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观察课堂实施策略

一、策略构想

观察是对外界事物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持久的知觉过程。观察是知觉的最高形态,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科学探究技能之一,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小学科学中的“观察”是指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去感知事物的性状特征”的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包含着积极的思维和对观察的结果进行记忆或记录。在小学科学课中,以“观察为主”组织教学过程的课属于观察课,它是一种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感官对自然现象、物体特征及属性、动植物生长及其他习性等进行系统地观察,以获得知识、经验,并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能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深刻的、可信的感性认识,从而提出问题、发现规律。

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是以其感知水平为基础的,而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感性认识活动,任何观察过程都包含观察对象和观察主体,又是在自然状态中、不加任何控制条件进行的。 观察教学的目的是让小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有意识地去认识自然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对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良好的观察习惯和一定的观察能力,对各种自然事物和现象形成感性的认识,为进一步形成理性认识奠定基础。小学科学课所涉及内容都是儿童喜爱的、具体的、直观的自然事物和自然对象,学生对它们的认识、观察是一种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从教材的第一册来看,是着重培养学生以观察的方法来认识事物,在以后的每一册中观察能力的培养又随着儿童年龄及认知特点、教材内容的增加,观察的要求在不断上升、不断提高、不断发展。教材中观察方法的训练做到了“前有蕴伏,后有发展”,其主要表现在:感官直接观察→借用工具观察;定性观察→定量观察;对事物的静态观察→对事物的变化进行观察;对单个事物进行观察→对事物群体进行观察;对事物的局部进行观察→对事物的整体进行观察;对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观察→对事物的内部特征进行观察。也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理论之所以能够成立,其根源就在于它通大量的单个观察关联着,而理论的真实性也正在于此。”

本策略的制定以培养观察能力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探究——体验”课堂教学策略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载体,鼓励、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科学有序的观察,实现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策略

一次观察教学活动一般由以下4个环节构成。

导入新课

自主观察

交流总结

应用拓展

1.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激发兴趣,形成问题,明确任务。

操作要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明确目的和任务。

2.自主观察

学习目标:通过多种手段,初步获得观察物的性状特征。

操作要领:帮助学生制定观察方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观察,让学生对事物的性征有个初步的感知。

3.交流总结

学习目标:通过交流,形成对事物的科学认识。

操作要领: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形成对事物的科学的认识。

4.应用拓展

学习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操作要领:引入与生活实际较为密切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实践应用。

三、策略解读

1.导入新课

导入活动的成功与否,对于营造学习氛围、集中学生的学习精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出问题、明确观察任务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导入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选择恰如其分的方式进行。如以音像、图画、谜语、故事、游戏、操作、问题等形式导入,也可以直接导入。不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达到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习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为下一步的观察活动做好准备的目的,使观察兴趣真正成为观察力发展的原动力。

本步要注意以下事项:

(1)导入过程的语言要精练,具有启发性,能诱发学生的积极心理和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观察材料的准备要有选择、有目标,提供给学生的观察材料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趣味性、层次性和结构性,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教师从中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3)观察材料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一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校条件、教师特点等因素来选择;

二是因地制宜,坚持简便易行(易于收集、价格低廉)、效果显著(真实、生动)、便于观察(能见度大、安全可靠、干扰少)的原则。

2.自主观察

观察过程是观察课的主体部分,观察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感性认识,而且可以通过思维对信息的初步加工,得到理性上的领悟。它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学生认识自然事物的基本方法,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

本步分以下两个环节进行:

第一是方案制定。观察方案是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时的依据。观察计划的质量对观察结果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它包括观察什么,观察顺序、观察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判断、猜测问题的结果;要引导学生发现观察的重点内容,让学生知道应从观察中寻找什么,要解决什问题,抓住几个观察点,让观察的目的和要求融入学生的观察计划中,减少观察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保证观察有所收获。观察方法有很多,如先整体后局部、对比观察、连续观察、重复观察等,要视观察对象、观察类型、学生特点、解决的问题等做出不同的选择。观察人员的分工要视小组人员的多少、每个成员的特长而定,人人参与,相互合作,交流完善,共同完成。方案形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交流方案,使方案更为合理。

第二是观察实施。方案确定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根据学生制定的观察方案,提供观察的对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或独立观察或全班集体观察。这一过程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每个观察成员依据方案的分工展开观察活动,教师要注意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观察进展情况,及时点拨或参与学生的活动,帮助学生解决观察过程中遇到的不便与困难,保证观察活动的有序、有效。同时提醒学生及时记录观察过程中发现的现象。好的观察记录首先要准确无误。观察到什么就记录什么,是什么记什么,尽量详细,要保证信息的客观性和精确性,不能凭主观或想当然,不能加上猜想,更不能凭空捏造。其次要做到周密、完整,不能有随意性;第三,必须对每个现象都详细记录;第四要按一定的顺序记录,记录方式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表格、画图等形式。

本步要注意以下事项:

(1)观察要有序、全面。观察是否有序是提高观察效益的关键。观察的顺序有很多,如从头到尾、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外到里、由近到远、由局部到整体、由整体到局部等。

(2)要明确观察的主次。方案中要明确观察的重点,依据问题去观察。

(3)要明确观察类型。

科学课中观察类型有多种,一般可以按照一下分类标准进行:

①按照对观察者对感觉器官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直接观察、间接观察;

②按观察进行的时间规律可分为系统观察、随机观察;

③按观察对象的运动状态可分为动态观察、静态观察;

④按观察是否与实验相结合可分为自然观察、实验观察;

⑤按观察结果的表述可分为定性观察、定量观察。

(4)借助科学仪器时还应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规范操作。

3.交流总结

观察是描述的基础,描述是观察的呈现,观察与描述之间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交流的过程是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的过程,是思维碰撞的过程,更有对信息的接受和加工的过程,是探寻事物规律、总结结论的基础。所以,学生的观察结果需要与别人进行交流、碰撞,才能发现事物所蕴涵的规律,其中既有正确和错误的选择,本质与分本质的判断,更有运用自身已有的只是结构对信息进行抽象、概括等积极的思维活动。交流的形式有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两种方式,一般是生生交流在先、师生交流在后。在相互交流观察结果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以恰当的问题来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共同判断、抽象、概括,对观察对象的认识逐步形成共识,直至提出正确的结论。

本步分以下两个环节进行:

第一是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结果详细、具体的描述出来,交流观察印象。教师一般要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要启发学生将观察结果与已有的经验进行联系,并能对所做的分析与解释的正确性做初步的判断。小组向全体同学汇报观察结果时,教师要组织全班学生对分析与解释的正确性再次判断,达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这是学生充分展示学习收获的过程,教师要及时组织课堂,组织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全部讲出来,准许学生用多种表达方式对观察结果进行交流。教师要从不同角度给予回应和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对问题做出深入思考;要及时捕捉学生交流中的矛盾,为学生创设辩论的机会和平台,为最后达成共识、形成正确的结论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是归纳总结。在形成初步结论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准确地出示科学术语、科学概念,使学生更加明确通过观察获得的结论或者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有结构或系统的知识体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步要注意以下事项:

(1)交流时教师要及时组织课堂,组织学生认真倾听、专心致志、善于对比,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放弃,学会容纳别人的观点,但不能人云亦云,放弃主动性和自己的发现。

(2)观察所得到的结果是一种经验事实,但它往往受观察者的主观因素(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水平等)所影响,所以要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所观、所思,遇到不同要敢于争辩。

4.应用拓展

观察是出发点,应用是落脚点,创新是理想点。本步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更重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课下进行有目的的观察、思考、探索,从而巩固认知、发现问题、探求新知、掌握规律,完成课堂知识的迁移。

本步分以下两个环节进行:

第一是实践应用。本环节教师要引入知识与生活实际较为密切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判断物质属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要让学生懂得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无处不在,增强学、爱、用科学的兴趣。让学生懂得大自然、生活实践才是学习科学最广阔的天地。

第二是拓展延伸。教师要注重在本课探究主题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拓展创新,使本课主题进一步深化。形式上要注重开放性,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但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认知特点、知识水平准备把握拓展的宽度和深度,既不能拔高、更不能低估学生,认真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四、教学案例

食用菌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本课是在学生对真菌世界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利用查阅资料、调查、采集、观察、交流等方式,对食用菌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让科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并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周围世界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用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所观察的各种食用菌的形态特征,能亲身经历观察、探究等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与人合作的愉快,学会分享、欣赏他人的研究成果,乐于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知识: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通过观察知道蘑菇的结构特点和生活环境、以及识别有毒蘑菇的相关知识。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蘑菇的资料、视频、放大镜、孢子标本、切片等

学生准备: 了解有关蘑菇的相关知识,各种食用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真菌,谁能举个例子说一说生活中我们常吃的真菌有哪些?

学生交流。

板书:香菇 平菇 (副板书位置板书)

【学生带来的蘑菇基本上是菜市场上买来的,所以相同的会很多。】

小结:实际生活中,人们把这些可以食用的真菌叫做食用菌。

板书课题:食用菌

提出问题:这些食用菌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二、自主观察

讲述:食用菌具有怎样的特点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食用菌的特点?

生:观察!

师:怎样观察呢?

生:

………

师:这样吧!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该怎样观察,观察它们的哪些方面。可以吗?

生:可以!

师:开始吧!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师:讨论出观察方案了?

生:

师:哪个小组先说说?

方案一:观察蘑菇的外形和结构。

生:我们小组准备观察蘑菇的结构和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师:观察蘑菇的外形和结构。

板书:外形 结构(在副板书位置板书)

师:打算怎样观察?

生:我们准备首先从外形上观察,看看蘑菇从上到下身体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什么特点。

生:我们还准备用放大镜观察蘑菇盖的后面。

生:我准备用手捏一捏蘑菇,感觉一下它身体各个部分的软硬是不是一样。

生:我想把大家的蘑菇放在一起比一比,看看颜色是不是都一样。

生:我想把大家的蘑菇放在一起比一比,蘑菇把的长度和小伞的大小是不是都一样。

……

师:对于观察蘑菇外形,还有哪位同学想补充?

生:……

师:对于蘑菇外形的观察,大家的想法都很好,办法可行。其他小组准备怎样观察蘑菇?

方案二:观察蘑菇的种子。

生:我们小组准备观察蘑菇的种子。

板书:种子(在副板书位置板书)

师:你们认为蘑菇的种子在什么部位?

生:可能在小伞里。

生:我只带,在小伞的下面,我在电视上看过。

师:假设蘑菇的种子在小伞的下面,你们准备怎样做?

生:我们也用放大镜观察,找一找蘑菇的种子在哪里,长的什么样。

师:这个小组的想法很不错,想看看蘑菇的种子。关于这个想法其他同学有什么补充的吗?

生:我觉得可能看不到。

师:为什么?

生:我在电视上看过,蘑菇的种子很小。

生:用放大镜就可以看到。

师:我们可以试一试。老师再给你们提一个建议:把蘑菇在一张白纸的上方轻轻地敲一敲,看看会不会落在白纸上,或者把伞盖铺在白纸上,面朝上,等一段时间后轻轻拿起,看看白纸上有没有。可以吗?

生:可以!

【学生带来的大多是家长在菜市场买来的蘑菇,较嫩,又经过运输,大多数的蘑菇“敲”不下来孢子,但这个过程必须让学生经历,并引导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如果当地有蘑菇生产基地,就一定要找成熟的蘑菇让学生观察。】

师:其他小组准备研究什么?

生:我们小组想研究蘑菇的生长环境,想知道蘑菇是怎样生长的。

师:也就是想研究蘑菇生长需要的条件。

板书:生长条件(在副板书位置板书)

生:我想知道蘑菇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生:我想知道蘑菇仔生长的过程中,需要施肥和浇水吗?

……

师:对于这个小组要研究的问题,其他小组有没有建议或补充?

生:

生:

师:是的,蘑菇生长需要什么样的环境也是非常值得大家研究的。在课堂上,你们准备怎样观察蘑菇生长的环境呢?

生:查资料!

生:上网!

……

师:大家的注意都不错!只不过不能亲自到蘑菇生长的地方考察。课下如果有机会,大家一定要亲自去看看,仔细的观察观察。好不好?

生:好!

师:还要观察蘑菇的哪些方面?

生:

……

师:通过以上的交流,我发现大家想研究的问题有三个:第一观察蘑菇的外形和结构,第二观察蘑菇的种子,第三研究蘑菇生长需要的条件。大家的意见非常好,也制定了详细的观察方案,下面,请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观察研究,但要注意观察要仔细,同时还要观察到的及时记录下来,记录要详细、真实,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如果用放大镜观察,一定要按照正确使用方法。同时还要注意相互合作,并注意安全。如果你们组选择的问题研究结束了,还有时间的话,还可选择另外一个问题来研究。开始吧!

【这个小总结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学生讨论活动及结果的评价,帮助学生理清观察顺序,完善观察方案及观察记录单,保证学生观察活动的顺利进行。】

学生观察研究。

【学生依据制定的观察方案进行观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交流总结

师:观察好了?

生:好了!

师:哪个小组先汇报?

活动一:观察蘑菇的外形和结构。

师:你发现了蘑菇的什么特点?

生:我们发现蘑菇的身体可以分为伞盖、伞柄两部分。

生:不对,伞盖就能分成两部分,上面是光滑的,下面有一些褶子。

生:我还发现揭开伞柄上的皮,里面露出了的好像一丝一丝的。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请大家看大屏幕,来认识一下蘑菇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屏幕展示蘑菇结构示意图。学生认识。

【大屏幕出示蘑菇的结构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蘑菇的认识更加全面和准确,帮助学生用科学术语描述蘑菇的构造。】

师:通过观察蘑菇我们知道了蘑菇的身体分为菌盖、菌柄两部分,菌盖下面有菌褶,菌柄里有菌丝。

【师边总结边画出蘑菇的外形及结构简图。】

活动二:认识蘑菇的种子。

师:看到蘑菇的种子了?

生:我们在白纸上方轻菌盖敲只是看到很少的黑点,不知道是不是蘑菇的种子。

师:蘑菇的种子很小,一般在买来的蘑菇上很难看到。为了让大家看清蘑菇的种子,老师准备了一段视频资料,想不想看?

生:想!

师:请看大屏幕!

播放课件,学生观看。

【课堂上学生看不到孢子,教师可以利用视频资料来补充,这样学生就会对蘑菇的繁殖有更深刻的认识,以弥补学生找不到成熟蘑菇的遗憾。如果找不到视频资料,用文字资料遗憾也很好,同样能达到目的。】

师:看到蘑菇的种子了吗?它藏在哪里?

生:看到了。种子就藏在菌褶里。

师:是的,蘑菇的种子藏在蘑菇的菌褶了。

板书:(在蘑菇的下面点几个点表示从菌褶里落下来的孢子。)

活动三:认识蘑菇生长过程及生长环境。

师:蘑菇是怎样生长的?哪个小组研究的这个问题?

生: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蘑菇适合生长在潮湿的环境里。

生:蘑菇是通过地下的菌丝吸收水分和养分的。

生:腐烂的木头上能生长出蘑菇。

生:我知道好多蘑菇是在棉籽壳上生长的。是卖蘑菇的人说的。

……

师:关于蘑菇的生长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的更多?

生:想!

师:请看大屏幕!

播放课件。

【课件内容为在蘑菇基地或种植蘑菇的大棚里拍摄到的从孢子生出菌丝直至长成蘑菇的整个过程。】

【如果没有视频资料,可以用文字资料进行展示。如:

蘑菇是一种比较低等的植物属真菌类,它不会开花,不能产生种子,只能产生孢子来进行繁殖。孢子散落到哪里就在哪里萌发成为新的蘑菇。

蘑菇没有叶绿素,自己不会制造养料,只能利用它的菌丝伸到土壤或腐烂木头中去吸取现成的养分来维持生命。所以蘑菇常常生长在温暖阴湿而富有有机质的地方。

孢子落到土壤中就产生菌丝,依靠营养菌丝吸收养分和水分,然后生出子实体,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蘑菇。但是子实体开始很小,不易被发觉,等到吸足水分后,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会伸展开来。】

师:蘑菇生长的环境师怎样的?

生:温暖潮湿!

师:是的,蘑菇适宜生长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

板书:在蘑菇图上画出表示温暖潮湿的简笔图。

师:通过以上的活动,你们对蘑菇有了哪些了解?

生:我知道了蘑菇生长需要潮湿的环境。

生:我知道蘑菇的种子叫孢子,很小。

生:我知道蘑菇是腐生生物。

……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真不少!不但认识了蘑菇的结构,还认识了蘑菇的种子孢子,更了解了蘑菇生长需要的环境。像蘑菇这样人类能食用的真菌叫做什么?

生:食用菌!

【总结的主要内容是蘑菇的构造、种子及生长环境。】

应用拓展:

师:除了今天课堂上的这些食用菌,你还知道哪些属于真菌食用菌?

生:香菇!

生:木耳!

……

师:是的。食用菌有很多,请看大屏幕。

屏幕展示教材11页上方所展示的食用菌。

【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认识。】

师:但也有一些真菌是不能食用的,虽然它们长的样子和有些食用菌一样,甚至更漂亮,像这个(课件出示一个有毒蘑菇。)生活中,我们把它叫做什么?

生:毒蘑菇!

师:你知道毒蘑菇有什么特征吗?

生:毒蘑菇长的很漂亮!

生:毒蘑菇上有花!

……

【关于毒蘑菇的特征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在这个环节里先让学生充分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师:看来,大家对有毒蘑菇的特点已有所了解,究竟怎样来识别有毒的蘑菇呢?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11页资料卡。

【如果有毒蘑菇的标本要尽量提供给学生观察比较。】

学生阅读。

学生交流。

师:识别有毒蘑菇的方法分四步:一看颜色,二看形状,三看分泌物,四闻气味。为了身体的健康,大家在选择蘑菇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对于不认识的蘑菇不要食用,同时还要把识别毒蘑菇的方法教给你们的家长,可以吗!

生:可以!

师:如果你有机会到蘑菇生产基地参观,或你家附近就有蘑菇生产基地,你一定要去考察一番,考察时要仔细的考察,咨询养殖人,了解关于蘑菇的更多的事情,写一篇考察报告,与大家再交流,好不好?

生:好!

师:谢谢大家!下课!

板书设计:

食用菌

蘑菇结构简图、种子简图、环境简图。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40083.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3月20日 下午4:37
下一篇 2023年3月20日 下午4:4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