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神来之笔,虽然是文字,但是似乎无法用文字来解释清楚,您可以解释一下吗

在《春望》这首诗里,可以说句句都是律诗中的精品,这两句是“精品中的精品”,属于本诗中的“点睛之笔”、“诗眼”。这两句一是信息量很大,二是有内涵;二是精神境界高,有震撼;三是文字通俗易懂,有共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神来之笔,虽然是文字,但是似乎无法用文字来解释清楚,您可以解释一下吗图1

“感时”、“恨别”四个字包含了杜老圣的“国恨家愁”。杜甫是个爱国主义诗人、一个有气节的诗人,一个拥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感时”两个字表面是“感”,读者需要了解他的“感”到内容,他的“时”的状况。对唐代经过开元盛世的诗人来说,这个“感”到内容太过复杂:感叹王朝曾经的辉煌,感谢王朝给予的幸福生活,感叹王朝对政治的如此儿戏,感叹叛军的摧枯拉朽,感叹……。这个“时”,是时事、实时、世事。这个“时”,大唐盛世几乎是一夜之间衰落的,昨天还是笙歌燕舞、灯红酒绿、歌舞升平、震撼吸引全世界目光的繁华都市,被战争摧毁、屠戮、颠覆。眼前是巨大的落差,惨像目不忍睹,惨状口不忍言,惨痛却是痛彻肺腑,这个是“时”,是留恋过去,是不堪现在,是不舍未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神来之笔,虽然是文字,但是似乎无法用文字来解释清楚,您可以解释一下吗图2

“恨别”二字,更是波澜壮阔、巨浪滔天之笔。“离别”本是寻常事,人人不愿有离别。杜公之时被叛军所阻, 淹留在长安,但是家人朋友却不得不离别。而且这种离别是战争导致、人为而成、阻挠所致,这种别离不仅仅是和亲友别离,更是志同道合护卫大唐王朝的战者们的别离,和大唐王朝统治秩序的别离,这种别离充满着对祸国殃民的杨国忠之流的“恨”,充满着对安禄山等反贼的“恨”,充满着自己不能突兀天下、建功立业,不得不被羁绊于叛军之中的“恨”。“恨别”是充满“恨”的分别,是充满离别之苦的“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神来之笔,虽然是文字,但是似乎无法用文字来解释清楚,您可以解释一下吗图3

这两句反映出的精神境界之高,到现在也仍然称道的。这里包含的是“情谊的表达”,这种情谊,离别是人性的情谊,对亲友重情重义,所以“花被泪珠噼里啪啦地溅满”,一个大老爷们说出这样话来,感人至深。这种情谊又是爱国之情的表达,对国家的深爱,对国家的遭难,心中满满的“恨”。这句里表达的家国横祸,继而激发出的“家国情怀”,已经进入中华民族的基因密码之中,到如今“民族危亡之际,遇挫愈加强大”,民族每遭一难,愈进一步;每逢一祸,更壮一层。因为此意深、广、精、高、远,今古相承接,到如今依然读之而赞其,思之而叹之,品之而佩服之了。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神来之笔,虽然是文字,但是似乎无法用文字来解释清楚,您可以解释一下吗图4

没有共鸣的文字是没有生命力的,此两句能千百年来一直被称道不绝,就是他给读者固有频率的高度契合,产生浑身快意地“共振”。读之,心中也有“花溅泪”地哭天嚎地之情。读之,身体中激荡为国“荡寇杀敌”的激情。读之,更有涕泪俱下生离死别的切腹之痛。读之,更有感怀古今、阔步前行责任的升腾……。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神来之笔,虽然是文字,但是似乎无法用文字来解释清楚,您可以解释一下吗图5

文字能够征服人心,是因为人心先征服了文字。杜老先生能够佳篇累牍,这和他能够征服文字为心所用的超级文字驾驭能力所决定。可为前接古人,后启来着的大家,此两句也可以看出其造诣。

这应该就是诗词的魅力所在了。平时老师课堂上所讲的诗词可以言志、传情等,学生们很难有至为深刻之理解,当然也不能完全责诘学生的理解能力。毕竟古文和今文虽然语言文字依然保持着传承,但是思维习惯、表达方式、行文手法已然不可同日而语,今尚书之人或可窥一二,其余众生泯然也。

文人的魅力所在大概就在可以借助于丰富的文学手段,来表达皂吏之民需要无助地彷徨呐喊和痛彻心扉的哭泣才能展示的情感状态。譬如题中所言“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句,因为有了“感时”和“恨别”便使寻常用来自娱之花和鸟赋予了至深之情感,把国破、家别之情表达得灵动之至。

记得静安先生有本《人间词话》,浙江文艺出版社的,书中亦精心配有花鸟插图,颇有精致之感。静安先生身跨三个大时代之背景,又逢乱世,对诗词之灼见实非吾侪可以比拟。其书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把少游的“有我之境”之宏美展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又把靖节先生的“无我之境”之静中所得的优美呈现。其所言境界之大小,又用了杜子美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和“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潇潇。”对比,体会自在其中。其对于温飞卿、韦端己和李重光所评介的三个词“句秀、骨秀和神秀”乃恰如其分。尤其是静安先生的“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实乃精到之笔。其“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境)、“众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更把古今之大学问者的成长之路概而全之。

于我而言,实乃可惜也。可惜之处在于没有按照静安先生之手稿竖排原文呈现,虽出版社有读者和市场之考虑,然于静安先生之泣血手稿而言,实乃可惜也。这也是吾偏好陈寅恪先生之著作原样之所在,不能失其精气神,行文和内容兼重也,不可失其一也。或许是身感浊世无人可解其内心之秀矜,故颐和园昆明湖中永远的保留先生的精气神。

借此主题以挽先生,黑夜流星,冥冥之中的先生之雅望气质风中流淌。

悲矣,叹矣!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25947.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2月23日 下午12:20
下一篇 2023年2月23日 下午12:2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