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写项羽的诗词吗,李清照最有名的十首诗关于项羽

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边上挥刀自刎,结束了他短暂又传奇的一生。

项羽自刎前,乌江亭长曾劝他过江东,但是项羽拒绝了,对于项羽的选择,后世一直争议不休。

有人说他有骨气,也有人说他一时用气,历朝历代有很多文人都曾为他写诗。

其中最为出名的应该是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的《叠题乌江亭》还有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先说说杜牧的《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那么多写项羽的诗,只服李清照这首,一般人写不出来

杜牧的这首诗大概写于公元844年,那年他被任命为池州刺史,赴任途中经过乌江亭,有感于项羽的结局,便写下了这首咏史名作。

在杜牧看来,胜败乃兵家常事,项羽不应该因为一时的失败而自绝后路。

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勾践卧薪尝胆,最后一举灭亡吴国,韩信忍受胯下之辱,最后成了一代名将。

何况江东还有那么多的英雄才俊,卷土重来也并非没有可能。

那么多写项羽的诗,只服李清照这首,一般人写不出来

杜牧在写咏史诗,议论战争的时候,有个特点,就是喜欢作假设,然后又作出联想,而他所联想的结局,大多与历史不同,例如《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点来看,杜牧也是很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但是杜牧毕竟不是当事人,又怎能体会到项羽当时的心境呢?

项羽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对于他来说,与其苟延残喘,倒不如全了英雄之名。

虽然杜牧的这首《乌江亭》不落窠臼,有其独到之处,但是北宋的王安石却不这样认为。

他专门写了一首诗来反驳杜牧,这首诗名为《叠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那么多写项羽的诗,只服李清照这首,一般人写不出来

众所周知,王安石是个有名的“杠精”。

南北朝的王籍有诗云“鸟鸣山更幽”,他偏偏来了一句“一鸟不鸣山更幽”;唐朝诗人王驾在《雨晴》中曾写道“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王安石偏偏要给人家改成“雨来未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而这一次他又直接隔空杠上了杜牧,杜牧认为有江东子弟在,项羽也许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可是王安石却认为无论项羽本人,还是他的皇图霸业,都已经到了末路。

即使江东还有大好男儿,他们也不一定会再替项羽冲锋陷阵了。

那么多写项羽的诗,只服李清照这首,一般人写不出来

如果说杜牧的《题乌江亭》有些理想化,那么王安石的这首诗就显得很真实客观了。

刘邦和项羽原本力量悬殊,可最后却反败为胜,说白了就是因为项羽失了人心。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地利人和,无论哪一点,项羽都不占优势,他凭什么卷土重来呢?

这一点王安石看得很明白,所以才会如此犀利地反驳杜牧的观点。

对于杜牧和王安石懂得这场隔空对战,有人站杜牧,也有人站王安石,如果没有李清照的那首《夏日绝句》,也许我会更赞同王安石的观点。

读了《夏日绝句》后,才发现那么多写项羽的诗,只有李清照的这首诗最令人折服。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那么多写项羽的诗,只服李清照这首,一般人写不出来

李清照并没有纠结于“项羽该不该过江东”这个问题,她赞赏的是项羽那种生死都无愧于天地的英雄豪气。

他明明还有活命的机会,但是却不愿苟且偷生,项羽的英雄气概和当时南宋统治者的懦弱无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个是无所畏惧,不肯过江东,一个是过了江南后,便苟且偷安。

南宋的偏安一隅,不思进取,连李清照这样的闺中妇人都看不下去了,所以才会写下这样一首振聋发聩的《夏日绝句》,读后肃然起敬。

对于李清照的印象,很多人也许还停留在“凄凄惨惨戚戚”、“人比黄花瘦”,但是这首诗却让我们看到了她刚毅坚强的一面,字里行间流露出无所畏惧的姿态,和凛然正气,令多少男儿为之羞愧。

那么多写项羽的诗,只服李清照这首,一般人写不出来

如果项羽知道后世最了解他的居然是一介女子,不知他的心中有何感想。

那么多写项羽的诗,我只服李清照这首,一般人写不出来。

对于这三首描写项羽的诗歌,你更喜欢哪一首呢?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51818.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4月3日 下午12:52
下一篇 2023年4月3日 下午12:5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