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下句)

高欢(496-547年),又名贺六浑,原籍渤海蓨县(tiao,今河北景县),鲜卑化汉人,东魏权臣,北齐王朝奠基人。

高欢发迹

高欢发迹还要从尔朱荣(493年-530年)说起,在前面的文章中,专门提到了这个军事能手。528年尔朱荣以七千骑兵大破葛荣数十万众,战后葛荣的降兵被分而治之,高欢当时就是尔朱荣的部下。530年尔朱荣被北魏孝庄帝元子攸(507-531年)杀死,其军队被尔朱兆接管。与叔叔尔朱荣相比,尔朱兆只会打仗不会带兵,勇猛有余智力不足,有点缺心眼,为了给叔叔报仇,他单兵入洛阳就把北魏孝庄帝给杀了。这时恰逢葛荣降兵反叛,在并州(今太原)这一带就有二十多万人,前后造反二十六次,后来虽然被杀掉一半,但还是造反不停。面对这些贼兵,尔朱兆犯了难,但高欢暗自高兴,当时他手下无兵仅有虚职,鼓捣一下,这些兵就给自己卖力了。有一次高欢趁着尔朱兆喝高了,演了一出戏,明明很想要兵,嘴上硬说不愿要,最后争取到了这波贼兵的统帅权,这是高欢的第一桶金

531年高欢拥立元朗(后废帝、安定王,513—532年)为帝,即位于信都(今河北衡水市冀州区)。当时尔朱氏在洛阳控制节闵帝元恭,高欢在冀州控制元朗。532年高欢使用反间计,离间尔朱兆、尔朱世隆和尔朱仲远等人,在韩陵(今河南安阳市东北)以三万人打败了尔朱兆的二十万大军,随后借尔朱氏叛将斛斯椿之力打入洛阳,另立孝武帝元修(510-535年)为皇帝。533年尔朱兆在秀容(今山西忻州)兵败自杀。从此高欢成为北魏朝廷的实际控制人。

北魏分裂

高欢拥兵在外,孝武帝元修感受到了威胁,皇帝亲自拉拢人,搞统一战线。侍中、司空高乾(gān)本是高欢的人,皇帝元修要拉拢他,话说的很白:

“司空奕世忠良,今日复建殊效,相与虽则君臣,义同兄弟,宜共立盟约,以敦情契。”

高乾既不想得罪皇上,又不想背叛高欢,犹豫不决之中,被君臣二人同时抛弃,赐死。高乾一事在元修与高欢之间埋下了绝裂的种子。

532年贺拔岳占领关中,加封关中大行台,贺拔胜被封为荆州刺史,这哥俩占据着北魏西、南两处要地。不料534年贺拔岳被侯莫陈悦设计害死,宇文泰(西魏权臣,北周王朝奠基人,507-556年)接管了贺拔岳的军队。贺拔胜被侯景打败投奔南梁。

转眼间,北魏西、南两面突然变天。北面已然被高欢控制,皇帝元修更加愁苦,该依靠谁、投奔谁?

534年元修与斛斯椿、王思政等人密谋,决定讨伐高欢,但对外宣称讨伐南梁,给高欢密信说要打宇文泰和贺拔胜,征兵,戒严。高欢知道这是缓军之计,回信说我这还有二十多万兵,分四路南下,可祝朝廷一臂之力!

元修听闻傻了眼,召集文武议论,又回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意思是你把我立为皇帝,我不相信你相信谁,咱们怎么搞的这么生分?元修再三权衡,洛阳无兵抵抗,南面贺拔胜投降南梁,还是到长安投奔宇文泰吧!殊不知,刚出虎穴,又入狼窝,元修半年后就被宇文泰毒死,这是后话。

元修出逃长安,高欢进入洛阳。534年高欢立元善见(孝静帝,524—552年)为皇帝,之后迁都邺城(今邯郸市临漳县与安阳市北郊一带),史称东魏。535年宇文泰毒死元修,立元宝炬(魏文帝,西魏开国皇帝,507—551年)为皇帝,建都长安,史称西魏。北魏自此分为东魏、西魏。

连年征战

北魏分裂后,东魏与西魏展开了连年战争,前后近十五年。536年高欢攻下夏州(今陕西靖边县,原大夏国统万城在此)擒刺史斛拔俄弥突,灵州(今宁夏吴忠市)刺史曹泥、凉州(今甘肃武威)刺史刘丰也投降东魏。高欢威震关西,对宇文泰形成了东西包抄之势。

537年春,高欢自蒲坂(今山西永济市)、窦泰自风陵渡(今山西芮城县)、高敖曹自商洛,北、东、南三面进攻宇文泰,结果宇文泰集中兵力在潼关大败窦泰兵,犄角之势瓦解,高欢急忙撤兵,两人的首次交锋以高欢间接失败结束。

537年秋,高欢集结二十万大军再次赴蒲坂,高敖曹带三万兵出河南,继续攻打西魏。当时关中闹饥荒,宇文泰在恒农(即弘农,今三门峡市,有粮仓)住下找食吃,带兵不过一万人,听说高欢兵要渡黄河,马上回撤到关内(潼关),高敖曹轻易攻占了恒农。按照正常逻辑,高欢只要派高敖曹守好恒农这个粮仓,他出轻兵不时骚扰一下渭南一带,加上当时关中闹饥荒,宇文泰的部队不被打垮也被饿垮了,高欢的谋士们也是这么出谋划策的,但是高欢报仇心切,当时并未听从,一心渡河作战。

高欢在蒲坂渡河后,前方是沙苑(陕西大荔南洛水与渭水间一大片沙草地,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当时长着一大片芦苇,宇文泰不到一万人的部队就藏在这里面。高欢认为自己带二十万大军,轻敌了,放弃了谋士们的防守游击战,也放弃了放火烧芦苇的计策,带兵冲进沙苑,活捉宇文泰。结果人员组织不当,进入沙苑后反被宇文泰伏兵打散,兵败如山倒,丢失士兵八万人,只好再渡河回到晋阳。这就是沙苑之战,以高欢完败结束。沙苑之战彻底改变了东魏、西魏军事力量,东魏自此再也没有打过黄河。

538年,高欢派侯景再次夺回洛阳,东魏、西魏在河桥再次交锋。宇文泰带着元宝炬回洛阳祭祖,这边与东魏兵交战,后院长安有人造反,沙苑之战投降的东魏兵再次反叛,宇文泰只好往西撤回长安。西魏虽然战败,东魏却损失了高敖曹这一员大将。

此战之后,东、西两魏停战五年,高欢政治优势凸显,东魏着力发展经济,西魏则因战乱较为落后。至541年,“东方[东魏]连岁大稔,谷斛至九钱,山东之民稍复苏息矣。”

542年,高欢攻打玉璧城(今山西运城稷山县)未果。543年,高欢卷土重来,渡黄河,直指洛阳,与宇文泰在邙山([máng],位于洛阳北,现有邙山陵墓群)直接交战。此战中,宇文泰再次冒险,留辎重于瀍曲([chán],河南北部一河流,向东入洛阳),自带精兵登邙山偷袭高欢军。高欢得到情报:

“贼距此四十余里,蓐食干饭而来。(早上吃干饭,中间没喝水)”

大喜,严军以逸待劳,大败西魏兵,斩首三万人。宇文泰一度非常危急,高欢派彭乐追击他,追是追上了,但是宇文泰狡猾的很,跟彭乐说:

“汝非彭乐邪﹖痴男子!今日无我,明日岂有汝邪!何不急还营,收汝金宝!”

彭乐傻傻地中计,带着宇文泰扔给他的一囊金带回来交差。高欢气不打一处来:

“欢虽喜其胜而怒其失泰,令伏诸地,亲捽其头,连顿之(捽,[zuó],方言,揪头发,抓)。”

高欢揪着彭乐的脑袋瓜子就往地上磕,但这正是用人之际,不是发脾气的时候,高欢因彭乐打了胜仗有功,赏绢三千匹,但为了惩罚他放走宇文泰,特意把三千匹绢压在彭乐身上,以此羞辱。这正是高欢的高明之处,成熟、理性、不任性。邙山一战,西魏兵几乎全军覆没,高欢将宇文泰打回长安,当时陈元康力主追击穷寇,高欢并未听从,虽然打了胜仗,但也错失灭亡西魏的大好时机。

546年高欢再次攻打玉璧城(今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西魏韦孝宽(509-580年)守城,双方在城内外各堆土山,一场苦战,史称“玉璧之战”。久攻不下,高欢因病被迫撤兵。归途中,军中谣言韦孝宽大弩射杀高丞相。为稳定军心,消除恐慌,高欢召见各将领,让斛律金(北魏、东魏、北齐三朝元老,488-567年)作《敕勒歌》,“欢自和之,哀感流涕。”: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高欢虽是鲜卑化的汉人,但士兵大部分是鲜卑人,听到这首敕勒歌,无不想念起自己的家乡,士气一下子提高了。用一首歌团结部队,鼓舞士气,高欢是首例。后来这首敕勒歌作为北魏民歌被收入《乐府诗集》。

英雄迟暮

537年,杜弼(490-559年)向高欢建议治理东魏长期以来的贪污腐败现象,高欢说:

弼来,我语尔!天下贪污,习俗己久。今督将家属多在关西,宇文黑獭(宇文泰,字黑獭)常相招诱,人情去留未定;江东复有吴翁萧衍(梁武帝,上篇文章出家的那位),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我若急正纲纪,不相假借,恐督将尽归黑獭,士子悉奔萧衍,人物流散,何以为国!尔宜少待,吾不忘之。”

一方面搞权宜之计,一方面安抚提建议的人,高欢事做得漂亮人做得坦荡。高欢是个政治家,一生在汉人与鲜卑人之间不断切换,把鲜卑人与汉人团结起来为他作战,高欢在用人上做到了极致。高欢说这话时,正是沙苑大战之前,用人之际,权宜而已,加上后来对待彭乐一事,高欢舍小过以成大功,不愧是杰出的政治家。

547年春,高欢去世,临终前他给儿子高澄(高欢长子,东魏权臣,521-549年)交代人事问题,谁谁可用,谁谁该提防,谁谁我没用过,特意留给你提拔,又说“邙山之战,吾不用陈元康之言,留患遗汝,死不瞑目。” 英雄遗言多感慨,革命尚未成功,儿们仍需努力啊。

总结

我认为高欢与曹操可有一比,都属于一代英雄。标准有三条:一是情熵都很高,搞政治有一套,自己不称帝,不坐“火炉子”。二是都有个相似的对手,高欢有宇文泰,曹操有刘备,偏偏宇文泰和刘备这俩人也类似。三是所处的历史时期类似,一个是北魏末期,一个是东汉末年,都是乱世。

明代文学家杨慎有一首词,笑谈英雄与历史,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充满了历史辩证法。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18965.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2月5日 上午10:27
下一篇 2023年2月5日 上午10:3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