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磨灭了你的天分是什么歌(不曾磨灭的天分)

北宋年间,有一个“天才儿童”名叫方仲永。这孩子生于一个世代耕田的农民家庭,却无师自通。五岁时,还没上过学堂,没碰过笔墨的他突然向家人索要文房四宝,父亲虽然觉得惊诧,依然到邻居家借了一套给他。没想到,他竟然提起笔来,一挥而就,写出一首诗。从此,这个“指物成诗”的神童闻名乡里,甚至还有人为了得到他的诗作而奉上钱物。方父将儿子视为“摇钱树”,却不让他学习。到了十二三岁时,方仲永的诗作已经大不如前,待到他成年,则“泯然众人矣”。

方仲永这样“天折”的神童并非个例。在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一位叫琼·弗里曼的客座教授,从1974年开始跟踪调查210名数学、美术和音乐等领域展现出过人天赋的儿童,结果仅有3%的人最终在自己的领域内成为佼佼者。根据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弗里曼说:“六七岁时,这些孩子具有做大事的潜质,但是不少人的天赋和才能没有得到继续发展。只有6名孩子取得通常意义上的成功。”

安德鲁·哈利伯顿是弗里曼教授跟踪调查的对象之一,他8岁时就能够掌握中学阶段的数学,是别人心目中的“神童”,但大学没毕业他就退学到一家快餐店打工。在210名受调查的孩子中,拉文的成绩最好,她11岁进入曼彻斯特切塔姆音乐学校,17岁进入伦敦大学。但大学期间,她没有通过数学和天文学两门学科,最终未获得学位。在做了20年数学老师后,拉文辞职回家。她在书里写道:“我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

与这些“神童”、“天才”相似的是每年备受瞩目的“高考状元”根据中国校友会网2013年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1000余名高考状元中,没有一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是什么让这些天资聪颖的孩子人生之路高开低走,与自己最初的梦想、家人和社会的期望背道而驰?难道天分会随着时间而悄然流逝?压力过大、被给予过高的期望、面对太多的选择和诱惑、没有更好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尽管无法确切地了解每一个“天才陨落”背后的真正原因,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他们都弱化了成长和进步的能力,正如古语所云:“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另外的两个故事,或许能够从另一个方面来解读天分与成功之间的关系。

三国时期,吴国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孙权曾对他说:“你现在掌管军中事务,不能不多学习。”起初,吕蒙总是以事务繁多加以推辞。孙权说:“难道你的事务比我更多吗?我自己就常常读书,受益良多。”于是吕蒙开始学习,日积月累,他读的书甚至超过了很多读书人。等到鲁肃来到吕蒙的驻地,与吕蒙议事时,吕蒙详尽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利害。鲁肃原本有些轻视武夫出生的吕蒙,但听完他的一席话之后,不由惊叹:“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你不再是原来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之后就应重新另眼看待他的才能,大哥知道这件事太迟了啊!”这就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典故。

NBA著名球星科比·布莱恩特自1999年以来,每个赛季都入选NBA最佳阵容,曾取得单场81分的惊人成绩,获得过多项NBA纪录。当被记者问到为何如此成功时,科比是这样回答的:“你知道洛杉矶凌晨四点的样子吗?我知道。”据悉,科比每周训练6天,每天训练6小时,其中包括中距离投篮和三分球6000次、投中3000个跳投、跳箱6000次、100米冲刺训练6000次等。

发明家爱迪生的话可以精准地做一个总结:“我没有一项发明是碰巧得来的。当看到了一个值得人们投入精力、物力的社会需求有待满足,我就一次又一次地做实验,直到它化为现实。这最终归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可见,不论起点如何,后天的努力和精进,才是成功的核心要素。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39911.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3月20日 下午2:54
下一篇 2023年3月20日 下午2:5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