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国人的音乐启蒙和歌曲审美

早些时候,BillboardRadio发布了一个最新的榜单,2018年度华语top10。相信这个榜的权威性应该比国内那些热衷于割韭菜吸引粉丝重复搬砖的榜单更强一些,但是杨阿姨看完了的感觉是——还不如粉丝刷的榜。并不是上榜的歌手实力不行(相反上榜的周杰伦、邓紫棋,李荣浩全部都称得上是华语乐坛的中流砥柱),也不是那些歌曲不够好听——而是整张榜单的风格异常的单一。

Billboard Radio China 2018年度华语TOP10完整排名

论国人的音乐启蒙和音乐审美

为了保证结论的严谨性,杨阿姨我特意去查阅了一下往年的Billboard Radio China榜单:

2017年Billboard Radio China华语Top 10的十大金曲

论国人的音乐启蒙和音乐审美

2016年Billboard Radio China华语Top 10的十大金曲

论国人的音乐启蒙和音乐审美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10几年前的华语流行榜

2009年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年度金曲

论国人的音乐启蒙和音乐审美

2003年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年度金曲

论国人的音乐启蒙和音乐审美

真的,除了数十年如一日的单调乏味我真的没什么好说的。

其中一大半的苦芭乐,闹得好像中国人天天在失恋一样。另外一小部分终于不苦逼了,也满腔满调的矫揉造作,相对而言,反倒是新流量们从海外请来的专业包装团队搞出来的作品还有点新意。

论国人的音乐启蒙和音乐审美

我真的不知道天天听着这些陈词滥调的人有什么好高傲的。闹得杨阿姨毕生偶像周杰伦都不好好写歌了,随便速成一首套路R&B迅速爬上排行榜顶端,藐视群雄,比那些费力不讨好的《乔克叔叔》《鞋子特大号》《以父之名》轻松多了;嗓音条件比较好的女歌手更好办,飙高音就行了,然后带点转音之类的花俏技巧一出手绞杀四方;没有创作能力,嗓音条件一般?1645苦兮兮,走遍天下都无敌。

论国人的音乐启蒙和音乐审美

另一件事,也是让杨阿姨冲动的写下了这篇文章的起源,最喊麦歌曲近《惊雷》大火以及杨坤对《惊雷》的点评。

论国人的音乐启蒙和音乐审美论国人的音乐启蒙和音乐审美论国人的音乐启蒙和音乐审美论国人的音乐启蒙和音乐审美

公允地说,一首歌好不好听,写的好不好,没有统一的标准。专业的音乐人和业余的乐迷所倾向的选择有所偏差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专业音乐人能听出来更多普通人所听不出来的细节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在技巧上是创新,是进步,但是在舞台以及面向大众的展示过程中却不见得能获得好的效果。这种分歧原本很有趣,也很让人长见识。

权威音乐人必然有他的专业性,也有他自己的观点。你自己的呢?喜不喜欢听你们自己真的不知道?还是只知道不加分辨不假思索的当权威的跟风狗?

论国人的音乐启蒙和音乐审美

杨阿姨说的两件事情表面上好像没什么相关性甚至互相矛盾,一方面Diss了大众品味,另一方面却在为大众的品味低下说话(这种形容不太合适,不过基本就是这个意思吧)。不过很多年前的政治书就告诉我们了,凡事不能只看表面,这表面上相互矛盾的两件事情内部有它们共通的问题——长久以来,华语人群(不仅仅是大陆地区)共同的音乐审美倾向和审美启蒙缺失。

一方面是倾向。华语乐坛歌词优先于旋律,旋律优先于律动是一个流传已久的习惯,也没什么好指摘的,这不是今天我们重点想要讨论的问题,暂且略过。

论国人的音乐启蒙和音乐审美

杨阿姨想说的是音乐启蒙的消失。对于中国基础教育中对音乐审美的无视和歧视,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切身体会。

中小学教育中本来关于美的篇章就少的可怜——一周一次的音乐课,不够专业的音乐老师,而且就算这堂课也经常会被其它科目老师巧立名目的占据。课堂之外也一样是灾难——听歌是不务正业这种观念由来已久,久到我们甚至无法意识到它根本就是错误的;学艺术是不好好学习的人才会做的选择——我不相信你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听过这种论调。

论国人的音乐启蒙和音乐审美论国人的音乐启蒙和音乐审美

反过来,这样的恶果也会倒映在你、我们的后辈、以及整个音乐市场的身上——没有出路的人才会去学音乐,毕业之后当音乐老师,反正音乐课本来就是不务正业学不学无所谓,把握音乐市场风向的人没几个真的懂行的——在这个恶性循环中,逃得出去的人是少数,拥有极高的天赋和恰到好处的机会的人是更少数,一片狼藉的华语音乐市场,你真怪不得别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受过的音乐教育少得可怜,思考也少得可怜——没能形成完整的审美倾向,没耐心也听不懂更深奥的东西,没有自己的观点,只能随波逐流,顺从权威。

论国人的音乐启蒙和音乐审美

各种各样的榜单,一方面希望受到指引,一方面又对这种指引充满了茫然无措。

而我上面所举的两个例子正是对这种局面的两种最好的反应。一是追求简单直白,所以洗脑和套路最好用;二是对于权威的盲从,以前是盲目的跟从榜单,现在是盲目的只要是榜单全部不假思索的反对,然后跟从自己心目中的权威——在第二个例子中张亚东只是一个缩影,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形屡见不鲜——至于自己的耳朵和大脑,就当它是摆设吧。

论国人的音乐启蒙和音乐审美

但是,杨阿姨的文章最后总是要有一个但是,因为我个人更喜欢光明的结局,而不是垂头丧气。至少在现在,我们能够意识到这个华语市场的问题,并且开始尝试变革。我们太想看到它变好了。音乐,本来是一件急不来的事情。想想它已经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变化了多少年,其中承载了多少人类关于美的感悟、沉思和总结。

就像我们不可能让一个从没谈过恋爱的小屁孩瞬间变成恋爱大师一样,也没办法一蹴而就,直接让华语流行乐坛的审美习惯从苦芭乐跳跃到新古典和acappella。我们能意识到市场的急功近利,能看到风险却也充满了机会——至少现在,我没有办法说服自己,华语乐坛没治了——大家觉得呢?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53601.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4月5日 下午12:01
下一篇 2023年4月5日 下午12: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