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家文稿:【跟着习主席学国学】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

2022年7月1日,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习近平主席对新一届特别行政区政府提出了四点希望,其中在讲到第三点“切实排解民生忧难”时引用了苏轼名句“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希望新一届特区政府切实排解民生忧难,强调“香港最大的民心,就是盼望生活变得更好”。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出自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时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的苏轼为皇帝起草的诏书《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命不允诏》。大意是,享受天下之利,就应为天下除祸患;拥有人间福乐,就应与天下共忧难。这句话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显然是受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影响。

当时,宋哲宗要任命王存为尚书右丞。按照惯例,官员先要辞谢,然后皇帝会再下诏书,就是辞免恩命不允诏,也就是不允许辞官的诏书。在这份诏书中,会针对官员的辞谢进行一番劝服。苏轼奉命起草了这份诏书,并表达了与民同忧乐的民本思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是儒家哲学的核心思想,而表达最充分的就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的民本思想,体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忧患意识和同乐精神。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以至于现在仍会引起学者的深刻讨论。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庞朴在《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一书中表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忧乐圆融”把道德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取向,常怀“天下之忧”而追求“天下之乐”,这两种精神的理想结合,便构成了中国人的理想人格。比如,《周易·系辞》中说:“明于忧患与故”,“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论语·卫灵公》中说:“君子忧道不忧贫。”《孟子》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些都表达了民本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以生死肉身担当着家国大义,为中华求生存,为人类求出路的责任感。

中国共产党是民本思想的最好继承者。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这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升华和拓展。比如,我们都深有感触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展开波澜壮阔的反贫困斗争,使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重要命题的丰富内涵做了深入的阐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像一条红线贯穿于党和国家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中。

在香港问题上,习近平主席高度关注香港民生,多次为香港发展指明方向,一再重申中央对香港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来京述职的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时指出:“谋发展、保稳定、促和谐是香港广大市民的共同愿望,也是特别行政区的主要任务。”2017年,在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并对香港进行视察时,习近平主席表示:“中央始终是香港发展的坚强后盾。中央将一如既往支持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同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2019年,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时指出,“要做好与社会各界对话和改善民生等工作”。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香港民生改善步伐不断加大。近几年发布的施政报告中,扶贫、安老、助弱、教育资助始终是施政重点。据2021年施政报告显示,特区政府用于医疗和社会福利的经常开支,4年间增幅分别为53%和62%。

如今,回归祖国25年的香港正处在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祖国永远是香港的坚强后盾,将继续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全力支持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全力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香港一定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48025.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3月29日 下午1:26
下一篇 2023年3月29日 下午1:2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