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能赚钱是真的吗,员工虚假打卡怎么处理

时下,打卡一词充斥网络,旅游打卡,就餐打卡,运动打卡……似乎生活少了打卡,就少了很多滋味。

打卡一词来自职场,本意是工作人员上下班把考勤卡放在磁卡机上记录上班和下班的时间。但在网络传播后,衍生成新生代对某种坚持事宜或态度的记录,用流行术语解释就是“朕已阅”或“翻牌子了”。

打卡并不意味着认可,更不代表认同或满意,仅仅是“我看到、我来了、我拍过、我走了”。最鲜活的案例就是“牛展煲仔饭”成为了网红,也成为新生代去顺德旅游的打卡之地,但打卡的理由,并不是牛展煲仔饭有多好吃,而是因为牛展的服务态度较差,经常会骂顾客,很多年轻人打卡去看牛展骂人。这种打卡,是一个巨大的流量,但不代表会有巨大的消费,他们所求者,可能只是一张图或一段视频而已。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我们看到网红城市重庆高居全国十大旅游城市游客接待人数榜首,旅游收入却不及成都市多。当然,这里面的原因很多。据报道,数十万人为了到重庆的网红店打卡,排队到凌晨。不可否认,打卡在满足年轻人到此一游的心态同时,给予了他们行的体验,也更加符合大众的口味。随着一个地方被不断的打卡,这个地方也会被广泛传播,并带来更大的流量。这也是网红打卡地不断增多,越来越火热的主要原因。但打卡是一个巨大的流量,并不代表会有巨大的消费,仅靠打卡,很容易造成虚假的繁荣,要认识到,从打卡到真实的流量消费是一个巨大的跨越。

眼下很多地方热衷于打造网红,通过网络的传播,让一批又一批打卡者慕名而来。这种网红,如果没有后续的巩固,很可能会迅速地透支潜力,甚至由于人员拥挤导致体验感太差,反易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即便是网络时代,内容生产依然是最重要的,内容生产者要为由打卡转化到消费留足空间。从消费者来说,打卡也是一种鞭策,关键是要实实在在地完成此项内容,不要为了打卡而打卡 。若仅仅满足于去一处拍照,表示我来过,然后离去,就显得有些无趣了。(何夕)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62569.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4月13日 下午4:19
下一篇 2023年4月13日 下午4:2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