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酱真的好吃吗?

姥姥家已经很久没有回去过了。自从姥姥走了之后,市郊里的那座“危楼”,就一直孤零零的伫立在那,鲜有人问津了。不回去,一是因为老人走了,再没有了回去的必要。二是因为,再回去,抬头望向三楼,那个姥姥常探出头搜寻我们的窗子,内心里还是无法平静。这个现在看起来有些破旧的老楼,却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是我儿时最好的避风港。

东北大酱引起儿时的回忆

姥姥是个很可亲的人,皮肤很白,常常笑,而且特别爱干净。姥姥是个满族人,她唤太姥姥为额(è)娘。据说姥姥的娘家以前是满族正黄旗,许多亲戚在清朝时还带着官衔,但那都是过去的事了。也许因为是满族人的缘故,姥姥身上还留着许多满族的习俗,但因为那时候我还太小,很多都记不得了,唯独“下大酱”我是记得清清的。因为,几乎每年,我都会跟着姥姥去楼下的仓房(类似于仓库,里面有屋可以存放杂物,外面挖地窖用来储冬菜),在一个深棕色的大缸里“下大酱”。

东北大酱引起儿时的回忆

还记得那时候姥姥领着我去“下大酱”,先是从不知道什么地方拿出一个大的棕色的,像古时候的枕头那么大的酱块,姥姥叫这种酱块为“酱曲(qú)子”(大概和酒曲子差不多的意思吧)。这种酱曲子上面长满了白毛。姥姥说,长了白毛的就是已经发酵好了,可以下大酱了。说起下大酱的时间,还有一个讲究,那就是必须在农历的四月初八、四月十八、四月二十八这几天下,姥姥说只有这几天下的酱,才能下得好。

东北大酱引起儿时的回忆

“下大酱”,可不是将酱曲子放进缸里倒上水就行了的。下大酱的水是按照五斤黄豆,一斤盐,十斤水的比例熬成的。等盐水熬成放凉之后,才能加到下酱用的缸里去。将盐水倒进缸里之后,姥姥将酱曲子敲成小块,放进酱缸里,然后用纱布将酱缸罩上,放在能晒到太阳的地方。

正午时分,姥姥带着我去捣酱,她让我帮她把袖子挽得高高的,露出她白嫩嫩的手臂。姥姥的皮肤特别白,也特别嫩。我现在也想不通,常常做家务的她为什么能把皮肤保养的这么好。姥姥拿着酱耙子弯着腰,将酱耙子深深的探进缸底,就这么顺时针一下又一下的搅着。阳光从头上洒下来,酱缸里的颜色黄澄澄的,姥姥的脸就这么斜外在酱缸上,阳光将她的发丝照得闪光,姥姥年轻的脸,是那么漂亮。大酱的香气随着姥姥不停搅拌的手慢慢的浮上来,直到现在,我仿佛还能闻得见。

东北大酱引起儿时的回忆

时光易逝,如今,姥姥已经走了三个年头了。在这个临近春节的时候,我再次想起她,想起儿时她哄我入眠的小调,想起她哄我吃饭时的调笑,想起她腌酸菜时的快乐,还有她拿着酱耙子一圈一圈捣大酱的模样。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60345.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4月12日 上午9:26
下一篇 2023年4月12日 上午9:2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