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里的波罗蜜是什么意思

《金刚经》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所谓金刚,即是本来;所谓般若,即是智慧;所谓波罗蜜,即是度达。而以智慧得知于本来,就是经。因为一切问题,本来无有;但得本来,万有尽明。所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是经般若波罗蜜而得至金刚,即在改变智慧之行中,了知我、万有、本来、真实、真知等根本问题。

如下解读来自程东著《佛不立相:金刚经谛鉴》

《金刚经》里的波罗蜜是什么意思图1


【经文】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译文】

佛告须菩提:是的,是的。那时如果有人听闻此经,能够不惊、不怖、不畏,就知道此人甚为稀有。为什么?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所以称为第一波罗蜜。

【释读】

佛肯定了须菩提的觉悟。因为须菩提说到了稀有之人,佛即对稀有之人再作讲解:后世若有人听闻此经而不惊、不怖、不畏,此人必是稀有之人。因为此经无相,一切相不立,所以有相之人必因此而惊恐怖畏。而闻言即定者,已得实相,故非有相之人。

佛在“甚为希有”之后,以“何以故”解释这个人为什么“甚为希有”。他的解释是:“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佛是什么意思呢?他的意思是:这个人不是佛度的,而是他自度的,所以他才“甚为希有”!因为佛之觉悟,即非他度,而是自度。佛度如此,故佛知之。所以唯有自度之人,才是稀有之人。

佛说法即波罗蜜,但只有知波罗蜜即非波罗蜜,是名波罗蜜者,才能得波罗蜜,这样的人才真知佛说,所以“甚为希有”。

所谓第一波罗蜜,其“第一”二字也含有隐显二义:显义是波罗蜜的有相排序,即所谓布施波罗蜜;隐义则是第一义,即于第一义而度。唯此第一义,没有第二义,能如此自度的人,当然“甚为希有”。

在显说上,佛说六波罗蜜,其中布施波罗蜜为第一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为第六波罗蜜。布施的真义是法布施,并非物布施。因为物布施无助于人的觉悟,不能度人,故非佛布施之目的。而以法度人,非以法度人,实为人自度,是名以法度人。为什么?因为以智慧至彼岸,非有彼岸可至,乃以智慧自觉为至,是名智慧至彼岸。谁的智慧?度者自己的。度者以智慧为度,智慧是他自度之舟,故无智慧则无舟,即不能度。所以无智慧者,必待其智慧增长才能得度。故一切度者,必须自度,不能他度,他亦不能度。因为所度之处,只在自处,不在他处。故若以为在他处,即是邪度;若以为有法可以度他,即是邪法。故若待他度我,则不能得度。

佛讲此经,即是法布施。佛为须菩提所说,即是法布施。而佛以法布施度人,其实是令其自度。若有人能闻经而悟,其人即已至无相境地,已能自度,故为稀有。所以无相布施,非有所施;佛法布施,非有法施;佛法度人,非有人度。故是名布施,是名佛法,是名度人。以故,是名第一波罗蜜。

所以“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这才是真正的布施波罗蜜,也是般若波罗蜜。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专讲般若波罗蜜的。所以佛讲布施波罗蜜,即是讲般若波罗蜜;佛讲一切,皆是讲般若波罗蜜。

《金刚经》里的波罗蜜是什么意思图2

【提示】

第二次说波罗蜜非波罗蜜,是名波罗蜜。

第五次说闻此经而能不惊、不怖、不畏,且受持读诵者,甚为稀有。

佛肯定须菩提觉悟,并告须菩提奉持此经之法。

【注解】

第一波罗蜜:波罗蜜,音译名。意思是由生死迷界之此岸度到涅槃解脱之彼岸。为此,大乘佛教有六种修行,称六波罗蜜,也称六度。第一是布施波罗蜜,第二是持戒波罗蜜,第三是忍辱波罗蜜,第四是精进波罗蜜,第五是禅定波罗蜜,第六是智慧波罗蜜。智慧波罗蜜也称般若波罗蜜。

【参考】

《法华经》: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于斯了悟,能入见性之门,是名第一波罗蜜也。故知假名如将黄叶作金,止小儿啼。二乘之人闻说假名,将谓是实,执着修行,欲离生死,不知即无生死可离。

傅大士:波罗称彼岸,于中十种名。高卑缘妄识,次第为迷情。焰里寻求水,空中觅响声。真如何得失,今始号圆成。

六祖慧能:声闻久著法相,执有为解,不了诸法本空,一切文字,皆是假立,忽闻深经,诸相不生,言下即佛,所以惊怖。唯是上根菩萨,得闻此理,欢喜受持,心无怖畏退转,如此之流,甚为希有。又说:口说心不行即非,口说心行即是;心有能所即非,心无能所即是。

太虚法师:六度以般若能赅,般若为第一,故如来说第一波罗蜜。以真谛言,本无有法,何有法执,是以即非第一波罗蜜。但其所以说第一波罗蜜者,随世谛故,假说为第一波罗蜜耳。

【经文】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

【译文】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因此称为忍辱波罗蜜。

【释读】

佛前面以“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讲般若波罗蜜,接着即以“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再说般若波罗蜜。由是当知,佛说布施,非说布施,乃说般若;佛说忍辱,非说忍辱,亦说般若。因为般若波罗蜜是无相度,故为波罗蜜之真义。

有相则有辱,无相则无辱。若有辱可忍,即有相忍辱,即非真忍;无相忍辱,无辱可忍,是为真忍。所以佛说忍辱波罗蜜,不在辱忍与否,只在着相与否。

佛说六波罗蜜,是六种度人之法,以度至无相为度。因此六波罗蜜也是六种无相行,即以六行验无相。

佛由布施波罗蜜,讲到忍辱波罗蜜,是由法至行,由外至内。以便用自己的经历举例。

【提示】

第三次说波罗蜜非波罗蜜,是名波罗蜜。

【注解】

忍辱波罗蜜:为六波罗蜜之一。

忍:忍辱、安忍之意,即受他人侮辱伤害而不生嗔心。佛教中的忍有多种说法,有二忍、三忍、四忍、五忍、六忍、十忍之说,其中有生忍与法忍、世间忍与出世间忍、安受苦忍与观察法忍等。

【参考】

六祖慧能:见有辱境当情,即非;不见辱境当情,即是。见有身相,当彼所害,即非;不见有身相,当彼所害,即是。

圆悟禅师: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者,了悟人法二空,即无忍辱之相,是达我、人、众生、寿者非相,故云非忍辱也。

太虚法师:即就忍辱波罗蜜言之,具金刚般若,则人法双空,事相全空,辱本无有,何有于忍,故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依世谛假说,是名忍辱波罗蜜也。

很有缘能解答。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相,是世界的真实,事物的本来面目。人在认识中念念不离对象,却以为心的主观构想即等同客观实际,但其实已经背离了事物的真实。以般若观照实相,即对此名相采取不住、不执、不取的如实态度。

《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其中金刚的意思为:坚硬的金属这里指的是阻挡我们精进的贪、嗔、痴、愚痴和无明。般若的意思是“智慧”的象征。“波罗蜜多)的意思为:到达苦海的彼岸。

所以《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如果按照《金刚经》依经修持就能成就像金刚一样的品质,就会悟的佛道的精髓和智慧,脱离(欲界、色界、无色界)用智慧的方法达到(苦海的彼岸)。

《金刚经》里的波罗蜜是什么意思图3
《金刚经》里的波罗蜜是什么意思图4
《金刚经》里的波罗蜜是什么意思图5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25031.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2月20日 上午11:45
下一篇 2023年2月20日 上午11:4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