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治什么(白头翁白头鹎山雀)

白头鹎别名白头翁,吃大量的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值得保护

白头鹎,别名白头翁、白头婆 、白头壳仔,是雀形目鹎科小型鸟类,为鸣禽,平均寿命约10到15年。食昆虫,种子和水果,属杂食性,雄鸟胸部灰色较深,雌鸟浅淡,雄鸟枕部(后头部)白色极为清晰醒目。

白头鹎别名白头翁,吃大量的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值得保护白头鹎别名白头翁,吃大量的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值得保护

白头鹎(音:bēi),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

白头鹎别名白头翁,吃大量的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值得保护白头鹎别名白头翁,吃大量的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值得保护

白头鹎体长约17到22厘米,额至头顶纯黑色而富有光泽,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耳羽后部有一白斑,此白环与白斑在黑色的头部均极为醒目,老鸟的枕羽(后头部)更洁白,所以又叫“白头翁”。

白头鹎别名白头翁,吃大量的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值得保护

背和腰羽大部为灰绿色,翼和尾部稍带黄绿色,颏,喉部白色,胸灰褐色,形成不明显的宽阔胸带,腹部白色或灰白色,杂以黄绿色条纹,上体褐灰或橄榄灰色、具黄绿色羽缘,使上体形成不明显的暗色纵纹。尾和两翅暗褐色具黄绿色羽缘。虹膜褐色,嘴黑色,脚亦为黑色。幼鸟头灰褐色,背橄榄色,胸部浅灰褐色,腹部及尾下复羽灰白。

白头鹎别名白头翁,吃大量的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值得保护

白头鹎喜欢将巢筑在相思树或榕树上,在都市中常见以枯草或芒草穗筑碗形巢于阳台花木、树丛盆栽之中, 每年春天三月到五月是白头翁的繁殖期,这段期间,如果见到一只白头翁单独站在突出的枝头或是树顶上高声鸣叫,过不了多久,另一只白头翁飞过来,两只鸟一唱一和,那多半就是它们在互唱情歌了。繁殖期每一对白头翁会建立它们的领域,其范围面积小,巢通常筑在离地面不高的杂木林或树丛上,雌、雄鸟共同育雏,通常一季繁殖1到2次,一窝产3到4枚蛋,繁殖季节几乎全以昆虫为食。幼鸟需要经过大约两个星期的孵化才能破壳而出,再经过大约两个星期的喂食,就可以出巢。

白头鹎别名白头翁,吃大量的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值得保护

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主要有金龟甲、步行虫、金花甲、鼻甲、夜蛾、蝇、蚊、蚂蚁、长角萤、蝉等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半翅目等昆虫和幼虫,也吃蜘蛛、壁虱等无脊椎动物。植物生食物主要有野山楂、野蔷薇、葡萄、乌桕、甘蓝、蓝靛、酸枣、樟、梓等植物果实与种子。

常呈3-5只至10多只的小群活动,冬季有时亦集成20-30多只的大群。多在灌木和小树上活动,性活泼,不甚怕人,常在树枝间跳跃,或飞翔于相邻树木间,一般不做长距离飞行。善鸣叫,鸣声婉转多变。

白头鹎别名白头翁,吃大量的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值得保护白头鹎别名白头翁,吃大量的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值得保护

繁殖期4-8月。营巢于灌木或阔叶树上、竹林和针叶树上。巢距地高1.5-7m,呈深杯状或碗状,由枯草茎、草叶、树叶、花序、竹叶等材料构成。每窝产卵3-5枚,通常4枚。卵粉红色、被有紫色斑点,也见有呈白色而布以赭色、深灰色斑点或白色而布以赭紫色斑点的。

白头鹎别名白头翁,吃大量的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值得保护白头鹎别名白头翁,吃大量的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值得保护

鹎科鸟类多食虫、兼食果实,较难达到人工繁殖。一般饲养白头鹎是为听其悦耳鸣声,故多选择雄鸟。白头鹎雌雄羽色相似,较难区分,有经验的人可根据雄鸟胸部灰色较深,雌鸟浅淡,雄鸟枕部白色清晰,雌鸟稍发污等特征鉴别出来。幼鸟头灰褐、背橄揽褐色、腹部及尾下复羽灰白,容易跟成鸟区分。因野外捕捉的成鸟胆小,不易驯熟,故通常掏长羽芽的雏鸟或将离巢的幼鸟饲养。

白头鹎别名白头翁,吃大量的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值得保护

长居于山区,阔叶林,公园,树林中,以果树的浆果和种子为主食,并时常飞入果园偷吃果实,偶尔啄食昆虫。春末夏初开始营巢繁殖,白头鹎在进入繁殖期后会聚集在树林上喧叫,常常引起人们的注意。这种群聚的现象,到夏末秋季冬季时就消失了。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性活泼、不甚畏人。

白头鹎别名白头翁,吃大量的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值得保护

白头鹎吃大量的农林业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值得保护。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32968.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3月11日 上午11:44
下一篇 2023年3月11日 上午11:5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