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历史上的萧何(历史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

萧何是秦末起事诸侯和诸侯臣子中,独具慧眼的传承者,也是中华的功臣。

楚汉之争,项羽所率领的楚军一次次胜利,但楚军的军事优势却一点点地被削弱。

到最后,曾在巨鹿和彭城上演惊天逆袭的项羽,竟沦落到兵少食尽垓下自刎的地步。

短短的五年,攻守之势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变化,原因何在?

我以为,有一个几乎不曾出现在楚汉之争前线的人,甚是关键,这个人便是萧何。

楚汉之争中,刘邦在第一战场和项羽面对面,韩信在第二战场与不愿归顺的诸侯作战,而萧何则留守关中侍太子。

关中和巴蜀,是刘邦的基本盘,自还定三秦以后,基本盘一直稳固,并且为前线源源不断地提供了粮草和兵源,是以刘邦虽有败仗也有减员,但总能原地满血复活。

可以说,萧何治下的汉政府,具有远超其他诸侯政府的运转能力。得益于高效的、持久的运转能力,无论是在楚汉之争还是在平定异姓王叛乱的过程中,汉军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萧何的成果,当然和萧何的能力分不开,更和萧何曾经的一个举动分不开。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历史上的萧何(历史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图1

秦二世三年,只当了四十六天的秦王子婴,脖子上系了白丝带,坐着白马拉的白车,捧着秦始皇帝特制的传国玉玺,在轵道旁,向时号沛公的刘邦投降。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历史上的萧何(历史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图2

沛公刘邦顺利进入秦的首都咸阳。

刘邦等人进入咸阳后,一把手的刘邦闯入皇宫,意欲长留宫中;诸将涌入秦的府库,争抢金银珠宝,意欲分而享之;张良和樊哙等少数清醒者力劝刘邦提高警惕,准备战斗。

正在大家乱作一团时,二把手萧何直入府库,搬走秦丞相和御史管理的律令图书,妥善收藏。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等人的建议,重逢府库,萧何也没把自己收藏的律令图书交出来。

鸿门宴后,诸侯西入咸阳,项羽和众诸侯都打起了货宝和女人的主意,却没人想到,秦的律令图书已入萧何之手,更没有人像萧何一样,寻找秦的律令图书。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历史上的萧何(历史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图3

后来,萧何所收藏的律令图书,在楚汉之争和汉政府的运作上,帮了大忙: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我们常说的「汉承秦制」和「萧规曹随」都指向了一个基本事实:萧何依据自己收藏的律令图书,为汉拷贝了秦的制度,也为汉拷贝了秦政府的运转能力。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历史上的萧何(历史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图4

为什么在秦末各诸侯和诸侯的臣子中,独独萧何一人有如此独到的眼光,能够做出如此正确的选择呢?

我以为,主要原因有两点。

  • 独特的工作经历。

秦末起事的诸侯和谋臣中,萧何的人生经历是少有的,他曾在秦政府中担任要值且工作成绩突出。

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椽。

早在沛县时,萧何就在县政府工作,是县里的二把手,文书、法令方面,无人能及。

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常辨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

在萧何担任沛县主吏椽期间,曾跟着来到泗水郡的督察工作的御史办事,办事过程中,萧何的表现非常优异,远朝泗水郡其他官吏。

从咸阳远道而来的御史非常欣赏萧何,跟萧何商量,要举荐萧何到咸阳去工作。

仅凭这两条记载,我们便可断定,萧何是难得的干吏,个人能力、工作方法都非常地出色。用现在的流行词汇来说,萧何就是秦末的「政治新星」啊。

在刘邦自号沛公后,萧何也成功进入领导集体,被任命为「丞」,事实上的二把手。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

作为汉军中的二把手,除了辅助刘邦处理一些军机要务,更要保证汉军可以高效运转,在秦政府中锻炼的出色的组织动员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同时也使萧何对秦政府强大的、高效的组织能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萧何认为,秦政府之所以有着如此强大的、高效的组织动员能力,一定跟秦政府完备的律令有关,一定跟秦政府对天下的了解有关。

因此,在汉军进入咸阳后,萧何第一时间扑向秦丞相、御史的所掌管的律令、地图、档案等各种宝贵的资料。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历史上的萧何(历史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图5

  • 强烈的责任感。

在楚汉之争中,萧何的表现明显异于常人。

刘邦即皇帝位后,诸臣争功,刘邦怼诸臣时,说了这样一句话:

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很明显,为了汉社稷,萧何不但押上了自己,还押上了整个家族,为了汉能赢,萧何可以说是不顾一切了。

为了君臣能够一心兴汉,萧何曾主动派子侄到前线为人质,更在晚年自污己身。

客有说相国曰:“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于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

萧何对汉社稷的高度责任感,在韩信身上得到了更完美的体现。

当年,萧何月下追韩信,而后又向刘邦举荐了韩信,举荐韩信时,萧何说得很明白: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如果想偏居一隅,汉没必要重用韩信;如要确保在争天下的战争中胜利,则必须启用韩信这样的人才。

至于大家通常所理解的成就韩信,只是捎带脚。

多年以后,吕后接到举报,韩信要跟陈豨里应外合,谋反关中。为了能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萧何配合吕后诱捕了韩信:

国相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这就是咱们经常说的「成也萧何败萧何」,由始至终,萧何考虑的,都是汉社稷,而非韩信。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萧何随军进入咸阳时,已经为汉社稷的谋划开来,加上自己独特的工作经历,萧何深深地意识到,秦府库中的律令图书,方是无价之宝,所以:

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历史上的萧何(历史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图6

如果没有萧何,哪来的汉承秦制,哪来的萧规曹随?

如果没有汉承秦制,刘邦未必能在短短的五年里,取得楚汉之争的最后胜利,更未必能在楚汉之争后对其他诸侯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如果楚汉之争没有这么快地结束,如果刘邦没有对其他诸侯压倒性的优势,恐怕会有是三倍五倍的中国人在秦末死于连绵不断的战争。

萧何,着实是那个时代难得一见的传承者,他既继承了秦制优秀的一面,又没用严刑峻法奴役天下百姓。

参考资料:《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萧相国世家》、《史记·淮阴侯列传》。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一句成语,这个成语出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是民间对西汉建国功臣韩信一生的经典概括。

“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月下把韩信追回来的正是萧何;“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吕后跟萧何商议的计谋,将韩信骗入宫中杀害。

现指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历史上的萧何(历史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图7
萧何(公元前257年—前193年),沛丰(今江苏丰县)人,年轻时任沛县(今江苏沛县)主吏掾,也就是县县委书记秘书兼组织部部长,比刘邦小一岁,是刘邦的同乡和铁哥们。当年刘邦能赴吕公宴会迎娶吕雉,实际上刘邦本不具有赴宴资格,多亏萧何把刘邦放进去的。

刘邦起义后,成为刘邦的谋士,为大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被称为“萧丞相”。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历史上的萧何(历史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图8
在楚与汉之间进行着大大小小的战争时,萧何就留守在关中之中,都是作为后勤部长,从关中这个坚固的后方不断地想向前面打仗的军队士兵运送一切可以支持作战的补给,也就是士兵、粮食等等。这对刘邦最后战胜项羽,取得最终的胜利起了巨大的作用。

萧何在汉高帝十一年的时候又帮助辅佐了高祖灭掉了韩信和英布等因为异姓所分封的诸侯王。而且在高祖死了之后,萧何又继续辅佐下一任皇帝汉惠帝。在惠帝二年的时候,萧何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最后被追加为谥号“文终侯”。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历史上的萧何(历史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图9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71864.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4月24日 下午3:38
下一篇 2023年4月24日 下午3:4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