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退避三舍的由来是什么(退避三舍出自哪个时期的成语典故)

退避三舍

春秋时,晋献公偏爱宠妃骊姬。骊姬想把她自己所生的儿子奚齐立为太子,以便将来继任为国君,于是设下阴谋,陷害太子申生和公子重耳、夷吾。献公听信骊姬的谗言,先逼死了申生,又要逮捕重耳和夷吾,两人就先后逃奔出国。

重耳在国外流亡了十九年之后,才回到晋国,取得了政权,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在《左传》中,关于晋文公的事是很多的。

重耳出奔国外时,跟随他的,有他舅舅狐偃,还有赵衰、颠颉等人。他们先到晋国北方的狄国。在狄国,重耳娶了季隗,生了两个孩子伯鯈和叔刘;赵衰娶了叔隗,生了赵盾。他们在那里住了十二年。这时晋献公死了,奚齐也被臣子杀了。逃在梁国的夷吾,回国继位为国君,即晋惠公。晋惠公恐怕重耳回来夺他的君位,便派人去狄国进行谋刺,重耳便又逃往齐国。临行,他向季隗告别,说道:“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等我二十五年,那时我如果还不回来,你就改嫁吧。)”季隗答道:“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我已二十五岁,再过二十五年,还嫁什么人,该进棺材了。请容许我始终等您。)”——“就木”,是说进棺材的意思,所以年老垂死,叫做“行将就木”。

重耳等经过卫国,到了齐国,又到曹国。曹共公对他们很不礼貌,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对丈夫说:“我看,重耳的随从,都是可以担任相国的人才,这位公子将来一定能回国,回国以后一定能在诸侯中称霸,那时,曾对他无礼的,必然要倒霉,我们曹国恐怕要首先遭殃,你何不趁早向他表自自己的态度呢?”僖负羁于是派人送了一餐精美的饭食去,在饭里暗藏了一块玉壁。重耳很感激,“受飧而返璧”,一一接受饭食,而退还玉壁。由于这个故事,后人把别人赠送的礼物,恭敬地退还,就叫“返壁”,“壁还”或“壁谢”,“敬壁”。

再说重耳,他们又经过宋国、郑国,而到了楚国。楚成王隆重地设宴招待,同时问道:“公子如能回到晋国,将怎样报答我呢?”重耳说:“玉帛珍宝,你们楚国有的是,还叫我用什么报答您呢?”成王说:“虽然如此,总也可以说说怎样报答吧?”重耳于是答道:“倘使托您的福,我回到了晋国,将来万一晋、楚之间发生战争,双方军队相遇于中原,我一定指挥我的部队,避君三舍,以报答您今天的盛情;那时,如果您还不肯谅解,那么,我只好拿起弓箭,以与君周旋。”——“避君三舍”,是说退让你九十里(三十里为一舍);至今还有人形容对人避让、不敢相争,叫做“退避三舍”,就是这个出处。“与君周旋”,也是一句成语,等于说:奉陪你较量较量。是一句表面有礼貌而实际不客气的话。

后来,重耳从楚国到了秦国,秦穆公为了想扶植一个亲秦的晋国国君,对重耳非常优待,把五个女儿都嫁给他,并且派军队护送他回国。那时晋国的国君是重耳的侄儿晋怀公。重耳在秦国的支持下,夺取了晋国的政权,并且派人把怀公刺死,自任为国君。

隔了三年,晋、楚两军发生战事于城濮,晋文公(重耳)果然遵守诺言,主动后撤了九十里。这在表面上是晋文公言而有信,报答了以前楚成王的恩德,但实际上却是“诱敌深入”、“后发制人”的一种战略手段。通过这一战略的运用,给楚军造成错觉,滋长骄傲轻敌的思想,同时,使晋军造成了有理有利的条件,从而奠定了在这一战役中取得大胜的基础。

“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原文:

“及楚,楚子享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弥,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译文:

晋公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盛情款待。酒席间,楚成王说:“如果公子回到了晋国,用什么来答我呀?”

重耳解答:“俊男美女,珍宝丝绸,您这里都有。珍禽异兽,象牙虎皮,您这里盛产。那些波及到晋国的东西,都是您这里用不完而多余的东西,我真不知道拿什么来报答您。”

楚成王说:“既使是这样,你也得用什么来报答我呀。”

重耳解答说:“如果托您的福,我回到了晋国。晋楚两国在中原发生了战争,我就首先率军退避三舍。如果这样,还得不到您的认可,那我就只好左手拿着鞭子和弓梢,右手扶着袋中的箭支,跟您周旋了。”

楚大将子玉要求杀了晋公子重耳。楚成王说:“晋公子志向远大而节俭,文雅而有礼貌。他的随从恭谨而宽厚,忠诚而能尽力。现任的晋候没有亲近之人,里里外外都怨恨他。我听说姬姓中的唐叔之后,是衰落最迟的,这个振兴的接任者,恐怕就是公子重耳吧。老天让他兴,谁能废了他?违背天意,必然会遭来大祸的报应。”于是,就把公子重耳送回了晋国。

退避三舍,一舍三十里,三舍九十里,后退避让九十里。

公元前623年,晋楚城濮大战。晋文公退避三舍90里,道义上实践了承诺,提升了人品;知恩图报,站到了礼仪的巅峰。而在实战中,晋对楚卑而骄之,怒而挠之,使楚军误判而产生了骄横,骄兵必败。

退避三舍是城濮大战中的关键谋略。而城濮大战,一战成就了晋文公的霸主人生。

成语退避三舍的由来是什么(退避三舍出自哪个时期的成语典故)图1成语退避三舍的由来是什么(退避三舍出自哪个时期的成语典故)图2成语退避三舍的由来是什么(退避三舍出自哪个时期的成语典故)图3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76403.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5月10日 上午11:06
下一篇 2023年5月10日 上午11:1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