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为什么是中国电影的经典片段

一 电影和人的趣味。就象穿裤子,当人们穿腻了紧身裤就想去穿喇叭裤,穿腻了喇叭裤就想去穿直筒裤,而当直筒裤流行的时候,人们却猛然发现这是在地地道道的复古。等到一些狡猾或固执的人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趣味变来变去,那么世界就会变成多元化,人的趣味也许亦遵从热力学的定律,趣味的熵也在不可逆的增加,直到人们对什么都喜欢或对什么都不喜欢,对什么都感到莫名的冷漠。到了那时,整个世界一定会变得乏味之极。

艺术史也是如些,如果把理想主义比作紧身裤,把浪漫主义比作喇叭裤,把现实主义比作直筒裤,那么人们的艺术趣味也总是在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变换,直到多元化出现。然后,一切的艺术也都逐渐的类型化成为工业品。作为文学来说,是那此消费小说,作为电影来说就是商业类型片。

文学史是如此,从文复兴以来,文学是古典的理想主义美学的复兴,作品中塑造的不是英雄,就是帝王,不是贞节烈女,就是圣人先知。然后是浪漫义出现了,这是从雨果的《克伦威尔》开始的,但是雨果的浪漫主义中的夸张,自由和疯狂,以及对美和力量的赞美最终象一块肥肉让人再也吃不下去,于是现实主义作品也就应运而生。这也就是巴尔扎克和福楼拜莫伯桑,到左拉就走出岐途了,左拉的自然艺术就是死板的实验科学主义,这是一种要把的艺术弄死的艺术。再往后产生出来文学的后现代,后现代是什么东西呢?后现代就是人们从对“文学是什么”的反思中终于产生了的文学多元化。

电影史则稍有一点区别,其一是,电影在诞生之初是现实主义的,因为他只能以纪录片作为它的起点。其二是,电影的发展与文学发展互相作用,它不断的从文学中借鉴技巧又吸取教训。这样它在美学趣味的转变方面要比文学快得多,对文学来说需要几百年的一个循环,对电影来说只要几十年(对一个电影人身上只需要十几年)。这稍微的考察一下电影史就可以知道,从默片时代开始,那些令人眼花暸乱的电影流派中的超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表现主义的此起彼落其速底之快简直让人叹为观止。最后终于在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那里入了正轨停了下来,这一方面与法国出现了一个伟大的电影美学的评论家巴赞(他的思想来自于萨特,萨特写了一本《文学是什么?》,他也写了一本《电影是什么?》)有关,也与电影艺术家们不断自省,不断反思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到底是什么有关系。但是电影在现实主义之后脚步并没有停下来。

从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和它所产生的法国新浪潮,人们对电影的理解越来越深,电影的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一些深暗艺术真谛的艺术家加入电影人的行列,并成为一代电影大师,他们开始给电影的现实主义赋予诗意化色彩,他们对电影里的现实进行提升或低呤轻唱,这就是电影中的半理想半浪漫主义色彩。象伯格曼,他赋予电影的是宗教气息,他在电影中对教理进行追踪。他揭去了人性上笼罩的那层神圣的面纱;费里尼,他赋予电影的是滑稽闹剧、梦境和象征(雨果认为滑稽的引入就是浪漫主义的开端),他总是在电影中行走在严肃与不严肃的临界点,在严肃与不严肃中让人看清这个世界的荒诞;塔尔可夫斯基则赋予电影的是人类的反思和自省,是纯诗意,他的电影不面对观众,但是面对整个人类;安东尼奥尼则赋予电影以扎实的空间、流逝的时间和明晰的理性(当然用艺术表现哲理是最愚蠢困难不讨好的,但是安东尼奥尼却或以把这种哲理变成物性的诗。他仿佛是用电影来拍卢克莱修的哲理诗《物性论》)。他电影中的角色都处于某种神秘的空间里或历史的神秘中。因而与其说他要表现人物的命运,还不如说,他要表现命运的神秘感。

二 中国电影怎么样呢?中国电影史的发展比较特殊,这里只说建国后的电影,建国后的电影一开始都是理想主义的,主角都是些高大、伟岸、完美无缺,出身纯正,三代贫农、不仅死得光荣,死前还要大喝一声的民族英雄。这个阶段持续的时间特别长,直到文革结束,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些非理想主义的电影人了,它们开始赋予电影一些浪漫主义的调子了,但是都是小心翼翼、谨小慎微的。角色是一些小人物,是一些被之前打倒的反革命分子,主要是一些文艺青年们。象《牧马人》、《小街》和《芦山恋》等等,电影人开始给中国的文艺分子们治疗伤痕,这就是伤痕文学和伤痕电影。再往后,电影开始表现生活现实中的小人物的浪漫主义了,象《咱们的牛百岁》、《喜盈门》,等等。当然在其中理想主义的电影并未完全消失,那时候还拍了《高山下的花环》,但此片里已经在拍那些非完美的英雄人物,比如副连长靳开来在战争中违反了部队的纪律,但是他的形象仍然受到赞美。

改革开放以后,香港的武侠电影开始在国内大肆放映。这一下子就改变和激发了大陆观众的电影趣味。还有什么比武侠电影中的浪漫主义更强烈?香港电影的入侵一下子就使中国电影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是个浪漫主义的时代,但这不是由中国的电影人做到的,于是一种抗争也就随之出现。

一位仍怀着伟大抱负的中国电影导演吴天明突然很不可思议的拍出来两部在世界电影史中也是不同凡响的现实主义电影,一部是《老井》,一部是《人生》,这两部电影中的现实残酷,冷静,挺拔,美的不可形容。其中的现实主义美学趣味让国人耳目一新,也让国际电影人刮目相看。其中《老井》成了新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了大奖的影片。用这两部电影来比较一下现代电影中的现实主义,你就会发现,现代电影中的写实技巧极其浮夸和肤浅。那是因为吴导演还保存着一个电影艺术家的良心和严肃性。而现代的导演所缺的正是这个(如果有也会被现代人骂的,言论自由被误用)。

可以说正是这两部电影树立了中国电影中的现实主义美学。而在这其后才产生了电影《黄土地》。而这部电影对中国的电影影响巨大。它整个的改变了中国电影的发展走向。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36670.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3月17日 上午11:13
下一篇 2023年3月17日 上午11:1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