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寻隐者不遇》是贾岛晚年诗风从“寒瘦”、“怪癖”转向“平淡、求真”后的代表之作。诗人通过一问三答的句式,塑造了虚实相生,若隐若现的惆怅心境,映照出诗人对世外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图1

贾岛作为“苦吟”派诗人,后人对其的印象往往停留在“推敲”之中。其虽然与孟郊齐名,但因其诗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所以后世对其评价并不佳。

如欧阳修即曰:“孟郊、贾岛之徒,又得其悲愁郁堙之气。”,苏轼更是直接评价:“元轻白俗,郊寒岛瘦。”,苏轼这一论断,直接判定了郊、岛诗风,让后人对诗人往往加以诟病,非常有失公允与偏颇。

贾岛的“苦吟”诗作与其人生际遇密切相关,更是其抑郁不平畸变心理的寄托与渲泄。社会动荡、科举不第、境遇贫窘都促使诗人以穷苦之句、愤激之说,表达不幸坎坷,并对不公平的社会现实提出控诉。

贾岛晚年的诗风由“求苦”转向“求真”,诗的语句也趋于平淡,才被后人称道。

晚唐司空图在《诗品 清奇》中以“ 步履寻幽” 、“ 空碧悠悠” 、“ 神出古异,淡不可收 ” 指出了贾岛诗风格的美学特色。贾岛善写眼前景,善说易见事,善用白描手法。

《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图2

《寻隐者不遇》是贾岛晚年平淡诗风的呈现,也是唐诗中不可多得的白描佳作。

贾岛一生屡试不第,怀才不遇。失败的政治人生让其的生命色彩中多了些灰暗的成分,特别是其早年的佛家生活更是为其添了些因果,让其对世外生活非常向往,而本诗暗含了其出世的心态。

松下问童子(一问)

,在这里是本诗重要的背景。松所代表了高洁寡欲,清新耐寒,挺拔峭立,一个字亦让我们知晓了隐者的品性。松下问童子,及交代了背景,也隐含了交代了隐者的品行。

言师采药去(一答)

隐士去做什么去了呢? 是采药去了,可见这位隐者,却是一位济世活人、品性高洁的真隐者。“言师采药去”,此句从全诗从环境的渲染,到行动的白描,从抽象进入到具体,从实进入到虚。让眼中自然的会去想象一位世外高人,鹤发童颜、健步如飞、云里雾里。

只在此山中(二答)

一个“只”字,让诗人有了一线希望。只,说明近在眼前。这种从采药的失望,转折到希望,又从虚回到了实。

云深不知处(三答)

“云深”,一个“深”字,就把山的崇高点出来了。只有山高,方有云深,山高云深,方显世外高人。但一个“不”字,又让诗人彻底没有了希望,又从实走入了虚。

本诗这种围绕一个问题的反复解答,通过由虚而实( 不在此地——而在此山) ,由实而虚( 而在此山——云深不知处) ,虚虚实实,若隐若现,让诗人的情绪也一波三折,更在这虚实间让隐者的形象更具风范。

诗人通过这种情绪表现方式,它我们身临其境,也自发地由惆怅而期冀,由期冀转而失望,流露出终不可及的感叹。这种波折,诗人却通过平平淡淡的语句,就带给我们如临现场的体味,真是妙在其中。

明代蒋一葵《唐诗选汇解》:首句问,下三句答,直中有婉,婉中有直。明代凌宏宪《唐诗广选》:俞仲蔚曰:意味闲雅,脍炙人口。

明末清初徐增《而庵说唐诗》:夫寻隐者不遇,则不遇而已矣,却把一童子来作波折,妙极!有心寻隐者,何意遇童子,而此童子又恰是所寻隐者之弟子,则隐者可以遇矣。问之,“言师采药去”,则又可以遇矣……曰“只在此山中”,“此山中”见甚近,“只在”见不往别处,则又可以遇矣。岛方喜形于色,童子却又云:“是便是,但此山中云深,卒不知其所在,却往何处去寻?”是隐者终不可遇矣。此诗一遇一不遇,可遇而终不遇,作多少层折!今人每每趁笔直下。古人有云:“笔扫千军,词流三峡”,误尽后贤,此唐已后所以无诗也。

《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图3

纵观本诗,诗人的情绪虽有波折,但只是感慨一下,望着远山,仿佛更象是在寻找自己始终倾羡的高洁超俗的陶然生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如是我心,如是我境。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世说新语》中王徽之雪夜访戴的故事: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人?”

这个,充分说明了既然是隐者,那自然是不太容易被人找到的。还告诉我们,拜访高人,一定要预约啊…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的这首诗,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想想,却挺有味道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戏解

首先,我们的贾岛大诗人,到了人家门口,满心欢喜,就问小童:你师父在哪啊?

满以为小童会屁颠屁颠得进去请师父出来了。

结果小屁孩不咸不淡地来了句:我师父他上山采药去了咯

好吗,扎心了。大老远来,爬这么高的山,容易吗?!

不死心得贾浪仙继续问:采药去了啊,在哪儿呢?

小童淡定的说:就在门口这片山上。

贾岛一听有戏啊,就说那应该很快回来了吧?心想这小破孩也不让我进去喝杯水的。

正腹诽着呢,小童又扎了一次心:那可说不准,那白云缭绕的山头,也不知道有多高呢?

贾浪仙一听,吐血…

《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图4

推敲诗人的精心布局

以“推敲”闻名江湖的贾浪仙同学,我觉得他不仅仅在文字方面苦苦构思。这首诗谋篇布局,似乎也有推敲的痕迹。

比如,这件事,我们一般就会说,我去找个老友,结果人不在就问他门口的小童了…

可是贾岛没有,他上来就是“松下问童子”,然后接着“言师采药去”。这一问一答的开篇,就把事情交待的清清楚楚了。高,实在是高。

接下来,继续深入交流。但是明明三番问答,本来要至少六句才能表达的的。贾大师接下来又变花招了,直接用了两个答句,将问题包在了其中。

这首小诗,真的是听高明的。可以作为以后我等写文章的参考,怎么样精简,怎么样有趣。这里似乎都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95305.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7月21日 下午5:40
下一篇 2023年7月22日 上午9:0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