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以上,怀川讲堂|乐读《论语》雍也第六(2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原文】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1)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

孔子说:“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与他谈论高深的道理;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与之谈论高深的道理。”

【评析】

本章可看作夫子因材施教的体现。

(1)语:音yù,指告诉、谈论。

对于求学的弟子们,夫子从不隐瞒自己的见解。《述而·第七》篇里,他说:“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你们以为我会有什么隐瞒吗?我是丝毫不会隐瞒的。那么,夫子的不隐瞒是不是意味着对每个弟子都能倾囊相授呢?也不尽然,因为夫子的教学方法与别人不同,这就是因材施教。

孔门弟子彼此年龄悬殊,才智方面也是参差不齐。对于个体间先天存在的差异,夫子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教学。因为学问是分层次的,有浅显和高深之分,如果不加区别、一视同仁地授之以学,势必会造成部分弟子难以消化。即便强如颜回,也曾经发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感叹。他说老师的道德学问,越是仰望越觉得高不可攀,越是钻研越觉得深不见底,看着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另一位才智超群的弟子子贡也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足以说明并非每个人都能听到“性与天道”这样高深的学问。颜回、子贡尚且如此,相对于智力平平的弟子,夫子认为应根据他们的客观条件,授予其易于理解和掌握的道理,这样更有助于帮他们走出困惑,早日成才。

而这样的情形也是真实存在的。《颜渊·十二》篇里,樊迟问“仁”?夫子说:“爱人。”樊迟问“知”?夫子说:“知人”。樊迟琢磨半天,不解其意。夫子进一步解释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使他的地位在邪佞的人之上,这样就能使邪佞之人也正直起来。”话说到这个份上,樊迟还是一头雾水,他退出来正好碰见子夏,就把刚才夫子的话重复一遍,并问道:“老师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子夏说:“多么深刻的话啊!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了一个贤能的皋陶来任用,那些不仁的人就远离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了一个贤能的伊尹来任用,那些不仁的人也就远离了。”最后,还是经过子夏的一番解读,樊迟才真正理解了其中的道理。

由此可见,本章夫子的因材施教并不是偏私偏爱,而是找出了一种更适合个体的教学模式,这也有助于理解孔门的三千弟子为何积厚成器、个个成才,不能不说这是夫子的伟大教育贡献。(第130期)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43769.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3月24日 下午4:58
下一篇 2023年3月24日 下午4:5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