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神庙碑介绍,北周书学博士赵文渊所撰碑文

华山神庙碑为北周书学博士赵文渊所撰的碑文。碑高1丈1尺9寸,广4尺6寸,隶书20行,行55字,共约一千余字,后存陕西华阴县西岳庙内。

华山神庙碑历史由来

北魏第八代孝明帝(元诩)之时,摄政胡太后崇信佛教,不理朝政,因而引起内乱。其结果,高欢拥立孝静帝(元善见)在河南省的邺郡(今安阳市)建立东魏,与宇文泰在长安拥立孝武帝(元脩)的西魏相对立。

宇文泰是西魏事实上的掌权者,在第一代文帝(元宝炬)大统七年(541)修复了华岳神庙。后其子宇文觉夺得西魏政权,建立北周。世称孝闵帝,为第一代。弟宇文邕号武帝,为第三代。天和二年(567)宇文邕命史臣赞扬其父宇文泰修复华岳庙之功,在陕西首东境华山之北华阴建立丰碑,名《西岳华山神庙碑》。王昶《金石萃编》称为《华岳颂》。

此碑撰文者为万纽于瑾,书者为北周书学博士赵文渊。赵文渊写的碑刻,除此碑外,所知者还有《景福寺碑》,但今佚失不传。

华山神庙碑神庙碑简介

此碑额题篆书“西岳华山神庙之碑”八字。碑高1丈1尺9寸,广4尺6寸,隶书20行,行55字,共约一千余字,后存陕西华阴县西岳庙内。

万纽于瑾,字附璘,本姓唐,他是北周宇文泰的亲信大臣,有文名,此碑为其杰作。碑文最后刻有“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司,宗治内史,临淄县开国公,万纽于瑾造此文”,为历来刻有撰者官爵姓名最早的碑刻。这里所称的万纽于瑾,是宇文泰表示对万纽于瑾的宠遇而赐给他的姓字。

华山神庙碑书者简介

赵文渊,生卒年不详,《周书》及《北史》本传均作赵文深,这是避唐朝高祖(李渊)的讳字。赵文渊,字德本,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一说天水(今甘肃天水)人。父名遐,有医术,仕于魏,为尚药典御。赵文渊少年时学楷隶,谓有钟(繇)王(羲之)之风。当时与冀儁并为碑榜书的名家,仕于魏,任大丞相法曹参军。大统七年(541,《北史》作十二年)封白石男。文帝(宇文泰)为纠正隶书字体的混乱,命赵文渊与黎景熙、沈遐等用《说文》及《字林》刊定六体,成一万余言传于世。平梁后,梁名臣王褒入关中,北朝贵族都学王褒的字,而弃去赵文渊,这也表示出北朝人如何倾倒南朝的书风。但赵文渊的碑榜书为人所不及,王褒也常常称道他,当时宫殿楼阁上的书法均出其手。明帝(宇文毓)时,命他到江陵书写《景福寺碑》,汉南人士认为写得好,梁萧詧看后也称美之,赏给他很多东西。武帝天和元年(566)路寝等初成,赵文渊以题榜功,增邑二百户,任命他为赵兴郡守。

华山神庙碑书法评价

对赵文渊的碑榜书,王昶《金石萃编》有:“赵文深,字德本,少学楷隶,雅有钟王之则,笔势可观。当时碑榜,唯文深及冀儁。”赵文渊是北方传统书法的主流代表,为北朝著名书家,但说是“有钟王之则”,似不确当。

赵文渊的书法,是用楷书的笔法,来代替隶书的用笔法,表现出篆书的结体,使人一见觉得非常怪癖,似为破格法外之书。但起笔、收笔的健壮,横广的结构,又使横画具有强劲弯曲的波法,保留着隶书波磔遗迹的隶楷过渡姿态,综合似篆书结体之美。又,此碑也可以说是南北朝割据三百余年,纷乱时代的必然产物,从而可获知当时隶书或者书体递变后的最理想的资料。

对此碑书法的评价,历来有二种截然不同的看法。赵崡在《石墨镌华》中说:“碑字少变隶书,时兼篆籀,正与《李仲璇》、《孔宙碑》同,亦褚河南(遂良)《圣教》、欧阳兰台(询)《道固》之所由出也。江陵《景福寺碑》不知存否?此则完好无一字磨泐,固文渊之幸哉!”称赞其书之妙。而郭宗昌在《金石史》中却说:“碑字尽偭古法,浅陋鄙野,一见欲呕,而名动一时何耶?”和赵崡的意见恰巧相反。

到清末,杨守敬在《平碑记》中折衷二人的意见说:“文渊在周甚有书名,是碑前人嗤为恶礼,为分书罪人,余谓以分书论之诚不佳,若以其意作真书殊峭拔。”可以说是评论赵文渊书法的另一种意见。

华山神庙碑拓本

此碑拓本,据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明拓本,首行“不可”二字笔画完好,嘉庆间拓本,“坐石”下,“义和”下,“讲阅之暇”下各泐缺一字。石旁有嘉庆壬戌吴恒题名。明拓本有中华书局影印本。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82868.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6月10日 下午12:37
下一篇 2023年6月10日 下午12:4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