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已经吃不起水果了吗(外国人为什么都吃不起水果)

今年的水果价格要比往年涨得高了一些……

我们真的已经“吃不起”水果了吗?

不管是红富士苹果还是皇冠梨,还是普普通通的酥梨、雪花梨,又或者是砂糖橘、脐橙,在超市中的零售价今年都一度登顶。例如,今年的皇冠梨价格最凶猛的时候涨到了“12元一斤”、早熟的金秋砂糖橘涨到了15元一斤…..

动辄十几块一斤的水果,也让不少消费者产生了一个疑惑:“我们是不是连水果都要吃不起了?”

实际上,“吃不起水果”自然是不可能的,吃不起水果可能很多时候只是我们的一个错觉。

水果真的涨价了吗?

从近10年的情况来看,水果的价格肯定是跟随物价的上涨有一定的涨幅的。这主要集中在零售端价格的上涨。但从整个水果销售链来看,水果价格涨幅也不是“只涨不跌”的,更不是一直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

我们真的已经“吃不起”水果了吗?

例如,阳光玫瑰葡萄刚刚出来的时候卖一二百一串,是高高在上了一段时间。但这两年阳光玫瑰葡萄的价格就已经跌到了8-10元/斤;都说苹果的价格高,但前两年苹果的批发价格也遭到了“屠杀”,很多苹果都在冷库里卖不出去,批发价格最惨的已经跌到了几毛一斤;同样是梨的价格,像砀山酥梨也曾经跌到了几毛一斤,甚至没人收购;再比如猕猴桃、黄桃、黑布林等水果的价格,有时候更是跌的一塌糊涂。

总体来讲,这些年的水果价格并非是一直高高在上的,水果也并非一直是高贵的。整个水果的行情大多时候都是在“过山车”,有时候高一些,有时候低一些。

说苹果价格涨得吃不起了,这种观点不能说完全错误,但至少是以偏概全的。应该说在某一个时间内水果价格可能涨幅比较厉害。

大多数水果都是经济作物,价格受到了市场供需的影响,特别是在如今供需多变的市场下,水果的价格“忽高忽低”也是正常现象。个别时段下,水果价格过于高贵的现象肯定是会发生的。

我们吃不起哪些水果?

大多数时候我们“吃不起”的水果,一般有四大类:

第一类是车厘子、榴莲这样的进口水果。

榴莲是东南亚主产的水果,我国99%的榴莲都是从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进口的。虽然海南、广西等省区有榴莲结果了,但榴莲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商业化,只能依赖进口。

过去主要是进口泰国的榴莲,如今越南的榴莲也逐渐开放进口了。在今年榴莲的价格已经开始逐渐下降了。

我们真的已经“吃不起”水果了吗?

严重依赖进口,运输成本、保鲜成本又比较高,榴莲价格较其它水果高一大截,自然是正常的。

而车厘子我国虽然大量种植了,但是我们的车厘子都是5-7月份才能成熟。我们是在冬天吃了南半球的车厘子,这样价格自然不可能太便宜。因为不管智利车厘子产量多大,运输成本在那摆着呢,价格肯定不好降。

第二类是难贮藏运输的水果。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大多数草莓、蓝莓、树莓类的水果通常价格都是非常昂贵的。这些在水果分类上都是浆果。

这些水果价格高的原因可能有所不同,但又一个共同点就是采摘运输贮藏困难。例如草莓,我国的草莓产量非常大,按理说也不该卖50-60元/斤,但草莓的产量大,损耗也是极大的。而且草莓适合短距离销售,把一个城市的草莓运到另一个城市里去卖,运输成本就非常高了,有些得不偿失。

我们真的已经“吃不起”水果了吗?

所以,这样的水果价格一直居高难下,尤其是大城市周边的草莓园,因为属于有限资源,自然能抬上价。

运输贮藏成本偏高的水果,价格通常难以大幅度下降。

第三类是大棚的早熟水果。

我们在消费习惯上有一个抢鲜吃的习惯。比如一个桃子要七八月份的时候才成熟,但很多人习惯抢鲜吃,就想在四五月份的时候就吃到。

有这个消费需求了,自然就有人去种。

于是就开始扣各类水果大棚来改变水果的成熟时间,让水果早熟。很多大棚油桃、大棚樱桃都是为了能更早的上市。对于果农来说,大多数水果早上市七天,就可能卖上高一倍的价格。

我们真的已经“吃不起”水果了吗?

这种争着“吃第一口”的消费习惯,也让抢早上市的水果价格高高在上。

比如砂糖橘中的金秋砂糖橘,抢早上市后的价格高得吓人;再比如国产的大棚樱桃,给弄到了冬天春节前后上市,卖到了300-400元一斤;再比如大棚油桃、大棚冬枣,这些改变了正常结果时间的水果,价格都不菲。

这类水果的高价格核心原因是市场需求的旺盛,次要原因是生产成本较大。

第四类水果是行情炒作性水果。

有一些水果,原本产量非常大,也耐贮藏,但时不时的价格会大涨一次。例如苹果,我国红苹果的产量大约有三千多万吨,这么大的产量按理说应该是过剩的。但苹果为什么有时候还会价格大涨呢?

主要是苹果太耐贮藏了。

苹果采摘下来很多都是要入冷库慢慢卖的,一般能囤到8-10个月。在漫长的销售期中,大家都在等待好价格出售,自然就多了很多的“炒作因素”。有时候市场需求旺盛,但市场上货少,价格自然会猛涨,当市场上货多了,价格又会降下来。

梨与苹果差不多,也是这样的。

我们真的已经“吃不起”水果了吗?

这种大宗水果价格的涨幅主要是受到了市场预期的影响。觉得它要继续涨价的人多了,可能就会上涨;觉得它要跌了,可能就会大跌。

偶尔冒出来一个“急需”的热点,就可能引起市场上的炒作,让价格飞涨。当然了,也有可能价格直接崩盘。这些都在这些年内时常发生。

说这些水果太过于昂贵,但有时候它还很便宜;说它便宜,但它可能又一下子涨价了。

跟猪肉的猪周期一样,这些水果的价格也是不太稳定的。

零售端的水果“病”在哪?

以上都是从水果大行业上来说的,但要是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很多消费者觉得吃不起水果了,更多的感触还是在超市中发生的。

当下,不可否认的是,很多超市中的水果价格的确是过于高昂了。像今年这个时候红富士苹果的平均批发价格大约在4.2元/斤,但很多超市中的红富士苹果的零售价格都已经到了7-9元/斤,不是一般的贵。

为什么超市的水果要卖这么贵呢?不能薄利多销吗?

原因在于,一些大超市自身营运成本高,只能把成本往消费者转移。

从其它商品上薅羊毛不持久,猪肉、蔬菜类的又不能大幅度加价,会有人管的,但水果不是那么的“刚需”,是可以加价的。尤其是搞一些新奇特的品种,包装一下,搞得花里胡哨,这样就能堂而皇之的卖个高价了。

水果又属于基本消费,大家基本上都会吃,把水果利润扩大,对超市来说是一个好的经营策略。

我们真的已经“吃不起”水果了吗?

再有,如今的水果种类越来越多,大家对某一个水果的单一消费量并没有以前那么大了。以前我们家吃苹果都是几十斤的买回家吃,现在都是一两个的往家买着吃。因为其它水果也很多,都会一样买一点吃。

这样的消费习惯也导致了零售端很难再薄利多销了。像以前那种卖一斤苹果挣几毛钱,到头来可能不够白忙活的,于是很多零售端就开始加大利润率了。卖一斤挣一斤的钱,这样可能才能保证利润最大化。

这也导致了很多时候明明产地、批发端的水果价格降了很多,零售端价格却难以下降。

我国水果价格的变化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并非仅仅是水果生产成本的影响。整体上来看,我国水果也并非真的到了“吃不起”的那种高贵价格,很多水果的价格高昂只是临时性的。

水果价格处于一个“多变”的行情之下。

有时候“吃不起”,有时候“卖不掉”;有的地方吃不起,有的地方卖不掉。

如是而已。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61745.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4月13日 上午11:29
下一篇 2023年4月13日 上午11:3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