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的中国龙

龙亢镇:千年古镇的地名由来

龙亢镇位于怀远县的西北部,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7年。这样一座千年古镇,它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传说建在“龙”身上的千年古镇:很多人会念错它的名字

龙亢从地形上看,形似一条完整的龙,头南尾北,横亘涡河,龙头在涡河南岸的土丘上,尾在涡北靠近淝河的一个黄土坡上,龙的脖子就在涡河的北岸,因脖子咽喉处为“亢” ,按照怀远县的方言读gāng,所以这个地方才得名龙亢。

传说建在“龙”身上的千年古镇:很多人会念错它的名字

在当地人心中,在龙的咽喉部位建城,龙踞虎盘,吉祥如意,所以两千多年来龙亢的称呼一直延续至今,没有更改。

传说建在“龙”身上的千年古镇:很多人会念错它的名字

龙亢古镇历史悠久,汉武帝建元四年,在这里设置龙亢县。到了明朝,崇祯十四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将旧龙亢县城焚烧殆尽,最后才迁至涡河前。

清朝以后,县城和集市逐渐南移,形成了新的龙亢集镇。

传说建在“龙”身上的千年古镇:很多人会念错它的名字

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蚌埠市博物馆顾问郭学东说,从西汉到明清近两千年里,龙亢都是郡县城池,是涡淮流域之间重要的行政、军事、交通、文化、商贸重镇。

龙亢镇:桓傅故里 人才辈出

龙亢历史上名人辈出,其中以桓荣为首的桓氏家族,祖孙三代教授了五位皇帝,显赫一时,龙亢作为桓氏家族发祥地,也被称为桓傅故里。

传说建在“龙”身上的千年古镇:很多人会念错它的名字

东汉初年到东晋末年的400年时间里,桓氏家族可以说是人才辈出,桓氏家族的兴旺要从东汉时期的桓荣说起,他少年家贫,赴长安求学,半工半读,十五年没有回过家乡,终成经学大师。刘秀光复汉室后,请桓荣进宫教授太子刘庄,不但恒荣教导太子刘庄,他的儿子、孙子,桓郁、桓焉、三个人分别教导了五代皇帝。

传说建在“龙”身上的千年古镇:很多人会念错它的名字

到了东晋,桓荣的十世孙桓温,先后任征西大将军、宰相等职,战功显赫,权倾朝野,掌握东晋朝廷实权数十年,他的儿子桓玄是桓荣的第十一世孙,后来推翻了司马,篡位做了皇帝。

传说建在“龙”身上的千年古镇:很多人会念错它的名字

公元402年,桓玄与晋室对抗,举兵攻下建康,代晋自立,国号大楚。但是,桓玄只做了80天皇帝,就被刘裕推翻,后被灭族,所以,龙亢现在已经没有姓桓的一族了。

但是,恒氏的影响在龙亢依旧很深远,怀远县龙亢镇淮上办事处纪念馆创建人邵建明向我们表示,怀远的口头语,“我家的”其实就是龙亢的口头语“桓家的”,当时桓氏的封地太大,老百姓放羊一吃庄稼问是谁的,都说是桓家的、桓家的,所以怀远的口头语,“我家的、我家的”就是龙亢的口头语。

龙亢镇:挖掘历史积淀 打造特色小镇

龙亢不仅是桓傅故里,还是红色胜地。抗战期间,彭雪枫将军率领部队三次进军淮上,并在此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淮上行署。如今的龙亢镇,将深入挖掘历史积淀,积极打造特色小镇。

传说建在“龙”身上的千年古镇:很多人会念错它的名字

民国时期,龙亢是盐粮集散地,是淮盐销往皖西北的盐关,是从蚌埠向淮河中上游对接的一个重要物资集散地。

传说建在“龙”身上的千年古镇:很多人会念错它的名字

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蚌埠市博物馆顾问郭学东说,抗日战争时期蚌埠的许多爱国商人,以“跑单帮”的形式通过日军的封锁,把许多军用物资,从蚌埠的华盛街运向龙亢再向上到界首,运送给新四军抗日根据地,龙亢同时也是新四军筹饷的重要地方。

传说建在“龙”身上的千年古镇:很多人会念错它的名字

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龙亢镇全力谋划和推进“印象龙亢”文化园项目,深入挖掘龙亢历史文化,围绕着新四军四师三进淮上建立淮上行署根据地(旧址)、桓傅帝师文化、农耕文化展示等,建设集休闲观光、历史文化教育、拓展研学培训为一体的爱国主义研学基地。

传说建在“龙”身上的千年古镇:很多人会念错它的名字

龙亢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统战委员韦庆说,爱国主义研学基地目前初步方案已经设计完成,预计今年年底前可以开工,园区建成后将可以容纳1000名学生在此进行综合素质拓展训练,以及500名党员干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

传说建在“龙”身上的千年古镇:很多人会念错它的名字

龙亢镇计划以教、学、研、游、住一体化的红色文化产业园为依托,全面带动龙亢镇及周边旅游服务以及商业发展,进一步打造产学研一体的更宜居、更适合我们本镇特色发展特色小镇。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49579.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3月31日 下午3:11
下一篇 2023年3月31日 下午3:1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