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古锦老粗布

8月26日上午,东昌府区古城社区传统文化实践基地,鲁锦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梁平拿出一件件近期创作的文创作品,笑逐颜开。

鲁锦,在聊城的非遗传承名录上,称东昌古锦,它有一个更接地气的名字——“老粗布”,那是祖辈人“身上衣”和“炕上被”的主要原材料。

昏暗的油灯下,一架老式织布机,一把梭子来回飞舞,千百年来,这是一代又一代人心里,母亲或祖母彻夜不休的辛劳记忆。

时光走到21世纪,透气性好,夏天不沾身,冬天更暖和的老粗布,依然魅力不减。而东昌古锦这一非遗项目,在走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困境之后,开始与文创融合,并以网络直播等手段拓展运营渠道,探索一条发展新路。

东昌古锦:老粗布拥抱新时代

梁平痴迷东昌古锦半个世纪

一梭一线 乡土气息浓郁

“情系乡土气息,传承千年韵律”,这是梁平制作的老粗布产品上的一句话。

老粗布,从“年龄”上看,的确已经很“老”了。

史料记载,元末明初,东昌府一带就以古锦誉满九州。明清两代,东昌古锦更曾成为皇家贡品,因此也被称为“贡品布”。

纹彩绚丽,灿烂似锦。以传统手工制作的老粗布,在现代人看来,光彩夺目的背后是复杂的工艺流程:纺线、染线、纯线、经线、闯杼、刷线、掏缯、吊机子、织布,九道主工序中,每道还包括诸多子工序。所用工具,不只纺车,还包括锭子、经线杆、经线橛等多种工具。其中,有很多地方颇多讲究。比如,纺线用的棉花,最好是成熟前期的长絮棉;再比如,掏缯是织锦的重要工序,对匠人是一大考验。因为缯越多,形成的织口变化越多,织物的纹样也越丰富。

梁平的弟子刘辛娟告诉记者,两匹缯的面料织造较为简单,织机上只有两片缯片,织机下有两个脚蹑,踩下第一个脚蹑拉开经线,形成织口,右手传梭,左手接梭,再踩下第二个脚蹑,合上织口,搬动绳框打紧纬线,就完成了一个织布流程。如此循环往复。四匹缯的织布流程与两匹缯相同,但缯片的增加决定了织造难度加大。

梁平的工作室内,不少古锦作品为两匹缯、四匹缯。而据她介绍,心灵手巧的工匠,能织就复杂的六匹缯、八匹缯等。

手工纺线手工织。千百年来,在鲁西地区,老粗布世代沿用。在聊城,东昌古锦的一梭一线里,都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第五代传承人梁平,从四五岁起,就对这种气息着迷。趁着奶奶离开织布机的片刻功夫,她就上去蹬两脚,时间长了也就学会了纺线织布。这种“痴迷”,绵延了半个世纪。

也正因为如此,她对于多年来东昌古锦遇到的现实困境,有着切身感受。

传承不易 成本高销路窄

东昌古锦:老粗布拥抱新时代

东昌古锦有着特殊的触感和“温度”

老粗布并非没有市场,但对于东昌古锦来说,有些困境无法逃避。

手工纺线织布,有着机械操作无法比拟的触感和“温度”,但从效率上来说,劣势明显。

梁平说,古锦织造过程中,会用到不同数量的梭子,最少的一把,最多的要用十几把。梭子用得越多,颜色越丰富,但频繁换梭,自然会影响织造速度,织造效率也就越低。

“我们使劲干,一个人一天也就做一条床单。”梁平说,与机器相比完全不占优势。但因为工艺复杂,用时较长,手工老粗布成品的成本又很高。

她拿出一套老粗布制作的四件套说,“这样一套床品,一般售价在四五百元”。

原材料的因素同样不可忽视。鲁西地区“户户机杼,家家浣布”的时期,这一带还是棉花主产区,如今情形早已不同。

现代纺织工业的发达,让人们有了更多选择,东昌古锦长期以来产品单一的缺点被无形中放大,人们依然喜欢老粗布,但不再只喜欢老粗布。

与之相对应的,还有匠人的短缺。用梁平的话说,在广大农村,依然还有很多人会纺线织布,但坚持做的很少,因为纺线织布相较于其他工种,收入太少。

凡此种种,带来的是东昌古锦的销路不畅和传承困境。

拥抱变化 拓展运营渠道

东昌古锦:老粗布拥抱新时代

东昌古锦十二生肖文创产品

古锦传承不易,但梁平从没认过输。

多年来,她不断通过资源整合,带动东昌古锦的传承发展。

她自筹资金收集多台织布机,在传授徒弟和爱好者东昌古锦制作技艺的同时,还利用节假日走上街头,让市民及游客体验纺线和织布过程;她成立公司做生意,用盈利收入补贴东昌古锦的创作成本;她多方联系乡村匠人,希望实现民间艺术的抱团发展;她积极拥抱时代变化,不断改良古锦织造技艺,陆续推出古锦装裱字画、抱枕、创意摆件、手工包、香包等文创产品,并积极走出去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交流。文博会、进博会等文化交流展会上,都有她和她的团队的身影。不仅如此,她的作品还跨越海峡,到宝岛台湾展出。

2006年,东昌古锦的制作技艺——鲁锦织造技艺被确立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东昌古锦的无穷魅力,在古城区,市民和游客不断到梁平的工作室体验。

弟子刘辛娟对于梁平的付出特别感慨。在她看来,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无法想象梁平能这么多年坚守这份技艺,并想方设法将其发扬光大。

事实上,也正是这份坚守,感染着刘辛娟积极投身于这项技艺的传承,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的她,思路灵活、视野开阔,在古锦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上,正不断带来欣喜。

“现在,我们还在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扩大东昌古锦的知名度,拓展运营渠道,助推这一古老技艺的发展。”梁平说,东昌古锦的传承依然面临着不少挑战,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昌古锦制作技艺值得去发扬光大,而她,依然愿意扛起这份责任。

(感谢聊城市文联、市民协大力支持)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68169.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4月18日 下午4:17
下一篇 2023年4月18日 下午4:2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