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阳参的印度别名

还阳参的印度别名

务本《滇南本草》关于还阳参的记载

还阳参的印度别名

还阳参图(原载《滇南本草》整理本第三卷第202页)

在兰茂《滇南本草》看似平常的文字之中,有时却隐藏着令人有些吃惊的秘密。如关于还阳参的记载,就可当作一例。务本堂本《滇南本草》中卷记载:还阳参,一名天竺参、又名万丈深、又名竹叶青、又名独花蒲公英。性温、平,味甘。治诸虚百损、五痨七伤、气血衰败、头晕耳鸣、心慌怔忡、妇人白带漏下、损伤任督二脉。但肺热者忌用。误用,令人咳血,或咳嗽带血,或鼻血,或烦躁不安。

读这段文字,我们惊讶于此药用“还阳参”三字,精妙地表述了其核心作用在于让阳气受损、阴阳失衡的病人阳气得到提升或还原的同时,也发现,此药怎么会有一个外国别名“天竺参”呢?

我们知道,印度是唐玄奘译经时,对印度河流域古国的翻译,该译名沿用至今。但早在汉代或晋时,印度又被译作“身毒”“天竺”“西竺”等。《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载:“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或云身毒、或云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还阳参别名“天竺参”,难道该药与印度有关?这确实有必要说道说道。

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载,公元前138~公元前126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带回了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等国的见闻。其中,关于“蜀身毒道”的信息,可谓是一条爆炸性的“新闻”。《史记·西南夷列传》载:

及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仍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岁余,皆闭昆明,莫能通身毒国。

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见蜀布、邛竹杖,问得西南夷有通身毒国道路一事,在《史记·大宛列传》中也有记载。一件事,惜字如金的《史记》在两处用较多篇幅记载,这说明此事在当时是一件具有“轰动效应”的事。张骞报告他于西汉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在大夏(在今阿富汗北部),看到了邛竹杖、蜀布。大夏人告诉张骞,邛竹杖、蜀布等,是大夏商人从身毒国买回来的。身毒国在大夏东南数千里,地势较低,天气炎热潮湿,遇有战事,则骑象打仗。张骞估计,大夏距离汉朝一万二千里,处在汉朝西南,身毒国又在大夏东南数千里,那里有蜀国的物产,当距蜀郡不远。张骞带回的这些信息,大大地激发起了汉武帝打通西南夷的勃勃雄心,于是汉武帝“乃令骞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以打通西南到达印度的“蜀身毒道”。

这就是说,早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经过云南到印度的“蜀身毒道”就早已存在。正如蜀葵这种植物,早在古罗马时期,就“盛开”在欧洲的壁画上,告诉人们中西植物的交流早已发生。而有些相近的向日葵,则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于1571年才从美洲传到欧洲的。因而,还阳参完全可能通过“蜀身毒道”,从陆路早早地就传入了云南。另外,务本《滇南本草》上卷还载:“桃,各处俱有,独滇中生大黄桃,乃西竺种也。食之轻身。”这也可以告诉我们,在《滇南本草》之中,还阳参不是唯一一种可能从印度传入云南的植(药)物。

在我们认识到还阳参有个外国别名并不足为奇之后,我们从药物的分布,再次有些吃惊地发现,还阳参这种高30~50厘米,茎直立,深绿色,有纵槽纹,花黄色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仅生长于云南、四川、西藏的山坡、田边、路旁或荒地的草丛之中。而这些区域,都是“蜀身毒道”联系或辐射的区域。这就更进一步印证,还阳参有可能就是从印度传入我国的药物。当然,还阳参也有可能本来就是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以及缅甸、印度与我国相连地域的一种药物。

围绕还阳参,还有一个让人惊奇的地方是,《滇南本草》是唯一记载还阳参的古代文献。在《中华大典·生物学典·植物分典》这部被称为研究我国古代对植物的认识和利用、历史植物及历史地理分布等提供详尽科学依据的重要著作之中,关于还阳参的具体内容仅有“明·兰茂《滇南本草》(务本堂本)卷二 还阳参一名天竺参,又名万丈深,又名竹叶青,又名独花蒲公英。”以及“清朱景阳《滇南本草图说》卷三”和还阳参图一幅。这等于说,我国古代关于还阳参的认识,仅有兰茂的《滇南本草》有记载,即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都没有关于还阳参的记载,务本《滇南本草》是唯一的也是最全面的记载还阳参的古代文献。1949年以后,关于还阳参的记载,也仅见于《文山中草药》等地方性中草药书,以及《中药大辞典》等。因而,还阳参也好,大黄桃也好,都应当是南方丝绸之路的“旅者”和见证者;务本《滇南本草》关于还阳参的正文文字,以及附方中入还阳参放于乌骨鸡腹内水煮、用新瓦焙乌骨鸡骨并肉为末制丸等每一句话,都值得我们认真地研读,并将还阳参作为云南的道地药材,认真加以研究、开发和利用。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53350.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4月5日 上午9:34
下一篇 2023年4月5日 上午9:3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