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文言文知识点

《桃 花 源 记》

一、文学常识

本文节选自 ,作者 ,名 ,字 朝人,著名 人 。

二、重点字词翻译:

1、落英缤纷:落英: 。缤纷: 。

2、渔人甚异之:异: 。3、欲穷其林:穷: 。

4、林尽水源:

5、仿佛: 6、才通人:

7、豁然开朗:

8、土地平旷:平旷: 。 9、屋舍俨然:俨然: 。

10、桑竹之属:属: 。 11、阡陌: ,交通:

12:相闻: 13、悉如外人:悉: 。外人:

14、黄发垂髫: 黄发: 垂髫:

15 、乃大惊:乃: 16、具言所闻:具言:

16、便要还家:要: 17、咸来闻讯:咸:

1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 。绝境: 。

19、与外人间隔:间隔: 。 20、无论魏晋:无论:

21各复延至其家:延: 。 22、叹惋:

23、便扶向路: 。扶: 。向:

24、此中人语云:语: 。 25、及郡下:及:

26、诣太守:诣: 27、处处志之:志:

28、寻向所志志:

29、遂迷:遂: 30、欣然规往:规: 。

31、未果,寻病终:未果: 。寻:

32、后邃无问津者:问津: 。津, 。

三、重点句子翻译: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自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7)问今世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9)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1)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四、阅读理解:

1、全文以 渔人的行踪 为线索,以 时间 为写作顺序。事情的整个过程是:渔人 发现 桃花林、 进入 桃花源、 访问 桃花源、 离开 桃花源、再寻 桃花源

2、这篇课文可用 世外桃源 这个成语概括全文内容.

3、作者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作者寄托了对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世外桃源、无人问津、豁然开朗、怡然自乐

5、第三段中表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语句有:

答: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6、第三段中哪句话表现桃源人厌恶战争,追求没有压迫剥削的理想社会?

答:“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7、第三段中表现桃花源是与世隔绝的地方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第三段中表现桃花源人安居乐业生活的句子有哪些?

答:“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简答:“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问,皆叹惋。”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究竟渔人一一向桃源人说了些什么?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答:(1)渔人告诉桃源人的内容大概是秦末以来的历史;朝代变更,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困苦不堪。(2)当桃源人听过后,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 为源外社会的变化而叹惋。

10、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答: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若无,似真似幻的世界,暗示桃源是虚构的,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

《小石潭记》

一、文学常识。

《小石潭记》是 代文学家 》中的一篇。

二、解释重点字词含义。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2、隔篁竹 篁竹:

2、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尤: 清冽: 以为:

3、近岸,卷石底以出 近: 坻: 屿: 嵁:

4、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许:

5、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 依:

6、佁然不动 佁然:

7、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俶尔: 翕忽:

8、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 蛇行:

9、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10、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 悄怆:

1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以: 清: 居:

12、隶而从者:

三、翻译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4、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6、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四、用原文填空,

1、指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 。“伐竹取道”说明小石潭是一个 的地方。

2、写小石潭岸上优美景色的句子是

3、正面写小石潭潭水清澈的句子是 。侧面表现小石潭潭水清澈的句子是

4、从动态角度写游鱼的句子是

5、描写小石潭周围气氛,透露作者忧伤之情的句子是

1、课文以 为线索,按 的顺序写,抓住小石潭 的特点。表现了作者 的感情。

2、请赏析文章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坐潭上……”

3、写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句子:

理由:

4、如何理解作者观鱼时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境。

5、结合全文说说本文写景的方法有哪些?

《北冥有鱼》

一、 名句默写

1、鲲之大,

2、怒而飞,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4、《北冥有鱼》以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大鹏振翅而飞的句子是:“ 。”

5、《北冥有鱼》想象奇特,其中描写大鹏拍打水面,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高空的句子是:“ 。”

二、重点实词

1、北有鱼 2、而飞

3、其翼若天之云 4、《齐谐》者,志怪者也

5、海运则将于南冥

6、水三千里

7、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8、以六月者也

9、野马也,尘埃也 10、生物之以相吹也

11、其正色

12、其视下也 13、亦若则已矣

三、 句子翻译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5、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6、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四、思考探究

1、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鲲鹏形象的?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1)从体大、背大、翼大、活动范围大四方面来写;

(2)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2、从大鹏展翅奋飞的磅礴气势中,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宏大的形象,并通过描绘大鹏“徙于南冥”的磅礴气势,抒发了对自由境界的向往之情。

3、这篇寓言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都不是自由的。

4、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赏析: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怒”、“击”、“抟”等词生动地描写了鲲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充满了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5、写出有关大鹏的古诗句

(1)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2)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6、“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鲲鹏给你怎样的启示?

启示我们要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勇于搏击,敢于追求。

7、本文想象奇特,谈谈想象手法的运用。

(1)在想象中夸张。如对鲲鹏形象之大的描绘。

(2)在想象中进行对比。列举野马、尘埃和鲲鹏对比来阐述道理。

(3)在想象中寄寓自己的情感。作者醉心“逍遥”表达自己对自由的渴望。

《马说》

(3)文学常识

《马说》作者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

二、解释加点字词含义。

1、故有名马: 2、死于槽枥之间 骈: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 辱: 于:

4、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 或: 尽:

5、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6、是马也 是: 7、有千里之能 虽:

7、才美不外见 才美: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9、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10、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

11、策之不以其道 策: 以: 道:

1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 尽: 材:

13、执策而临之 执: 策: 临:

14、其真无马邪? 其: 15、其真不知马也 其:

三、翻译句子。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四、用原文填空。

1、写千里马不幸遭遇的句子是:

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3、写出食马者愚妄无知(“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

, 。

4、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的句子是: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6、本文的主旨句是

1、本文采用 的写法,以“千里马”比喻 ,用“伯乐”比喻

“食马者”指的是

表面谈马,实际论述了对待人才的问题,告诉我们要 ,作者借此表达了

2、作为新时代的人才应该怎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

3、应该怎样对待千里马?

说明文知识点

一、 说明对象

从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二、 说明顺序

1、 时间顺序 例如:古—今

2、 空间顺序:外—内 上—下 前—后 远—近

3、 逻辑顺序:主—次 原因—结果 现象—本质 整体—局部 概括—具体

三、 说明方法及作用

1 举例子:具体真实的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2 作比较:突出说明了(对象)————- ———-的特点。

3 打比方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4 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5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揭示了(对象)————–的本质特点。

6作诠释:科学地说明了—–(对象)的(某一 —— )特点。

7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8画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9引资料:具体有力的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四、 说明文语言特点

1、 准确、严密

限制性词语。如:更、几乎、常常。表示估计:大约、可能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加点词的作用分析方法:先解释词语意思,在结合具体分容分析,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加点词能否删掉方法:不能删掉,解释词语意思,在结合具体分容分析,删去了就成了……,与事实不符,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答题格式1:XX一词是对(范围、程度、数量等)起限制作用,说明了……,(删去就成了……,与事实不符),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答题格式2:XX一词表示(估计、猜测等),说明了……,(删去就成了……,与事实不符),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 生动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55256.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4月6日 下午5:30
下一篇 2023年4月6日 下午5:3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