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鱼介绍,身体细长善跳跃的近海鱼类

梭鱼(学名:Planiliza haematocheila)是鲻形目鲻科梭鱼属的一种近岸半徊游性鱼类,体型较大,最大可长到1.8米。梭鱼的头短而宽,鱼身体细长,体被圆鳞,背侧青灰色,腹面浅灰色,两侧鳞片有黑色的竖纹。梭鱼为近海鱼类,喜栖息于沿海、江河的入海口或者咸水中,亦能进入淡水。梭鱼喜爱群集生活,性活泼,善跳跃,在逆流中常成群溯游,以水底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梭鱼分布于中国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是温热带浅海区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

梭鱼物种简介

动物趣闻

它们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大海洋,人类却对其知之甚少;它们是孤独的猎手,却靠着联合的力量抵御外敌;它们凶猛如同鲨鱼,却对人类充满戒备与好奇。它们就是梭鱼。

新西兰海洋生物学家谢恩·帕特森,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研究梭鱼类的学者之一。尽管梭鱼在全球各地海域均有分布,但与其他大型海洋肉食鱼类,例如鲨鱼、食人鲸相比,人类对于梭鱼的研究还十分有限。谢恩·帕特森是梭鱼研究的先驱。在他之前,几乎所有有关梭鱼的信息都来自民间传说。

由渔民们口口传述的梭鱼故事,真假参半,有时反而让人们产生误解。或许是出于“一山难容二虎”的观念,民间的说法认为梭鱼和它们的主要竞争者是鲨鱼,不可能同时生活在同一片海域。谢恩·帕特森的研究推翻了这一观点,在大西洋以及太平洋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域,他拍摄到了这两种生物共存的情景。

迄今发现的梭鱼有20种,谢恩·帕特森发现,不同海域的梭鱼有着截然不同的行为方式。当然,它们的最大共同点是:独居。

成年梭鱼几乎没有天敌。北美墨西哥湾的梭鱼,似乎特别好奇与机警,对于潜水员的出现,它们能很快意识到,并作出反应。相形之下,鲨鱼的反应就迟钝得多。其实这是因为鲨鱼视力较弱,观测周围的事物变化主要依赖它们敏锐的嗅觉,而梭鱼则是仰仗一副好眼力,至于嗅觉,就不怎么样了。

富饶迷人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太平洋海域,生活着1000多种鱼类,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复杂的海洋生物环境,此处也是梭鱼的发源地。要在如此错综的生物环境中生存下去,这一水域的梭鱼往往组成鱼群作为防御的手段。

当梭鱼群遭受外敌入侵袭击时,鱼群中所有的鱼都会齐心协力地用自己的身体反射光线枣闪闪的鳞光令侵略者陷入迷惑,鱼群伺机逃跑。梭鱼群还可以排列成壮观的的队形,对于两眼昏花的鲨鱼来说,一队由上百只梭鱼组成的庞大“躯体”可能被错认为是一条危险的“超级大鱼”。

梭鱼只成群地抵御和击退潜在的敌人,到了夜晚,它们就会分道扬镳,独自上路捕猎去。成年的梭鱼可以长到2米长。梭鱼捕猎时,出击迅猛,能一下将猎物斩首,不过它们只吃猎物身体上柔软的部分。由于梭鱼惯于在远海独自捕猎,因此科学家很难观测到其捕猎的完整过程。曾有研究人员尝试将这种生物捕获后圈养,但其结果总是以梭鱼死去而告失败。

尽管有少数梭鱼袭击人类的事件发生,但通常来说,梭鱼对人类是没有威胁的。不过,如果把它们摆上餐桌,可真要小心,因为梭鱼会从它们的某些猎物身上继承其中的毒素,食用梭鱼肉可能引起一种叫ciguatera的疾病,该疾病对人类非常危险,有时甚至是致命的。

梭鱼形态特征

1.梭鱼,又译金梭鱼或梭子鱼,俗称海狼(Barracuda)或麻雀锦,是一种金梭鱼科魣属的条鳍鱼。个性凶狠且具侵袭性,爱联群出动,因其较大的体积(可长达1.8米)和凶猛的外形而广为人知。梭鱼身体属长圆柱形,嘴巴尖,下巴阔大,头如梭,长有突出的犬牙状牙齿。两边背鳍分开,一边有五条刺针,另一边则有一条刺针和九条放射状线条,全身横线明显。梭鱼主要是用来作观赏用途,但亦可作食用,产于沿海或海水淡水交界处,肉质鲜美,不过却含有珊瑚礁鱼毒素。

上下颌上长着尖锐的牙齿。两只宽大的背鳍和叉形的尾巴可以给梭鱼提供足够的前进动力。梭鱼喜欢在海面上蹦蹦跳跳。它们常常跃出水面,连续不断地做跳跃动作。识别梭鱼并不困难。梭鱼的眼睛周围的颜色是略带红色的黄色。

2.梭鱼(湾海产),北方叫红眼鱼、肉棍子;棱梭,又称犬鱼、尖头西;鲻鱼,俗称乌鲻、白眼。其共同特征是体呈纺锤形,性活泼,常跳跃。

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就对梭鱼有了较多的认识。屠本峻在《海味索隐》中说它“不嫌入淤而食泥”。梭鱼常常用下颌刮食海底泥沙中的低等藻类和有机碎屑。梭鱼的鳃耙密集,牙齿退化成微小的毛刷状。梭鱼幽门胃的肌肉很发达,像一个沙囊,非常适合研磨和压碎泥沙中的食物。

梭鱼在开阔的温暖海域产卵。每到产卵季节,梭鱼将卵子和精子直接释放到海水中。受精卵孵化出来的幼鱼靠浮游生物为食。梭鱼有一个长长的流线型的身体。这使它在水中能迅速游动。梭鱼有一个向前延伸的下颌。

梭鱼属于鲻形目的鲻科。体纺锤形,细长,头短而宽,有大鳞。脂眼睑不甚发达,仅遮盖眼边缘。

体细长,前部圆筒状,后部侧扁。头短小而宽,背面扁平,吻端钝尖。口小,前下位,口裂略呈人字形,上颌中央有1缺刻,可与下颌中央突起相吻合。上颌稍长于下颌。上颌齿细弱,下颌无齿。眼睛较小,侧上位眼睛眼睛间隔宽平,宽约为眼径的1.9倍之内;眶前骨末端在近口角处稍下弯,边缘有锯齿。前鳃盖骨和鳃盖骨边缘平滑。

鳃孔大。尾柄粗,长为高的1.8-2.2倍。背鳍2个,分离。第1背鳍位于体背中间稍偏前,由4根鳍棘组成,前3棘粗,第1棘最长;第2背鳍位于第1背鳍末基与尾鳍基之间中央稍偏后,前缘有1棘,后缘微凹。胸鳍较宽长,侧中位,鳍条向下渐短。腹鳍较小,位于胸鳍起点与第1背鳍起点之间近中央下方,左右两鳍靠近,各有1棘。臀鳍始于第2背鳍起点稍前下方,两鳍近同形,后基近相对,其前缘有3棘。尾鳍浅叉形。体被大栉鳞,胸鳍基部上缘无长鳞。无侧线。

体背灰青色,体侧淡黄色,上部具有几条黑色纵纹和许多斜横纹,腹部白色。眼睛液体呈红色。尾鳍、胸鳍淡黄色。其他各鳍均是浅灰色。体长一般为20-40厘米。

吻短,体前部亚圆筒形,后部侧扁。眼睛较小致致眼脸不发达,眼旁一圈呈红色。上颌骨在口角处突然向下弯曲。第一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基近。尾鳍后缘微凹。

梭鱼

物种对比

梭鱼主要价值

梭鱼为黄渤海常见经济食用鱼类,主要栖息在海口河川咸淡水交汇处,以水底泥中微生物为食,春季三四月份于河口附近产卵,幼鱼时常随潮溯河在河口处生存,成为海港主要养鱼对象之一。

渔民利用幼鱼的溯河性,与5月上旬将幼鱼随潮纳入港内放养,幼鱼生长很快,秋天就可长到200毫米,10月末即可收获。根据梭鱼的生活习性,其捕捞方法为定置网、钩钓等。食用梭鱼的最佳时期在春季,民间有“食用开凌梭,鲜得没法说”的说法。开凌梭是指春暖冰开后被捕获的第一批梭鱼。

营养价值

梭鱼-营养含量热量(119.00千卡) 尼克酸 (2.30毫克) 镁(25.00毫克)
蛋白质(18.90克) 维生素E(3.34毫克) 铁(0.50毫克)
脂肪(4.80克) 钙(19.00毫克) 锌(0.82毫克)
胆固醇(99.00毫克) 磷(183.00毫克) 硒(16.80微克)
硫胺素(0.02毫克) 钾(245.00毫克) 铜(0.03毫克)
核黄素(0.13毫克) 钠(71.40毫克) 锰(0.02毫克)
潮式蒸梭鱼 豆腐梭鱼汤

药用价值

性质:平

五味:甘

热量:103.00大卡(430千焦)/100克

功效:有益心血管。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血液循环有利,是心血管病人的良好食物。

护心:保护心脏,保护心肌细胞,预防或是缓解心悸、心率失常等。

食用禁忌:海鲜过敏者禁止食用。

梭鱼防治方法

病情防治

在工厂化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受自身或外界因素的影响偶尔也会发病。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认真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一般每隔10~20d交替用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进行养殖池消毒,同时在饲料中定期添加VC、VE,以提高鱼体免疫能力,预防病害的发生。

1、水霉病

病因与病症:此病主要是鱼体受伤后感染,滋生水霉所致。病鱼患处滋生大量灰白色棉絮状的水霉菌菌丝,严重时病鱼行动迟缓,鱼体瘦弱,不摄食,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用3%食盐水浸洗20min,有一定的疗效。

2、大肚子病

病因与病症:此病为营养不良或气单孢菌引起,病症为病鱼腹腔膨大,腹部向上浮于水面,游泳无力。解剖可见胃中食物较多,有气泡,肠道内也有气泡。

防治方法:改善水质条件,降低饲养密度,增加流水量在饲料中添加8%~12%的干酵母,5d为1个疗程。

3、肿嘴病

病因与病症:病症为病鱼嘴肿,四周充血,不能活动,有时体表伴有水霉着生。

防治方法:加强管理,不投喂变质饲料,及时清除残饵,定期换注新水,发现病鱼及时捞出,防止其他鱼被感染。治疗用土霉素拌饲投喂,药量为每100kg鱼拌3g,连喂3d。

梭鱼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caipu/86943.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6月20日 下午4:17
下一篇 2023年6月20日 下午4:1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