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哀悼日是一天都要半旗吗

全国哀悼日,关于“下半旗”,不可不知的冷知识全国哀悼日,关于“下半旗”,不可不知的冷知识

今年清明,与以往格外不同,也不仅因为举国哀悼,对于整个地球来说,2020,都是沉痛的一年。

今日,全国和驻外使领馆都将下半旗,为抗疫斗争中牺牲的烈士们和逝世的同胞们志哀。

下半旗,是一个国家最高规格的哀悼行为。与此同时,全国也将停止公共娱乐活动。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关于这一庄严肃穆的“国家行为”的相关常识。

全国哀悼日,关于“下半旗”,不可不知的冷知识全国哀悼日,关于“下半旗”,不可不知的冷知识

历史由来

下半旗,是全世界各个国家表示哀悼行为的通行礼节。这种做法的历史最早见于1612年的英国。有一天,英船“哈兹·伊斯”号的船长在探索途中不幸逝世。船员们将桅杆旗帜下降到一定高度,以此表达对已故船长的敬意。当船只驶进泰晤士河时,人们见状不解其意,打听后方知是为悼念死去的船长。

到17世纪下半叶,这种悼念逝者的方式已经流传到欧洲大陆,并逐渐为各国所采用 。因此,下半旗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全国哀悼日,关于“下半旗”,不可不知的冷知识全国哀悼日,关于“下半旗”,不可不知的冷知识

新中国的历史应用及流程

截至目前,天安门广场已为逝者下半旗50余次。其中30多次为国家领导人,20次左右为外国政要人物。

印象中较深刻的还有一次为南联盟使馆被炸事件的遇难记者,以及分别为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的全国哀悼日下过半旗。

下半旗并非简单地将国旗升至旗杆一半的位置。对于流程,《国旗法》有明确规定。具体应该是在直立的旗杆上,首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再降至旗顶与杆顶之间的距离为旗杆全长的三分之一处。

全国哀悼日,关于“下半旗”,不可不知的冷知识全国哀悼日,关于“下半旗”,不可不知的冷知识

为何用“志哀”而不是“致哀”?

首先,“志哀”与“致哀”都是词语,在一定语境下可以通用。从字义上看,“致”含送达之意,如致电、致辞、致敬等。因此,“致哀”就是用语言向人传达对不幸者的哀伤之意,在此这个不幸者往往是确定对象。

而“志”含记载、铭记之意(古为“誌”),如“墓志铭”。所以,“志哀”就是以某种方式铭记哀伤,比“致哀”的含义广泛。

全国哀悼日,关于“下半旗”,不可不知的冷知识

因此,可以理解为,为特定对象哀悼用“致哀”。集体大型的哀悼活动,并且对象范围广泛,可用“志哀”。从修辞上,“志哀”似乎比“致哀”更庄重,也更沉痛。

全国哀悼日,关于“下半旗”,不可不知的冷知识

最后,愿山河无恙、人事安康!

致敬英雄,感恩他们的负重前行;缅怀烈士,愿逝者安息,天堂里没有冬天。人间的春天可能迟到,但不会不来!

全国哀悼日,关于“下半旗”,不可不知的冷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芒小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shenghuobaike/8275.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食趣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hgg.net/

(0)
上一篇 2023年1月9日 下午4:39
下一篇 2023年1月9日 下午4:4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