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春寒的意思

立冬:乍暖阳春飘赤叶,经寒高木尽精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气候学划分四季标准,下半年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为冬季,“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而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早已进入冬季!北京于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

立冬以后,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不仅十分宜人,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利。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

立冬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我国北方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我国江淮地区的“三秋”已接近尾声,我国江南则需抢种晚茬冬麦,赶紧移栽油菜,我国南部则是种麦的最佳时期。另外,立冬后空气一般渐趋干燥,土壤含水较少,此时开始注重林区的防火工作。

立冬三候

立冬:乍暖阳春飘赤叶,经寒高木尽精条

一候水始冰: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

二候地始冻:土地也开始冻结;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文化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因此,形成了很多传统习俗。

1、天子迎冬

古代立冬,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汉魏时期,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或饿寇的掠夺与侵袭。

2、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民国以来,许多地方还扔延续保留着贺冬的传统风俗。

3、冬学

冬天夜里最长,而且又是农闲季节,在这个季节办“冬学”是最好的时间。冬学非正规教育,有各种性质:如扫盲的“识字班” 、专业知识训练“训练班”、推广普及科学技术的“科技班”。冬学的校址,多设在庙宇或公房里。教员主要聘请本村或外村里人承担,适当的给予报酬。

4、拜师

冬季里,好多村庄都举行拜师活动,是学生拜望老师的季节。入冬后城镇乡村学校的学董(学校管理人员),领上家长和学生,端上方盘(盘中放四碟菜、一壶酒、一只酒杯),提着果品和点心到学校去慰问老师,叫做“拜师”。

立冬:乍暖阳春飘赤叶,经寒高木尽精条

5、吃饺子

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是源于饺子的谐音“交子之时”。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千百年来,这一习俗流传越来越广,现在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6、祭祖祭天

立冬这天,人们还要举行祭祖祭天的活动。即便再忙的农人也要在家休息一天,杀鸡宰羊,准备时令佳品,一方面祭祀祖先,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一方面祭祀苍天,感谢上天恩赐的丰年,并祈求上天赐给来岁风调雨顺;而祭祀仪式后的酒食也可让辛苦一年的农人,好好犒赏一下自己。

立冬养生

立冬之后,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养生应以“养藏”为原则,主张补肾藏精,养精蓄锐。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有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寒冷的天气中,应该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这样,不仅能使身体更强壮,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1、生活起居遵循节律规律原则

睡觉与起床都要科学把握时间。人只有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与变化的时空和谐相处,才有利于生命健康。强调在生机潜伏、万物闭藏的冬季里,要养精蓄锐,使阳气内藏。具体的方法是“早睡晚起”,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并注意身体的保暖,以免阳气外泄。

立冬:乍暖阳春飘赤叶,经寒高木尽精条

2、恬淡安静 畅快心情

立冬到立春称为“冬三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养生要顺应自然的变化,以“养藏”为主。中医讲究入冬后,情志要恬淡安静、寡欲少求,这样可以使得神气内收,利于养藏。

3、饮食以滋阴润燥为主

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入冬后的饮食可以适当厚重,食材以滋阴为主。中医四时养生的基本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因为秋冬阳气潜藏,阴精蓄积,顺应这个趋势养阴,效果要比其他时候要好。

立冬诗书

《立冬日作》

[宋]陆游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56365.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4月8日 上午10:45
下一篇 2023年4月8日 上午10:4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