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快到了有什么说法

今年的10月25日,农历十月初一,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寒衣节,又名”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和清明节,中元节被称为三大鬼节,是传统的祭祀节日。十月是冬季的开始,寒衣节,顾名思义,冬天来临,天气寒冷,以烧寒衣的方式祭祀先祖,也是‘祭之以礼’孝德文化的承载体现。

寒衣节快到了有什么说法图1

寒衣节的起源

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周朝。《诗经》里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说法。据《礼记.月令》记,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初一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奖赏为国捐躯者,为他们送寒衣,并抚恤他们的子女。上行下效,成了民间习俗。

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秦朝孟姜女哭长城。相传秦代民妇孟姜女在十月初一这一天启程给应招修长城的丈夫范杞良送冬衣御寒。等她来到工地,获知丈夫因劳累而死并被埋到长城底下,遂痛哭七天七夜,哭倒长城,使得收拾丈夫尸骨,然后投海自尽。百姓深受感动,纷纷在十月初一这一天烧寒衣纪念,逐渐形成追悼亡灵的寒衣节。

还有一种说法是明朝朱元璋‘授衣’的传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一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鲜。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在冬季来临之时,加衣御寒,并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的亲人,表示关怀。

寒衣节快到了有什么说法图2

寒衣节的习俗

寒衣节的习俗因地而异,各个地区稍有差异。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是上坟的日子。人们将自己秋收的物品为死去的亲人供上,向祖先报告一年的丰收成果。除了这些之外,他们也会用彩纸剪成衣服,为祖先焚烧,表示“十月一,上坟烧寒衣”的意思,为死去的亲人送去过冬的衣服。

有些地方除了上坟祭祖之外,在傍晚还会到野外的路口,为那些没有后人的死者添送寒衣。

社会发展到今天,生活节奏加快,剪彩衣费时费力,人们大多采用烧冥币的方式代替。需要注意的是,焚烧寒衣或者纸币,要焚烧彻底,按照老的说法,如果焚烧不净,衣服却袖子少带子,穿不上。

有的地方还有在寒衣节这一天,吃面条,做红豆饭,上坟的时候给先祖烧金银包袱。上坟的时候,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默念对逝世先人的思念和祝愿。

寒衣节快到了有什么说法图3

寒衣节的禁忌

寒衣节不宜远行,不宜嫁娶,不宜理发,不宜下水,上坟烧寒衣要晚。民间有‘早清明,晚寒衣’的说法,意思是说清明节在春分之后,昼长夜短,阳气强于阴气。寒衣节在秋分之后,夜长昼短,阴气强于阳气。所以,避阳就阴,清明节上坟要早,寒衣节上坟要晚。寒衣节是鬼节,阴气重,出远门婚嫁都不吉利。水是冬寒之气,容易受凉,尽量避免在水边行走。体之发肤受之父母,在祭祖这一天理发是对先祖不敬,所以也要尽量避开。

此外,民间还有寒衣节不随地烧纸钱,不在外边晾晒衣服,尽量不深夜在野外行走,一个人夜行时不要回头等说法。

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十月一”,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1]

农历十月一是进入寒冬后的第一天,古时有授衣、祭祀、开炉等习俗,提醒人们注意寒冬要来了。这一天,妇女们要拿出棉衣,送给在远方戍边、服徭役的亲人,在为亲人送去寒衣的同时,逐渐发展为祖先、亡人也一并送去过冬寒衣。[5]

寒衣节相传起源于周朝,《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农历九月开始天气逐渐转凉,人们也开始为越冬添置御寒的衣服,因此寒衣节也被称为“授衣节”。由于十月刚入冬,九月授衣过早,宋朝时期这一习俗就被移至十月朔日。[2]民间将寒衣节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中国三大“鬼节”。[3]

中文名

寒衣节

别名

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十月一

节日时间

农历十月初一

节日类型

中国传统节日

节日活动

扫墓、送寒衣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75327.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5月5日 下午4:41
下一篇 2023年5月5日 下午4:4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