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用语,屌丝的用词

日前,正在召开的政协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上海市政协委员张怀琼说,“随着网络发展,我国出现了大量的网络语言,有的网络语言反映了时代进步值得肯定,但有的网络语言粗俗猥琐,绝不能当做文化的进步。”这则消息一出,引发热议,那如屌丝、逼格等网络语言是该禁止还是包容呢?

为何会产生这种词?

“屌丝”“逼格”等词粗俗下流?

中国最早的网络用语可能来自于台湾的青春偶像小说,美眉、偶、亚历山大、你out了等,这些或泊来或自创的网络用语,迅速俘获了80后青少年的心。这些在当时是十分时髦的词,如果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的话,就会被嘲笑成老土(老土也算一个网络流行语,同样是台湾传来的词)。富有创造力的80后90后们,将网络用语进一步发扬光大,网络用语进入了它的“青涩年代”。

当时间进入2000年之后,网络用语更是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给力、神马、伤不起、有木有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网络用语从网络上迅速蔓延到日常生活中,网络用语已经不仅仅是网民们沟通的工具,甚至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辅助。

网络用语之所以能够传播,在于它被认同,反映某种现实,类似你妹、蛋疼这些网络用语,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网民们当时的心情。近两年,网络用语的发展逐渐体现出一种无序的状态,犹如进入了青春期的叛逆少年。屌丝、喜大普奔,这些略显与正常语言规范格格不入的网络用语成为新兴语言,被广为传播,而这些也是专家们批判网络用语的一个重要原因。

网络语言在生活中带来哪些尴尬?

“屌丝”“逼格”等词粗俗下流?

著名导演冯小刚曾对“屌丝”一词进行过炮轰,而“尼玛”一词则引起广大藏族同胞的抵制。而关于“土肥圆”是什么意思?如果不借助“度娘”,我真的不能理解。一直以来,在网络上都流传着这样一句戏言:“哈哈很肤浅,呵呵很敷衍”。这句话虽短,却真实精辟地道出了网络语言中网络语气词的尴尬处境。曾有网友发帖说:“真的很反感聊天中对方跟我用‘呵呵’这两个字,感觉太敷衍了、太假了,没有一点认真聊天的诚意,难道除了这两个字就不能说点别的吗?”

许多网友都曾发帖感叹过,当今网络社会,真是“一不留神就要Out了”。曾看到过这样一篇帖子,一位大龄网民讲述了从他接触网络开始,由于跟不上网络语言的流行节奏,而闹出的种种笑话。其中最典型的是,有一次,他的女儿在家里和朋友打电话聊天时说了一句“坑爹”,然后这位朋友就在旁边紧张地听了半天,等到女儿终于把电话打完,他马上忍不住地问了女儿:“你们刚刚都在聊我些什么呀?”弄得女儿反而一头雾水。殊不知,女儿口里提到的“坑爹”和他并没有实际关系,只是一个网络流行的感叹词而已。

除了这位大龄网民的经历,曾经的“囧还没走,槑(m i)又来了”也是一个让不少网友感到十分的困惑与无奈的事例。刚刚弄懂了“囧”字,这边又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槑”。是什么意思呢?要怎么读呢?这让人不由得想起2008年火星文风靡网络时,不少家长为了能够了解孩子的思想、与之沟通,争相购买《“火星文”翻译攻略》、《网络语言大全》等破解工具书,可谓是实实在在地被网络流行语给“坑爹”了一把。

更让人不解的是网络语言已经走入军营,一次连队组织问卷调查,请新战士点评新训骨干的能力及表现。一份奇特答卷让连长眉头紧锁:有新战士给他写下“走召弓虽”的评语。这让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自己对新战士尽职尽责问心无愧,难道还会得罪谁?后来刘连长打电话给妻子说了此事,其妻子说:“走召”念“超”,“弓虽”为“强”,合起来即“超强”。刘连长顿时豁然开朗,如释重负。

“屌丝”“逼格”等词该禁止还是包容?

“屌丝”“逼格”等词粗俗下流?

有人说这样的粗陋词语影响社会该禁止,也有人说这样的词语衍生于网络该包容,说的都有几分道理。然而事实上,语言是文化的外衣。纯洁的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精华,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如小学时学过的《最后一课》中写道“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它好好地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狱的钥匙”。这说明只要一个民族的语言还在,这个民族的精神就在,希望也就会在。

当年侵华日军对沦陷区进行奴化教育,其中一项就是教授日语,目的就是让中国人忘记自己的语言,从而来同化中国,可见语言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近年来面对英语的语言霸权,德、法、俄、意等国都以立法形式保护本国官方语言文字在大众传媒和公共领域的使用和主权地位。其中,法国规定公共服务部门使用法语以限制外来词的使用,所有产品必须用法语,任何违背规定的个人或集体都将被处以罚款。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法令,禁止在俄语中滥用英语单词等等,都说明了语言的重要性。

而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历史上仅有兴衰,没有亡国,就是因为有强大的民族文化做支撑,而语言正是它的外衣。有人说中华文化一直是兼容并蓄、包容万象,但别忘了还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说,优质的词语要发扬传播,粗鄙的词语则应该分清场合,放准位置。读过《说文解字》的人都知道,一个字会有多种形式展现、多种含义,古人常用“皓首穷经”来说明汉字的博大精深。比如“一”,阴阳家看见的是阳爻,一画开天;佛家看到的是九九归真,九九归一;道家看见的是“得一者万事毕”;儒家看的是“吾道一以贯之”。一字一句皆是精华,皆是道理,这是粗鄙的网络语言所不能代替的。所以说,粗鄙的网络语言最好适用于网络,不要扩大开来,否则确实会让中国汉字失去韵味。

专家观点:

王辛铭:在语言的长期发展中会出现一些新的词汇,有一部分有生命力有一些会被淘汰,这些新出现的网络词汇中有些可能成为汉语的新词汇。网络语言是年轻人的一种调侃语言,既然是语言它就有个生命力的问题,语言是否有生命力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被群众约定俗成的自然就流传下来。对网络语言我们要有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网络文学的大量出现为一些有生命力的网络语言提供了一个流传下来的平台和渠道,因此对网络语言的出现不要大惊小怪,视为洪水猛兽。

汤吉夫:语言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社会发展越快越迅猛,语言就会不断的被丰富被更新。对于出现的网络流行语言不能简单的判断对错,它进入人们的生活需要一个逐步被接受的过程,因此对网络语言宽容比扼杀更重要。在现有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应试教育会约束语言的发展,现在很多老师和家长会担心作文中大量使用网络语言会影响孩子的考试、升学成绩,这种想法其实是不科学的,在我国大力提倡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是一个必然趋势,一些有鲜活生命力的语言将不再成为高考作文的禁忌。

王来华:(天津市社会科学研究院舆情研究所所长)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灵活变通的表达方式与常规语言相比具有新奇、简单、有幽默感的特点。在网络这种特殊媒介起到有效交流工具的作用,属于在一定范围内约定俗成的语言现象,应当报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同时,我们应当加强多网络语言的研究,分清楚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并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促使其使用规范性的语言文字,毕竟传统的语言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

欧阳晨雨:网络语言的出现,经历了萌芽、发展到壮大的过程,其被国人接受的过程,反映了语言的市民化和草根民众争取话语自由的新趋势。国家颁布了民法和刑法等法规,对于语言侵权的行为自有制裁和惩戒,在这个议题上,政府可以充当守夜人的角色,而不是严厉的裁判和不合理规则的制定者。对于新生事物的合理与否,历史才是最好的见证者。

张培元:维护汉语纯洁,捍卫我们的语言生态,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情,希望上海市的做法能为其他地方借鉴推广。否则,总有一天,连我们自己也对“亨廷顿问号”答不上来!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15017.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1月26日 下午5:27
下一篇 2023年1月26日 下午5:3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