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的故事,安史之乱产生的原因

社会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统治阶级的恶性延续的必然结果。

一、统治阶级失政。

唐玄宗后期有大过,可以说从唐玄宗后期,就已经为大唐的灭亡埋下了种子。经历了武周时代以来的政变不断、政权更迭的混乱局面,结束了韦后专政与太平公主专政,唐朝政权终于又重归李唐正统。唐玄宗励精图治,任用贤能,开创了一个繁荣富强的开元盛世。然开元盛世的繁荣使得唐明皇不思进取,怠于朝政,安于享乐,日益腐化,宠信奸臣小人,李林甫、杨国忠两朝宰相专权导致朝政腐败,贬杀忠臣良将,朝局政令问题日益严重。

二、经济基础动摇,社会问题突出。

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武周朝开始动摇,土地私有化问题日益凸显,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随之而来的就是均田制基础上实行的府兵制逐渐瓦解。

三、边镇对中央的军事优势威胁

  • 随着唐玄宗时期不断对外用兵,全国大部兵力集中到了边境用于驻守和进攻,导致全国各地区兵力极不均衡,边镇军事力量强大,内地兵力空虚,唐前期“举关中之众以驭天下”的优势不复存在,这就已经存在了边镇对中央的军事威胁。边镇节度使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在历史的形势下逐渐开始微妙,节度使权力过大,拥兵自重,成为了唐朝后期的重大隐患,延续到唐朝终结。
  • 承平日久的开元天宝四十多年,内地武备松弛,士兵久不操练,安于太平,无战争经验,战斗力低下,无战备意识。这与边镇的军队形成鲜明对比,边镇军队常年征战,形成对内地的战斗优势。

四、安禄山的个人野心

唐朝从开国以来,就一直有重用胡人的习气。从唐太宗“自古中华皆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到唐玄宗时期胡将胡兵大量编入唐军,唐朝提拔了一批胡人将领。在军功的激励之下,很多胡将能征善战,很快执掌一方。安禄山就是其中之一。不同的是,安禄山的野心和贪欲更大,不满足于现状,觊觎皇位。在权力欲的推动下,安禄山采取一系列举动来获取唐玄宗对其的喜爱和信任,成功麻痹了玄宗,赐予安禄山过多的权力,使得安禄山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拥兵18万,成为了全国边镇中最大的势力。同时,他对各方的洞察和掌握,给他提供了敢于造反的依据。

另外,安禄山与杨国忠长期不和,杨国忠对其反心早有察觉,不断寻机减除安禄山势力,导致安禄山内心不安,加速了其叛乱,

安史之乱是唐朝内外一系列行为恶化的结果!

大唐盛世的文治武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达至鼎盛,同时埋下了不稳定的种子,安禄山与史思明反唐。

首先是制度因素。

大唐皇朝开疆拓土,为了加强对边疆的统治,采用节度使制度,而节度使又有军事、行政、财政、律法一把抓,如此制度,最容易产生野心家。唐玄宗开元十年,节度使率兵镇守边地,军势凌驾于中央之上,而京师守卫却脆弱不堪,形成中央空虚,最容易被野心家所趁。

其次是人祸因素。

太平日子过久了,君主偷懒导致小人当道,朝政腐败,野心家蠢蠢欲动。安禄山拥三大兵镇大权,且胡化严重,汉文化影响越来越小,获玄宗宠信,与宰相杨国忠交恶,而玄宗毫无作为。

再次是社会因素。

唐玄宗及杨家任意挥霍,造成国库空虚。文臣武将之间冲突不断,导致社会不安。安禄山的三镇中胡人不断增加,汉胡矛盾激化。中央军的兵源少又差导致战斗力低弱,产生了中央和地方军阀的矛盾,是促成安史之乱最最重要的因素。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2780.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9日 下午1:02
下一篇 2022年12月9日 下午1:0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