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对于“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句话我的理解:

1、 兔子已死,狗的用处就没有了,不如烹了吃了。把鸟打完了,那良弓也就毫无用处了(直白理解);

2、指当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失去了利用价值,就会被杀掉或落下个比别人更惨的下场,俗称过河拆桥或卸磨杀驴。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图1

这句话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

又出自《淮阴侯列传》:“果若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春秋时期,吴越争霸中勾践最后胜出,晚年勾践猜忌多疑,滥杀大臣,范蠡劝文种说勾践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文种不信,最后辅佐勾践灭吴的文种被勾践诛杀,应验了范蠡的话。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图2

中国历代王朝建立初期,无数次上演“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局面,帝王选择这种极端残暴的方式屠戮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其中不仅仅是帝王的私心多疑,更多的是无奈的抉择。新朝初建,对于皇帝来说,如何处理好手下那群骄兵悍将,是当务之急,皇帝们就会选择一个标准来区分功臣,那就是有能力造反和没能力造反两种人,只要你对政权有威胁,不管是忠臣还是佞臣,都得一块去死。

对比文臣,武将是每个皇帝最为忌惮的,韩信造反、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朱元璋斩杀大臣,每个皇帝得做法不一样,这和皇帝的出身、个人修养有极大的关系,但目的相同:选择最彻底的方式,将功臣们灭的一干二净,为政权扫除障碍。

韩信造反:

公元前196年,韩信密谋造反,被吕后和萧何杀死于长乐钟室,临死前韩信大喊“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图3

朱元璋:(洪武四大案)

朱元璋杀的功臣就更多了,有李善长、刘伯温、胡惟庸、蓝玉、冯胜、宋濂、傅友德等,几乎杀了所有的开国功臣,其中权高位重的唯一留下的忠臣只有汤和了。

洪武四大案如下:

一、胡惟庸案

胡惟庸案,发生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它是明太祖朱元璋诛杀宰相胡惟庸的事件,此案牵连甚广,很多功臣良将均被诛杀,后朱元璋废除左右丞相,废除中书省,政事分归六部处理,从此中国王朝再无宰相一职。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图4

二、空印案

空印案,发生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因空白盖印公务文书而引发的案件,此案受到朱元璋高度重视,并因此诛杀数百名相关官员,实为一个冤案,然而其影响之广,范围之大。

明朝初年,每年各个布政使司下属府州县都需派出审计官吏,前往京城户部,核对其所在衙门缴纳中央官府的钱粮、军需事宜,所有账目必须和户部审核后完全相符方能结算,若其中有任何一项不符就必须驳回重新造册,且须再盖上原地方机关大印才算完成,因当时交通并不发达,往来路途遥远,如果需要发回重造会耽误相当多的时间,所以前往户部审核的官员都备有事先盖过印信的空白书册以备使用,这原本是既有的习惯性做法。

钱粮在运输过程中会有损耗,所以从运送一直到户部接收时的数字一定不会相符,在路上到底损耗了多少,官员们无法事先预知,只有到了户部将要申报之时才能知道其中的差额,所以派往京城的官员都习惯用空印文书,到了京城才填写实际的数目。

明太祖朱元璋获知此情况后大为震怒,认为这是官员相互勾结,舞弊欺诈的欺君重罪,因而下令将全国各地,各级政府部门的正印官全部处死,下属官员充军边疆,结果是一些受百姓爱戴的清官也被处死了。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图5

三、郭桓案

郭桓案,发生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是一宗贪污案,其涉案金额巨大,影响相当深远。

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怀疑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的官吏李彧、赵全德伙同户部侍郎郭桓等人共同舞弊贪污,私吞官粮,于是下旨查办。

洪武十八年(1385年)三月,御史余敏、丁廷举告发户部侍郎郭桓利用职权,勾结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官吏李彧、按察使司官吏赵全德、胡益、王道亨等,私吞太平、镇江等府的赋税外,还私分了浙西的秋粮,并且巧立名目,征收了多种水脚钱、口食钱、库子钱、神佛钱等的赋税,中饱私囊。

朱元璋下令审刑司严刑审讯,此案总计一共损失精粮两千四百万担,牵连全国的十二个布政司,并牵涉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麦至德等,最后朱元璋下令将一干人等全部处死。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图6

四、蓝玉案

蓝玉案,发生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是明太祖朱元璋借口凉国公蓝玉谋反,株杀功臣良将的重大政治案件,蓝玉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妻弟,当初隶属于常遇春的帐下,对敌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是明朝开国功臣,朱元璋借蓝玉案彻底铲除了军权对皇权的潜在威胁,使军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蓝玉率15万大军出塞追击蒙古军队,直到捕鱼儿海(即今贝尔湖),俘获男女七万七千人,大胜而归,后他又多次北征蒙古,立下赫赫战功,被晋封为凉国公,位居大将军之职。

但渐渐地,蓝玉开始自恃功高势大,骄横不法。在军中,他擅自任罢将校,甚至不听皇命,有次北征还师,夜过喜峰关,关吏没有及时接纳,蓝玉就纵兵毁关强行进入,这一举动引起朱元璋的猜忌。在地方上,蓝玉霸占东昌民田,私蓄奴婢,纵奴作恶乡里,此事后为御史弹劾,但蓝玉竟驱逐御史,还让家人私买云南盐1万余引(每引200斤或400斤)进行走私,以上种种行为,终于让朱元璋动了杀心。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下令将他处斩,并诛了三族,平时与蓝玉有关系莫逆的许多将校,也都被定位“逆党”,遭到了抄家灭族,此案被诛杀者多达1.5万人,军中的骁勇将领大多被杀戮殆尽。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图7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的意思是 :把天上的鸟儿都打尽了,那还要弓箭做什么,要是兔子死了,狗还不如烹了算。这里指一个人要是没有了利用价值,就会被杀掉或者落下个更惨的下场。

这句话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

后来演变成了一句成语: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成语的典故主要是出自范蠡,范蠡离开了越国,从齐国给大夫文种写了一封信,信中的大概意思是说:勾践颈项特别长,而嘴又像鹰嘴,这种人只可共苦,不能同甘。

文种看完写封信后,就称病不再入朝。后来有人向越王进谗言说文种要造反,越王勾践便送给文种一把剑,越王对文种说:“你教我七个灭人国家的办法,我只用了三个就把吴国了,剩下四个,你替我从先王开始试下。”接着,文种就自杀了。

除此之外,还有白起,为将一生,杀敌无数,耐何功高盖主,不谙政事,拒王命而不从,终死于秦相范雎之手。韩信,”敌国破,谋士亡”,陈平、吕后、萧何共谋之,被诛于长乐宫钟室。

从古至今,不乏这种没有利用价值,落得更惨的下场的例子。正如最近很火的一部电视路《破冰行动》里面演的那样,陈队长作为反派,就是因为知道太多了,在局里权力不大,保护不了毒贩们的利益,由开始的被利用,到最后没有价值直接被杀掉,这就是他最后的下场。

但也有很接近现实的例子,两个人合伙开公司,后来两个合伙人,其中一个人感觉另一个发挥不到作用,直接自己把另一个合伙人踹了。

还有,一些恋爱中,当对方很富裕的时候,不离不弃,当对方工作、生活发生了一些变故,就突然扬长而去。这种例子数不胜数。

不过,还是希望人与人之间能做到同甘共苦,彼此间没有太多的算计。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70841.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4月22日 上午9:31
下一篇 2023年4月22日 上午9:4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