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多角度个性化理解课文的思想情感

二、朗读:在把握感情基调的基础上,继续训练语音技能

三、本文语言特点:对称句、回环句

教学内容

一、多角度理解课文情感(内容)

教学重点应该在文章深层意蕴而非表层信息,减少肤浅琐碎的分析。

(一)以熟读课文为基础

(二)学生畅谈自己在哪些地方感受最深,读出了什么意思

1. “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文学阅读“形象大于思想”的规律,作品具有相对独立的生命,允许读者多角度解读。要让学生理解对文学作品多元开放理解的理念和原因。

2. 可能解读出的主题:亲情-关爱、谦让-和谐、孝道-伦理、中年-责任、生命-感慨、选择-担当······等等。学生能从文本中找出支持和反驳的依据,言之成理即可。

(三)尝试给课文拟题

角度:文章所叙述的事件与细节、主旨、感情色彩

(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反思自我(自己的家庭生活),与课文中一家人的关系比较:是否有祖孙三代同堂,是否曾经一起散步,家庭事务中出现分歧怎么解决。进行真切、鲜活的情感教育。

 

二、朗读(形式)

(一)内部心理技能:把握感情基调

什么是感情基调:文章表达的情感特质或叙述语调,没有固定的答案。应该让学生多积累表达感情基调的词语。

1. 先让学生试读,揣摩语气节奏:强化初读,先把课文通读几遍,要求人人把文章读顺,学生需要激励和耐心,“读不好是正常的,读得好是超常”,让学生读出自信。

2. 同学点评,教师示范(要在学生读完之后范读,备课先备读)

3. 与《秋天的怀念》比较,概括总结两篇课文不同的感情基调

《秋》:沉痛、感伤、悲慨、压抑,结尾处又有一种达观释然的宁静。

《散》:清新、明朗、愉悦、亲切、舒缓、从容。有含蓄未言的深意。

(二)把握人物语言,进而作者思想情感(言为心声)

1. 结合上下文和全文,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情感

2. 模仿人物语气语调:

1) 注意提示语和对话中的标点符号:启发学生给人物对话加提示语,通过加提示语进一步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

2) 读出“话外音”

3) 读出人物的身份、年龄与性格

3. 结合生活体验,展开联想,生动、贴切地再现情境中的人物对话

 

三、本文写法特点(形式)

(一)运用小说笔法

1. 散文:专注于自我内心倾诉的文体,直接抒发情感,“向内转”。因此在阅读欣赏本文时,要注意品味散文的诗意与情致(写景句),而非仅仅关注写了什么事情、什么人。

2. 小说:以叙事为载体,通过故事来传递思想情感。截选、嫁接与改造真实生活,制造波澜和曲折,富有镜头感。

(二)语言特点

1. 朴素亲切:少形容词和细致描摹,多用短句,仿佛拉家常

2. 含义丰富:“母亲又熬过来一个严冬”,“其中,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3. 对称句和回环句年在课文中找出例句

含义:对称句把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对举;回环句,即顶真(针)句。

效果:从语义表达来看,增加思想内涵的张力,引人注意,耐人寻味。从语音美感来看,句式整齐,富有对称之美,两句相互映衬,很有情趣。

4. 大词小用:幽默感与生活情趣

5. 小题大做(以小见大)

 

四、重点题型

(一)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标题的妙处】

1. 直接点明文本叙述的主要事件

2. 传达出舒缓从容、娓娓道来的感情基调

3. 具像化的题目,没有说破文章的主旨,留给读者更多想象、回味、思考的空间

(二)品味全文最后一句话,结合全文,说说对课文深层意蕴对理解。【关键词与关键句的含义,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对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 表层含义:背着老母亲与小儿子走小路,要走得小心稳当。

2. 深层含义:这个形象具有象征意义,暗示着主旨:中年人承受着扶老携幼的责任与使命。“慢慢地”“稳稳地”可以看出中年人照顾一家老小、肩负家庭责任时得小心、稳重。“整个世界”的感受表现了人到中年的心情:亲人的平安、健康、快乐就是最大的心愿。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7043.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1月5日 下午2:37
下一篇 2023年1月5日 下午3:0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