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偏旁部首解释,常用汉字偏旁部首表

61.羽(御yǔ)的甲骨文字形,象羽毛形,即鸟的长翎形。隶变楷化后,羽是用笔画描述鸟的两个翅膀,习是鸟的单翼,是由横折竖钩“���”和横八“冫”组成;“���”是合体笔画,是由折“乛”、竖钩“亅”组成;“乛”表示圆或弧,这里指鸟的弧形翅膀;“亅”表示鸟翅膀左右相对向内弯曲;“冫”表示鸟翅膀可以上下开合。羽为可以上下开合的鸟的两支翅膀。借“御”声表示羽毛可以御寒。“羽”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羽”的字多与羽毛有关,如翁、扇、翎、翔、翡翠、翟等。

第三章:汉字的偏旁部首通解:横区(61-65)

羽的本义为鸟的两翅上的长毛,如羽葆鼓吹(仪仗乐队)、羽佩(以翠羽为饰的佩带)。引申为1.鸟类,如羽族(泛指鸟类)、羽物(鸟类);2.鸟虫的翅膀,如羽肢(肢膀)、羽翎(鸟翼);3.喻相辅翼,如羽翼(辅佐、维护、辅佐的人);4.古代箭杆上的羽毛,亦指箭,如羽箭(箭,因尾部缀鸟羽,故称)、羽镞(指箭);5.古代用雉羽制成的舞具,文舞者所持,如羽舞(古代一种文舞,舞者执羽);6.指旌旗,如羽旆(以羽毛为饰的旗帜)、羽旗(翠羽装饰的旌旗);7.指扇,如羽翣(帝王仪卫中的掌扇);8.指书信,如羽檄文书(插有羽毛的紧急军事文书)、羽翰(指书信或文章)、羽书(指书信);9.党羽,朋友,如羽党(同党、同伙);10.山名,如羽山(山名,舜杀鲧之处);11.[量词] 用于鸽子,如:一羽信鸽。

62.麦(埋或买mài)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看和来的古文有相似之处。认为麦是外来引种的作物品种,隶变楷化后,在来(來)的下面加了一个“夕”字,“夕”是外的省形,“麥”会意为外来作物品种。现用的“麦”字是从麦的生长特征上重新定义了“麦”字。麦是由生的省形“”和冬的省形“夂”组成,来说明麦是可以在冬天生长的作物。麦借“买”声说明麦是由外地买来的作物品种;或借“埋”声来说明麦种埋于土中生根发芽成长。“麦”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如麸、麺、麹等。

第三章:汉字的偏旁部首通解:横区(61-65)

麦的本义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子实主要作粮食或作精饲料、酿酒、制饴糖。秆可作编织或造纸原料,如麦棱头(麦田的田畦)、麦秀(麦子开花,多用麦秀表怀古情意)、麦雨(收麦时节所下的雨)、麦花(麦子的花)、麦酒(用大麦酿造的酒)、麦气(麦成熟时散发出来的香气)、麦候(指农历四月麦熟的时节)、麦饭豆羹(指农家的粗菜便饭)、麦穗两岐(一麦长出双穗,为丰年的征兆);姓。

63.走(拟声zǒu)的金文字形看上是“大”字,也可理解是“夭”的省形,是小孩象伸开两臂保持平衡,开始学走路的样子;下部是“止”,象人脚;合起来表示小孩子迈步学走路的动作。隶变楷化后,用笔画诠释了走的意义。走是由“十”、横“一”、竖“丨”、短横“-”、撇“丿”和捺“”组成的字。“十”表示走路要有一定方向;“一”表示学走路身体要平衡;“丨”表示走路身体上部要直立(躬身为跑);“-”表示走路是向前迈步(向前为走,向后为退);“丿”表示一足向下向后用力;“”表示另一足向前向上迈出。读音模拟走路时足与地面的撞击声。走是汉字的部首之一,如赴、赵、赳、赶、起、越、趁、超等。

第三章:汉字的偏旁部首通解:横区(61-65)

走的本义是小孩子开始迈步学走路的动作。引申为1.跑,如走马观花、走堂的(跑堂的);2.逃跑,如走避(逃去,避开)、走匿(逃走躲避);3.往,奔向某地,如走起(起身,起床)、走奔(快步前往);4.泄漏,如走泄(泄露)、走火入魔(因过分沉溺于某种事情,而方法又不正确,以致身心受到伤害);5.丧失、失去,如走失;6.步行,如走班(行走的序列);7.遵循、沿着,如走群众路线、走水路;8.[亲友间] 拜访,访问,如走娘家、走亲戚;9.旅游,如走遍全国;10.改变,如走味(失却原味)、走相(走样)。

64.赤(拟声 chì 的甲骨文像是人在火上,脸易被烤得红红的;还有人的皮肤烧伤或高温蒸汽烫伤都可变红;从到篆书和隶书的衍化看,甲骨文中火的上面是人,也可是大。受易学思想影响有“天大、地大、人亦大”之说,土指地,由大到土衍化合理。隶变楷化后,赤是由土和火的变形“”组成的字。土表示土地或泥土;“”指示有火光的“火”或温度高空气“灬”,都可以把泥土烧红,“”强调温度高,有光无光均可,就像我们烧制红砖样,把泥土焙烧成红砖或红色陶器,不一定有火光;这样就可以把火烤(有光)、加热(无光)和不明确有光无光的加温(赤)加以区分。赤的读音应是模拟火烧含水泥土放出的水汽声。

第三章:汉字的偏旁部首通解:横区(61-65)

赤的本义指火烧泥土或高温加热泥土使其变红色的过程。引申为1.红色,如赤日(红日、烈日)、赤石(红色的石头)、赤泥(呈红色的泥土);2.忠诚、真纯,如赤心(忠心);3.裸露,如赤裸裸(毫无掩饰)、赤条精光(全身赤裸);4.空、尽、一无所有,如赤白白(一无所有);5.古以赤为南方之色,后因以赤指南方,如赤方(指南方)、赤位(指南方)、赤天(南方的天);6.“赤子”的简称,指婴儿,如赤襁(指婴孩);7.指鲜血,如赤臭(血污腐臭之气);8.除掉,诛灭,如赤族(诛灭全族)、赤诛(诛杀)。

65.豆(斗dòu)的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脚盘,或有盖。古代为盛食物的器皿。最早是木制的称“木豆”,陶器发明后称“陶豆”。隶变楷化后,笔画诠释了其构造。上下两横“二”,上横表示器皿“豆”的上盖,下横表示器皿“豆”的底座;“口”表示“豆”为圆形;倒八“丷”表示有盖可以开合。豆借“斗”声表示其可做量器。后加归类符号“艹”繁化为“荳”表示豆类植物。后又将二者合并为“豆”,原因是豆的笔画也可诠释豆类植物的特征。上下两横“二”表示豆的两荚;“口”表示圆形的豆子;倒八“丷”表示豆荚可打开。豆是汉字部首之一,从“豆”的字或与食器有关,或与豆类有关,如剅、豇、豉、壹、短、登、豌等。

第三章:汉字的偏旁部首通解:横区(61-65)

豆的本义为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或豆类植物。引申为1.形似高足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后世也作礼器,如豆俎(指古代祭祀用的礼器)、豆笾(古代宴会和祭祀时盛放食物的器皿,木制的叫豆,竹制的叫笾);2.古代容器 ,亦为容量单位,四升为一豆,如豆登(古代盛器,亦用作祭器,登似豆而较浅);3.“豆”假借为“菽”,豆类植物的总称,如扁豆、黑豆、豆腐饭(旧称家常便饭)、豆苗(豆的幼苗)、豆剖瓜分(比喻疆土分裂)、豆秧(豆的幼苗)、豆藤(豆类植物中蔓生种的茎杆);4.古代重量单位 。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5.样子像豆的东西,如豆姑娘(小姑娘)、豆火(指火小如豆)、土豆、豆肉(指一豆所盛之肉);6.姓。

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第三章:汉字的偏旁部首通解:横区(61-65)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49730.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3月31日 下午4:39
下一篇 2023年3月31日 下午4:4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