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遥指杏花村到底是哪个杏花村

每一年清明节的前后,山西、湖北和安徽这三个地方,照例是要“打”上一架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想要争夺“杏花村”这个“金字招牌”。

唐代大诗人杜牧有一首《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我们小时候都学过。因为这首诗太出名,于是就有人开始动脑筋想,这个“杏花村”到底在哪个地方呢?

“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杏花村”,到底在哪里,今人为此争论不休

解放以后,全国上百个地方为了争“杏花村”的出处打成一片。先后修建出19个同名古村,最后经过专家们“上穷碧落,下黄泉”的考证,大浪淘沙只剩下了山西、安徽和湖北三家。

安徽专家说“杏花村”在安徽池州,因为杜牧曾在当官。湖北专家说“杏花村”在湖北麻城,因为杜牧曾路过那里。山西专家说“杏花村”在山西,因为当地有同名村庄,还有一则相关传说。

然而,这些专家故意忽略了一个事实:《清明》这首诗的作者,根本就不是杜牧。以杜牧为线索去找寻“杏花村”,简直是扯淡。

不过,有商业价值的毕竟只是“杏花村”这三个字,至于《清明》一诗的版权到底属于谁,和专家们已经毫不相干了。

一、《清明》是一首作者不详的宋诗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每当清明节来临的时候,很多人就会想起这一首诗。闲着无聊时,大家就开始议论杜牧诗中的“欲断魂”是个什么东西?

“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杏花村”,到底在哪里,今人为此争论不休

究竟是因为清明节不能和家人团聚,诗人伤心得几乎要断魂呢,还是诗人想要喝一杯“断魂酒”呢?这个问题讨论不出结果,大家就开始瞄准了“杏花村”这三个字,想要找到它的出处。

特别是后来,有从事酒生意和旅游业的人,从中发现了巨大的商机。于是,全国各地的“杏花村”,借着杜牧家乡的名号,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不过,这首《清明》到底是不是杜牧的作品,都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从杜牧身上找“杏花村”的出处,岂不是扯淡吗?

如今的人,无论是在杜牧临终之前,委托外甥整理的《樊川集》,还是宋人整理的《樊川别集》、《樊川外集》,和清人编成的《全唐诗》里,都找不到这一首诗。

这首诗最早的出处,是南宋的《锦绣万花谷》,最初的名字就叫“杏花村”,作者佚名。 直到南宋中后期,才被一名福建书商收进《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和杜牧的名字挂了钩。

“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杏花村”,到底在哪里,今人为此争论不休

后来谢枋得将其收入了《千家诗》,扩大了它的影响力。直到了元代,才普遍被认为是杜牧的诗。因此,有很多学者怀疑这首诗根本不是杜牧的作品。

它出现的时间,比作者生活的时代晚了四百余年。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证据是:这一首诗的押韵出了问题。在唐朝的时候,“纷”、“魂”二字不能通押。

出现的时间很晚,最初的标题也不相同,在押韵上海出了问题,第一个将《杏花村》改名并和杜牧挂钩的人,又是一名“生意人”。

所以,种种的迹象都表明,这位精明的福建书商,只是想借着杜牧的名号,来宣传他自己的诗集而已。

全国各地的旅游部门,在争夺“杏花村”金字招牌的时候,尽想着从杜牧祖父的埋骨之地,他当过官的地方,甚至是他当官途中路过的地方去找“杏花村”,那不是南辕北辙了吗?

“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杏花村”,到底在哪里,今人为此争论不休

因为诗的作者都未必是杜牧,你从杜牧相关的信息去寻找“杏花村”,只怕是找到下辈子也找不到了。

二、“杏花村”到底在哪里?

《清明》诗中的“杏花村”,未必是实指的“杏花村”。

有人统计了唐宋诗词中“杏花村”意象出现的次数和使用方式,这三个字在唐诗中作为意象共出现3次,另外24次出现在宋代诗词中。其中用只有1次是实指“杏村”,其余26次都是虚指。

意思就是,《清明》诗中的“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个“杏花村”可能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村落。至少它这个村庄的名字,不太可能叫“杏花村”,它很有可能就是一个杏花盛开处的普通村庄。

清明时节,在中国古代不只是一个扫墓上坟的时节。同时,也是一个家人团圆,踏青、郊游的日子。

在中国人的传统里面,清明节自唐朝开始,就是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人们在这一天里,除了祭扫、吃青团之外,更多的是聚在一起斗鸡、走马、荡秋千。

“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杏花村”,到底在哪里,今人为此争论不休

唐宋时期朝廷还会出钱,在城市里面举办盛大的娱乐活动。了解了这个背景,你再来读这首诗。你会发现,诗里表达的感情是这样的。

清明节这一天,诗人本该待在家里和亲人们团聚,可是他却因故滞留在旅途中。心情本来就不好了,天公偏偏不作美,还纷纷扬扬地下起了小雨。

细雨如丝,绵绸难断。诗人的心情也和这个天气一样湿漉漉的,让人心烦。阴天会让人产生抑郁的心情,他当时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

于是诗人酒瘾发作,就问路边的放牛娃:请问,哪里有酒家啊?那牧童指着远处杏花盛开的地方,一努嘴儿说:喏,那里不就有嘛!

杏花村在哪里呢?自然是在诗人想象中,在那个春意盎然的地方了。那里杏红柳绿,天气晴朗,比他当时呆的地方可好多了。

“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杏花村”,到底在哪里,今人为此争论不休

这不是一首扫墓的诗,而是一首带给人希望的人。它告诉我们应当振奋起来,继续前行,希望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

结语

如今,“杏花村”已经成为了山西的一个招牌。尽管许多学者都说,山西的“杏花村”和诗中描绘的江南景色不同,但是它毕竟出了名。

安徽和河北的“杏花村”也早就建好了,尽管它们的确和《清明》一诗毫不相关,但是最起码,它们和唐代大诗人杜牧,确实能扯上一点关系。

你说他们是在“欺骗”消费者吧,好像也不是。人们关心“杏花村”的所在,至少有一半原因是基于杜牧这位诗人的名气,另一半才是为了《清明》这首诗。

杜牧已经这么有名了,所以诗是不是他写的,倒也不要紧。他们只需告诉游客:这里是唐朝杜牧“曾经路过”的地方就好了。

“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杏花村”,到底在哪里,今人为此争论不休

因此这三个地方,每年到了清明节前后,照例还是要干上一架的。至于究竟“是谁写了《清明》这首诗”这种不会产生金钱效益的事,就留给无聊的文人们去慢慢研究好啦。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52430.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4月4日 上午9:37
下一篇 2023年4月4日 上午9:3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