勒里似乎看到了农地、劳耕、山林、溪水,以及偶尔的相逢一笑客,多么惬意一幅生机盎然田园山水写意画。是不是这样的呢?

其实,他心里描摹的世界是:我长久为做官所负累,幸得有机会贬谪到这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中来,使我如释重负,过上了闲居无事的农人生活,与农田菜圃为邻,时遇有隐居者,也亦如我般的闲情逸致。清晨,我踏着早间的露水去耕地除草;也有荡漾小舟纵情山水的时候,天黑而归。独行于天地间,与人无往,如此放歌一嗓子,碧蓝的天空里,似乎也有回音。

闲适悠然的生活,这是柳宗元希冀的吗?

起句看似由来凸显,却意味深长。贬官本是不如意的事,诗人却以反意落笔,说什么久为做官所“累”,来此南边耕荒乃所“幸”,是真性情,还是多无奈?“闲依”和“偶似”相对,似淡来淡忘的日子,却似乎饱含着无聊的辛酸,这无拘无束的自由,更多的是孤独、自赏。犹有落寞与激愤蕴藏心间。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这首笔调明丽、轻快的诗歌,是柳宗元心中的别样山水。昨夜的落云闲散地飘浮在水中的小洲,初升的太阳照亮了山村的茅庐。清清的池塘边高树挺立,微风吹落了夜雨带来的满树珍珠。我的心中正好平静无事,与美景相对恰如宾客与主人相处。

這首詩亦可作另外一種詮釋。是一首很美境界的禪詩!試想某人在禪修打坐。初初人雖坐著,但是內心心猿意馬,意念紛飛,生活中五味雜陳各種滋味全都在大腦中翻騰。但是經過持續努力的打坐用功後,這些妄念漸漸地減少、降低…而到了一個境界:叢山峻嶺圍繞著,連一隻飛鳥都未見,看著來時萬條小路也未見一人…。由此境界已經知道作者有相當努力的在禪修,在用功打坐。將原來意念紛飛的狀況透過禪修打坐的努力減到大千的世界中只剩下眼前的山與心中少少的念頭而已了。所以應該肯定與鼓勵作者的用功。但是此一境界只可説「此是善境界」。因為心中還有山在、路在、人在(前面的未見一人,後面的老翁)等念頭均在的境界,所以作者尚未到達「心行路絶」與人境兩滅的地步…。還需一起継續加油!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22008.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2月13日 上午11:33
下一篇 2023年2月13日 上午11:4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