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如何捐官(清末捐官)

解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闫红

捐官,也就是纳捐买官。这项制度始于秦,是专制国家施行的一种用捐款换取官职的手段,也是明清官吏的来源之一。清代的“捐官”名目繁多,大体分以下几种:

清代如何捐官(清末捐官)图1(恶搞漫画)

一是“捐实官”。这种花的钱最多,但也不是捐了官就能当差,而是有机会时补缺,没有缺的时候就等着吧。不管捐的是京官还是外官,程序都是这样。这时候,捐官只是有了个虚衔,没有实权,要想补缺,得去吏部报到,称为“投供”,然后抽签分发到某一省候补,当然也需要更多的银子去活动关系。

清代如何捐官(清末捐官)图2

(吏部执照)

二是“捐出身”。大概有两种:一是“记名”,主管官吏记下你的个人信息,恭喜你,这代表你有做什么什么官的资格。如果你们家很有钱,你也不想费力去做什么官,那就不用再花钱了,你已经可以穿着官服出去显摆显摆了。(纨绔子弟既视感!)第二种是捐“虚衔”、“顶戴”。这是一种类似荣誉职称的东西,你可以享受一些特殊身份才有的配置,比如穿戴这种官品的官服呀,使用官用的车辆马匹呀等等。

三是“官再捐官”。顾名思义,就是捐官的人本来就是官来着,比如后补的官花一笔钱可以补缺,被革职的官花一笔钱可以复职。

四是“捐考试资格”。就是花一笔钱买一个“监生”,取得考举人的资格。“监生”,就是网子监中读书的学生。这种“监生”是拿钱买的,所以经常被社会上的人看不起。

清代如何捐官(清末捐官)图3

(清代捐官证据)

捐官的人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商人,做生意发了财,但社会地位低,被人看不起。这时候捐个官就可以抬高身价,与地方官称兄道弟、平起平坐,出去办事面上也倍儿有光。另一种,虽是官宦子弟,但科举考试老是考不上,家里也一般般,不是什么大贵族,总得有个谋生之道,那就捐个官吧。

清代捐官之风大盛,而冗员大多数得不到实职。花钱补上实缺的呢,大多没什么才干,平庸至极。更有甚者,“千里为官只为财,”为了贿赂上司,也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己之欲,他们只会变本加厉,搜刮民脂民膏。

参考书目:

1.王俊编著,《中国古代官制》

2.朱小平著,《清朝被遗忘的那些事》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季我努学社头条号(搜索季我努学社)及季我努学社微信公号(名称季我努学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学社系国内著名的历史学民间学术社团,已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万字,代表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一辑5卷,第二辑已出1卷)。其创办的季我努沙龙系国内最著名的公共历史讲座。

首先,声明编者愚见。

捐官,首先是自有历史可循,应该是起源于秦朝,各国、诸侯刚被统一,又不能过于课税,为了养育兵将、官员,又要笼络民士,因此捐官就是敛钱养育朝廷的开始。清朝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国力空虚,更需大笔钱财。并且,有钱人相当于有实力的人,可以拉帮结派,丰满羽翼。尽管宫内收到的少之又少,但是升官之路,你就准备好空口袋吧。

首先,你得有资格。捐钱你得有个身份:白丁和贡生以及教授甚至在职官员。以白丁为例,购买资格,需要一个证书,涵盖:体貌特征,家庭情况,当地的院府证明,后者要花钱,花的钱越多,推荐的水平越高,基本都是2千两到3千两。这里分两类;一类是文官,一类是武官;当然有上限,前者最高道台,后者最高总兵。

领完证,你就干等着?八辈轮不上你。你得去京城结印,绑定关系,再次认证,想提前安排,你就要狠着打点,5千两起步,想早点就加码找对人。完事,到地方上任,要考察滴!考察凭优异、卓异!这些除了硬性指标的钱赋税交齐还要交高,然后考评官动笔好评,500量起步,一般连续三年好评,可以调任到好一点的地区官任,或者花钱,我们在向上爬一耙,这又要打点各路神仙,花费5千吧。坐到知府对于汉人就差不多了,基本要2万左右,然后你就要回本喽,不讲了。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71571.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4月24日 下午12:22
下一篇 2023年4月24日 下午12:2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