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说的文房四宝是什么,古代三教九流指的是什么

三教:儒教、道教和佛教

儒教

儒教,又称“圣教”。它起源于尧舜禹时期,以“仁治”思想为最高信仰,它是最具中国文化的特点,是中国文化的中心思想。可以说凡是生活在中国这块古老土地上的各民族,甚至包括那些北方的游牧民族比如女真人、蒙古人等这些王朝都奉儒教为国教。

中国古代说的文房四宝是什么,古代三教九流指的是什么图1

历代天子以儒学治理天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教的神权与皇权融为一体,社会可以少了很多矛盾,这就像人们心中的一种潜在的标准,同于万民,所以这也是中国没有宗教战争的原因之一。

儒教是我国的本土教派,更是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代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儒教跟儒家还是有区别的,儒家是指的士大夫,贵族,知识分子阶级。儒教是一种信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古代说的文房四宝是什么,古代三教九流指的是什么图2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之所以盛行,就是因为其内在的“忠孝文化”;对于君王来说,“忠孝文化”的传播利于君主教化百姓,在古代人的观念里,孝顺父母和忠君爱国是大节,如果一个人做不到这一点又谈何为人处事,谈何造福百姓呢?

也因此在汉代的时候,孝顺父母就成为了其中的一个考核标准,汉朝选拔官员的机制“察举制”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举孝廉”

当然这一套制度在后面也变质了,在后期逐渐被世家大族所把持,也脱离了他的初衷,而有些官员在选拔官员的时候也过于注重这一点,并未注重其他方面的才能也让选拔上来的官员往往是德不配位,所以在东汉末年,“察举制”开始逐渐成为了世家大族逐利的工具。

中国古代说的文房四宝是什么,古代三教九流指的是什么图3

道教

道教也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其核心主旨就是“无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也有人将他同道教供奉的始祖“太上老君”联系起来,认为“太上老君”就是老子本人。

中国古代说的文房四宝是什么,古代三教九流指的是什么图4

道家以“道”为最高信仰,以得道成仙、长生不老等终极目标,同时道认为万事万物也有其规律发展,应该要遵循“道”的法则。

历史上,道家是仅次于儒家的又一大流派,在战国时期,道家的治国思想在当时也是主流,可无论是“道”还是“儒”皆不能用于乱世之中,不过在汉朝前期,道家的“无为”思想一度和儒家分庭抗礼,直到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儒家才开始冒头。

中国古代说的文房四宝是什么,古代三教九流指的是什么图5

刘邦、薄太后以及吕后都是“无为而治”的倡导者“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不需要过多的干预,国家自有他的法度,法度约束臣民的行为,而臣民只需要遵守法律。

老子曾经说过:“天下大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这里的无为并非是无为,而是说万事万物皆有规律“无为而治”就是遵循“道”的规律(客观规律)让“无为而治”变成“有为治之”,在汉初的时候这种思想一度代替儒家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佛教

佛教是西汉时期进入中国的,它的思想主旨是“觉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衰败,玄学兴起,当而佛学之中的一些观点被当时的士子认为很符合玄学的思想主旨,因此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学被推崇了起来。

中国古代说的文房四宝是什么,古代三教九流指的是什么图6

而在北方,当年石勒逐鹿中原的时候就曾经遇到过一个来自西域的高僧佛图澄的帮助,后来石勒为了报答佛图澄在背后的出谋划策,开始在北方大兴佛教,由此佛教在这之后逐步成为了“三教”。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成为了中国第三大教,“南朝四百八十寺”说明了佛教在南朝的兴盛,但是后面的时候“三武灭佛”也让其衰败了一阵。

三教九流

本来“三教九流”之说并无任何褒贬含义,一开始只是先秦时期各种学术流派的统称(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以及农家)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一个并无任何的词汇就被用作了“贬义词”,明清时期是小说的巅峰期,而当时的小说家们就将那些从事低下行业的人称之为“三教九流”,久而久之这个“三教九流”成为了一个不好的词汇。

中国古代说的文房四宝是什么,古代三教九流指的是什么图7

在这之后,人们又将古代的二十七个职业划分为三个等级,有“上九流”、“中九流”以及“下九流”的说法:

其中“上九流”指的就是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上,四流官,五流阁老,六宰相,七进(进士),八举(举人),九解元。

“中九流”包含: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画家)四流皮(皮影),五流弹唱六流金(卜卦算命),七僧八道九棋琴。

“下九流”是一流高台二流吹,三流马戏四流推,五流池子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

久而久之,九流就成为了上中下三种人的代指,在古代阶层分明的时代他们把人划分成了三六九等,这其中下九流占得群体最多,可是却又是最悲催的,这只是一群为了活下去出来讨生活的人!

“三教九流”

“三教九流”一般被理解为各色人物和各色行当,并泛指旧时下层社会闯荡江湖从事各种行业的人。在我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三教九流一词,往往含有贬义。其实,三教九流本来并没有这样的贬义,而是泛指宗教和学术的各种流派。年画《九流图》在汉朝时,汉儒将“ 夏尚忠,殷尚敬,周尚文 ”称为三教,也有将儒家的施教内容称为三教的。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三教通常是指 儒教、道教、佛教 ,这个说法最早见于三国时代,吴国的孙权和尚书令阚泽的谈话。后世的三教,意思基本固定,是指 儒、释、道 三教。

九流最初指先秦时期的九个学术流派。《汉书.艺文志》中的九流具体是指 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后世用九流一词泛指各种学术流派,进而指代各种职业和各色人物。有一种说法将九流分为上、中、下三种:

上九流: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拐骗及巫婆)、盗、窃、娼。

三教九流新说

传说中,鸿钧老祖一道传三友,老子与元始天尊创立“阐教”,通天教主自立“截教”,再加上三位人皇统领人间,称“人道教”,如此为“三教”。

九流,则是指尊卑不同的九种身份。由尊至卑依次是:帝王、文士、官吏、医卜、僧道、士兵、农民、工匠、商贾。 附:商人的身份很低。

汉朝时,规定商人必须入市籍,且不允许穿丝织品的衣服,不允许作官。晋朝时,规定商人必须穿一黑一白两支鞋,头上戴的帽子上,要写清楚自己贩卖的商品的名称,其实是对人的身份的一种侮辱。唐朝明朝时,虽然允许农民可以穿好的衣服,但仍然不允许商人穿丝织品的衣服,并规定不许穿红色、紫色的衣服。由此可见,商人在九流排行中地位的卑下。而除此之外,还有“奴、乞、娼、贼”等等,为“不入流”,即最下等。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22582.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2月14日 下午1:18
下一篇 2023年2月14日 下午1:2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