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中自在飞花轻似梦二句,构思巧妙,笔法致密,前人著述及条友们多有赏析,这里不做赘述。

始终弄不清楚这两句的修辞手法到底算是移就还是通感,或者兼而有之。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这是我所能直接说出的通感的例子。和自在二句对比,一个是用乐曲的节奏来形容光影的斑驳,一个是用花和雨的轻细来形容梦与愁,感觉秦观和朱自清都是此中高手,用清丽的文字勾画出完美的境界。

而移就在辞海里的解释是——甲乙两项关键,就把原来属于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移属乙事物,叫移就。少游此句就巧妙的把梦与愁的轻细移诸于花雨,不着痕迹,尽显风流。

另外,我理解这两句还有倒装之意,轻浅的残梦有如自在飞花,无可捉摸;细细的愁绪好比无边丝雨,绵绵不绝。

总之,少游此句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既视感,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一个女子在春雨连绵中那种轻轻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图1

这句诗,乃至这首《浣溪沙》,写得是伤时思人的心绪,典型的婉约词、慢词,是词人以闺阁女子身份抒发的伤春忧怀,借景喻己。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图2

理解宋词,你用今人的观念就不好去体会。

虽然总体来说,宋朝重文抑武,但宋朝的文学风气格局,远没有唐初那么繁荣开放。由于宋朝整体的信仰都偏重于道教,加之天下承平,经济复苏,生活节奏放缓,导致宋朝文风偏于内敛恬淡,“文”和“道”相辅相成。而且,唐末宋初推行复古风潮,婉约派逐渐盛行,多习惯借景借物舆情,文风含蓄,隐喻曲折,寄情委婉,文辞绮丽。

被后世称为“一代词宗”的秦少游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一生,夹在王安石的新党和司马光的旧党中间,性格直接乖吝,被两党所不容,无数次被启用,又无数次遭贬谪。作为苏轼弟子,秦少游完全被两党打上了苏轼的标签,政治命运自然也就随着自己老师一样跌宕坎坷。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图3

这首词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明明是能感觉到词人对政治不如意,亲友离散的悲伤,但是我们通读全文,字里行间,却没有痛苦的呐喊,没有深情的倾诉,没有沉湎往事的不堪。只有对自然界“漠漠轻寒”的细微感受,对“晓阴无赖”的敏锐体察,对“淡烟流水”之画屏的无限感触。

词人没有直接说出春愁的味道,而是通过委婉含蓄的慢词长调把这种闲愁的感觉传达出来。让读者通过花梦、雨愁之间极细微柔软的糅合、渗透,去感受春愁的烦闷。词人不直接陈述春愁的特性,主人公也欲语还休,只有感觉在流动,一种朦胧微妙的感觉在匀染、扩散,不著一言,却饱含怨语,全词沉浸在浓厚的伤感氛围中。

全词颇有种犹把琵琶半遮面的朦胧梦,读之喜欢的,自然爱之深切,意觉韵味悠长;不喜欢的,就会嫌他黏糊,造作,甚至觉得娘气。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图4

读诗词文章一事,人心各有不同。按照自己喜欢的意思去理解就好。

这两句词出自宋代的秦观,首先我们看一下原词:

《浣溪沙》

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图5

全词的大意为:一阵阵寒气吹入小楼,清晨的天色竟像秋天一样阴沉,让人提不起兴致。回头望那画屏,上面画着淡淡的烟雾,潺潺流水看上去意境幽幽。

看着那柳絮飞舞的场景就好像梦里的景象一样,天空飘下的细雨就像我的忧愁。镶着珠宝的帘子随意挂在那小小银钩上。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图6

全词语句优美,给人一种诗意和画境美的感觉,而“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更是巧用比喻。将看到的飞花比作梦境,看到的细细丝雨化作忧愁,一般来说诗人都是将抽象的事物化作具体,而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将具体的事物化作抽象的事物,不禁让人眼前一亮。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图7

虽然全词没有大肆渲染“愁”这一意境,但是全篇读下来,却给人一种凄怨感伤的朦胧美,细腻的环境衬托更加凸显这一意境,细细体会方能品出其中意味。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78648.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5月25日 上午10:56
下一篇 2023年5月25日 上午11:0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